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城抗戰,七勇士殺敵上百全體殉國,日軍厚殮立牌致敬

長城抗戰,七勇士殺敵上百全體殉國,日軍厚殮立牌致敬

作者:尋覓五年

1933年1月,日軍進犯山海關,3月佔領承德,威逼北平,長城抗戰爆發。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畏敵如虎,不戰而退,熱河失守全國震驚。

3月12日,國民政府批准張學良辭職,由何應欽代理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徐庭瑤率中央軍第17軍主動請命北上抗日,蔣介石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命十七軍赴長城抗戰主戰場,死守南天門,史稱古北口戰役。

徐庭瑤在前線視察地形

1933年3月9日,十七軍先頭部隊第25師到達古北口後雙方短兵相接,戰況異常慘烈,關麟征被槍榴彈炸傷五處,成為血人,身邊近衛數十人全部戰死,副師長杜隸明繼續指揮戰鬥,血戰三晝夜,斃敵2000多,強佔了潮河支流北岸(乾溝)高地。

3月12日凌晨5時,帽兒山上的觀察哨與師指揮所的電話線已被炸斷,跟上級失去了聯繫和指揮。但7人沒有撤退,而是毅然堅守陣地,打退大批日寇的數次攻擊,掩護大部隊撤退。當大部隊撤完時,7人已無法撤退,日寇已經把「帽山」包圍。日寇多次進攻都被打退,他們也弄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人。只好調來5架飛機對山頂反覆轟炸(河北承德實驗中學長城科考隊的隊員在2005年去「帽山」勘察時,還找到了當年飛機掃射時,在七勇士當作掩體的花崗岩石上留下的彈孔。可見,當時的轟炸和掃射是何等的激烈),之後再進攻,又被打退。日軍又調來十門重炮對山頂狂轟,之後再進攻,又被打退。

日軍無奈,只好空軍、炮兵、步兵聯合進攻。在這次攻擊中,我3名戰士陣亡,一名戰士重傷,腿被炸斷。這名斷腿的戰士向班長要過機槍,繼續向日寇射擊。3名戰士則從一塊岩石跳向另一塊岩石,向日寇射擊,直至子彈打光。勇士們就搬起石塊砸向日寇。石塊也砸光了,3名勇士就挺起刺刀,沖入敵群拼殺,直至壯烈殉國。

此戰,七勇士共斃敵160餘名,傷敵200餘名,近一個整編營,創造極其罕見的防守戰例。日軍十分震驚,把7人遺體抬下山合葬,在墓前豎起木牌,上書:「支那七勇士之墓」。如今,木牌被紀念碑取代,碑文記載了七勇士的戰鬥故事。

胸前掛著四顆手榴彈的小戰士

7時,日軍10多架飛機對145團陣地反覆轟炸,團副孫殿甲被炸得只剩一條腿,陣地不斷失手,但每一個陣地都是最終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人才實收。

4月21日,日軍強攻南天門,第二師師長黃傑,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親赴前線,前赴後繼鏖戰八晝夜,陣地幾經易手,最終還是保住了。

居中者為二師師長黃傑

劉戡,1948年兵敗自殺

長城古北口戰役(3月10日至5月19日)為時70天,大小戰鬥數十次,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擋新銳兵器,傷亡1萬多人,殲敵7000餘人,可歌可泣。

中國軍隊撤退後,陣亡將士的遺體無人掩埋,任憑風吹雨打,野獸啄食,累累白骨觸目驚心。古北口關帝廟主持明愷法師(俗名王樂和)奔走呼號,帶領徒弟和當地村民尋找收拾遺骨。湯河鄉王九爺在南天門砍柴,發現一具遺骨,寒冬臘月他脫下棉衣,將遺骨包上帶回來,就這樣前後共搜集360具忠烈遺骨埋葬於大花樓山,挖墓挖出來的是石渣,回填時村民們認為不能讓石渣壓在烈士的身上,於是人們又四面八方背來好土,修成十多米高的「肉丘墳」。

肉丘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