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旭光的書法作品足矣說明,他在書法上還存在著茫然和浮躁

張旭光的書法作品足矣說明,他在書法上還存在著茫然和浮躁

張旭光的作品,在每一次的書展中都十分搶眼,他的八條屏行草《岳陽樓記》,是他「寫意帖學」典型之作。我在評論張旭光的書法作品時,有這樣一段話:「『在王羲之骨架上把線條拉長,這是一個變化。線條拉長了、外拓了,就增加了連綿和旋律,顯然氣就足了,貫通了。同時增加了節奏感和韻律感,再有就是增加了現代審美的線條組合,打破了字的限制,與人的生命結構相同構,感染力更強了。』(張旭光《臨十七帖?暢意十七帖》)這裡明顯吸收了宋人爛漫不羈,跌宕多變,氣勢不凡、表現自我的『尚意』特徵。這種特徵與現代人的審美趨向息息相通。這種巧妙的組合,正是構成了張旭光的寫意帖學的核心。其實現代人的追求,都能在傳統中找到相應的元素,一件很傳統的旗袍,去掉袖子和領子,加上弔帶,就是一件很現代的旗袍。但是這種組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堅實的傳統功底,二是敏銳的現代眼光。」張旭光的這件作品同樣表現出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這幅作品寫意帖學的意味很濃郁,說得通俗點就是「二王」書風與「宋意」的有機統一,把古代的儒雅與現代的情趣相融合。張旭光的書法,告訴我們一個通俗而非簡單的道理:那就是所謂的書法創造,並非要打破傳統,另起爐灶,而是將古代傳統書法中創造出來的豐富元素,加以重新組合。當然這種組合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技巧,沒有對古代書法爛熟於胸的知識容量和熟而生巧的表達能力,創新談何容易。張旭光的「寫意帖學」為我們打開了思路。

(張旭光 行草《岳陽樓記》)

(行草《岳陽樓記》局部)

但是張旭光的書法還存在著茫然和浮躁,他的另外三幅作品說明了這點。兩個斗方「人澹如菊」和「品逸於梅」,如此優雅、恬淡的意境,卻用如此粗劣的線條,劃滿整個空間,既擁擠,又空疏,給人以無限膨脹的感覺,落款都快被擠了出去。另一幅《黃河九曲三首》也是同一類風格,盡量把空間佔滿,不給你留一點餘地,落款也一視同仁,排在最後,如同一批難民,擁擠在偏僻的窮巷裡。看到這樣的作品,讓人透不過氣起來。這裡內容與形式產生了嚴重的衝突,既有書寫內容與形式的衝突,也有形式與形式的衝突(諸如線條的粗劣,章法的失調等)。這種作品的探索,無論從什麼角度都是不成功的。

張旭光其他書法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