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克「龍」?中法關係是這樣嗎?

「馬」克「龍」?中法關係是這樣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法國媒體半認真半幽默的解讀說龍是中國的象徵,他的名字預示著此次中國之行一定是法國勝。三天的訪問結束了,從結果看,顯然不是這樣。

從外交形式上說,馬克龍此次來訪有許多「不凡」之處:他是十九大以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歐洲國家;他第一次訪問亞洲就來到中國;法國總統極少1月出訪等等。

但是,如果把十九大之後訪問過中國的國家排一下,我們會發現法國真正的重要度。作為全球老大的美國不用說了,但2017年11月23日非洲小國吉布地總統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就訪問了中國,是十九大之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非洲國家。

如果查一下法國外交資訊,2017年法國至少兩次透露馬克龍要在年內訪華,但都被推遲了。我們當然不能說吉布地因為建有中國首個海外基地就比法國重要,但至少在那一刻,中國沒有推遲吉布地總統的訪問,但卻讓馬克龍不得不於很少出訪的1月到中國來。從這一點上,法國是做了讓步。

其次,馬克龍一到西安就宣布要每年至少來一次中國。但整個訪問下來,中國顯然沒有做出回應。在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上也一字未提。這份聲明倒是提到許多對話和交流機制如人文交流機制、能源對話機制、軍事對話機制以及計劃建立法律和司法領域的對話機制,但就是沒有國家領導人級別的對話機制。

我想原因應該有二。一是外交都是對等的。他要每年來一次,意味著中國每年也要回訪一次。但顯然法國絕沒有這樣的地位和重要性。十八大以來,雙邊最高領導人互訪最多的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五次訪俄、四次訪美,法國不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是為了參加巴黎氣候大會國際會議。

雖然習近平訪問德國也只有兩次,但德國實際最高領導人是總理,雙方已建有總理互訪機制,五年來李克強總理已經三次訪問德國。可是五年間李克強總理僅訪問法國一次。

同樣和中國建有總理級別互訪機制的國家還有俄羅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由於雙邊關係惡化,機制雖有但陷於停頓狀態)甚至還有哈薩克、波蘭。相比之下,法國的重要性自然可知。別說中法還有特殊關係,恐怕連「正常關係」都已經落後於很多國家了。

二是這樣的機制建立需要雙方事先協商,不可能單方面自己就提出來,而且還公之於眾。這既可以理解為急於表現善意,也可能被視為頗有強加於人的味道。不知道是馬克龍缺乏外交經驗或者能力,還是有意違反外交程序,凸顯自己對中國的關注。

第三,馬克龍中國之行的經貿訂單簽署過程一波三折,而且沒有對外公布數額。

1月9日在中法兩國元首出席的經貿協定簽定儀式上,沒有向來頗具象徵意義的大額空客訂單。法國媒體大嘩。

《華盛頓郵報》截圖

然而1月10日,在馬克龍離開中國之前,法國總統府卻又宣布法中已經簽署了184架空客A320-Neo新引擎型飛機的訂單。這一很反常的細節說明9號時中國對法國的表現可能並不滿意,於是將早談好的空客項目排除在外。在(大眾)政治和(財團)經濟壓力下,馬克龍只好妥協。否則這樣的大項目,不可能一天之內就從無到有。

面對記者的提問,馬克龍僅這樣回應:他此行的目的並不是尋求籤署最多的合同而且獲取的金額巨大,這種做法並不見得與現實相符。但是,只要看看馬克龍在中國之行每次的講話就可知道,法國總統字字不離「雙邊平衡」。

有關不透露訂單金額的問題,愛麗舍宮表示:「像特朗普那樣做數據給人看沒有任何意義。」

顯然,在打破中法貿易平衡上,法國也是收穫不多。

當然,法國認為中國確實給了馬克龍十足的禮遇:馬克龍與習近平周一晚上舉行了長時間談話,兩對領導人夫婦一起晚餐。然後在周二早晨參觀了紫禁城。但這都是正常的接待,並無什麼特殊之處。要知道,當印度總理莫迪到中國時也是去的西安,習近平主席親自去陪同(也是為答謝此前莫迪的接待規格)。但馬克龍到西安不過是外交部長王毅而已。

第四,這次馬克龍訪華最大的一個前所未有的亮點和關注點,並非實質合作內容,卻成了送給中國的國禮——一匹法國共和國騎兵衛隊的國寶馬。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時曾對歡迎他的馬隊訓練有素而讚譽有加。顯然,有心的馬克龍頗有借「駿馬外交」拉近兩國關係之意。

