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兩首常被混淆的詩,但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兩首常被混淆的詩,但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因為題目相同,兩首詩的作者一直被混淆。

時光易逝,轉眼又近年尾。童年、少年、青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好像在彈指間離我們遠去,我們不得不嘆惜,不得不傷感。

其實,這種傷感自古有之。唐代詩人宋之問以一首《宴城東庄》寫出了自己的悲嘆。

宴城東庄 (唐)宋之問

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

能向花間幾回醉,十錢沽酒莫辭貧。

——詩的前兩句闡述了時光飛逝的事實:一年過去,轉眼又是另一個春天,人們總嚮往長命百歲,但卻很少聽說有活過百歲的人。語句間充滿無限的哀傷和無奈。

後兩句以反問語氣表達了自己珍惜當下、酒中求歡的人生態度:人生能有幾回花間沉醉的美好?盡情地喝酒吧,不要以貧窮來推辭。

春光流逝,歲月有限,短暫的生命,又經得起幾番蹉跎?不如珍惜眼前,過好每一天吧。

其實唐代還有一個叫崔惠童的詩人也寫過《宴城東庄》,只是關於這個詩人的資料也難考究。但他的詩與宋之問的詩同題而不同內容——

宴城東庄 (唐)崔惠童(崔惠、崔思)

一月主人笑幾回,相逢相識且銜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殘花昨日開。

——前兩句直接寫出生活中愁多樂少、相遇只好借酒澆愁的事實;後兩句點出了愁苦的原因——春去如流水,昨天花開,今日花殘,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

兩首詩常被混淆

因為兩首詩題目相同,也許都是在城東庄與故人相聚時有感而發,但內容不同。

宋詩著眼於人生,著眼於時光;而崔詩重在傷春惜春,有感於春色易逝,花開易謝。

但兩詩都給人們一個相同的啟示:珍惜當下。亦如《金縷衣》(杜秋娘)詩中所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到無花空折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養齋 的精彩文章: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人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嘆

TAG:三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