(截圖自馬克龍推特)

歷史上看,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贈送寶馬往往意味著尋求保護之意。法國媒體採訪《馬,政治動物》的作者、法國歷史學家讓·路易·古浩德,他就舉例說:「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1699年收到摩洛哥君王伊斯梅爾獻上的一匹寶馬,目的是希望得到法國庇護。」以現代而言,幾乎所有法國總統都得到過外國贈送的駿馬,一般都交由國家種馬場飼養。唯一的例外是土庫曼總統贈送密特朗一匹「汗血寶馬」,密特朗把它轉送給了自己的私生女瑪達琳娜,那時候法國公眾都不知道瑪達琳娜的存在。

所以這位歷史學家對馬克龍向中國贈送馬感覺非常難以理解。是要向中國表示效忠尋求保護?更何況,不久前馬克龍訪問馬里時,馬里總統提出向馬克龍贈送一匹馬,被馬克龍拒絕了,現在他自己卻向中國領導人使用了同一外交手段。

而且這位專家特別指出「根據傳統禮儀,這種形式的外交禮品,是要送上一匹種公馬,而不是送上一匹騸馬。」「這些外交傳統都差不多忘光了。如果是在18世紀,甚至19世紀,弄不好會引發一場戰爭」。

不過在我看來,這都體現了馬克了龍缺乏經驗的特點。而中國顯然多年來已經習慣西方領導人不靠譜了,在這些問題上,向來寬容的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法關係最著名和最突出的標籤是特殊關係。衡量中法關係的標準就是這個特殊關係是否得到保持或者恢復。可以說衡量每一個國家的標準都不同。中美只要穩定就是成就,中日改善就是突破,韓國和菲律賓都是一樣。對於曾經形成特殊關係的中法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標準。

法國是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這個紅利到薩科奇時代就終結了。從此之後,中法關係就成為正常的大國關係了。英國從政治上、德國從經濟上取代了法國的地位。這一次馬克龍訪華,他還是有很多牌的(見《法國還有什麼牌?》一文),一旦打出,雙方還是能夠重建這種特殊關係的。只可惜馬克龍缺乏政治魄力和遠見,白白錯過難得的機會。看來,馬克龍的開拓能力也就是送一匹無厘頭的馬而已。

應該說,法國並非不知道什麼牌對中國有用。在雙方的聯合聲明上,提到「相互尊重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可為什麼馬克龍就不能再進一步公開承認中國道路適合中國?

對中國非常重視的「一帶一路」倡議,聯合聲明僅有一句非常平淡和空洞的話:法方歡迎「一帶一路」倡議。中法兩國同意本著互利原則探討具體合作項目。馬克龍既然表示要一年來一次中國,為什麼就不能明確表示要參加2019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聲明也提到了旅遊合作,但為什麼就不能宣布未來推動中國遊客免簽?

所以,這一次馬克龍的中國之行,他的主要目的都沒有達到:解決貿易不平衡,恢復中法特殊關係。至於「增進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了解和互信」這一目的,也由於馬克龍未能滿足中國需要,恐怕同樣落空,或者說了解的目的是達到了,但遠遠稱不上互信。唯一可算成功的應該是氣候問題上兩國重申一致立場。

當然從根源上來講,這並非馬克龍的錯,還是法國這套選人的制度有問題。馬克龍人生第一次到亞洲就選擇到了中國,這一方面顯示法國把中國當作亞洲最重要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反應法國票選政治人物的局限。亞太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也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法國的最高領導人卻從未踏足,這本身就體現了其狹窄的國際視野。所以這次訪華沒有取得突破,還犯了不少外交錯誤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就說中法關係已經邊緣化還有點早,這要看馬克龍的悟性和學習能力了。應該說,我對馬克龍還是抱有一定希望。這次訪問,面對法國媒體的逼問,他拒絕就人權問題發表看法,並這樣回應說:「我完全可以對著法國媒體,向中國進行說教。這種事情已經有過很多次了,沒有產生任何結果。」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不批評中國,下一步就是要肯定中國。

如果他能吸取這次訪問的經驗,及時修正,在他的任期內一步步打出中國需要的牌,比如2019年他決定參加「一帶一路」高峰會談而且其他西方國家都缺席(如果和亞投行一樣,其他西方國家都派元首參加,法國再行動就又毫無意義了),那麼中法關係還是有可能重新回到特殊關係的層面。假如相反,那麼五年後法國就什麼牌都沒有了,它也就不能真正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