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0突破矢量技術,沒俄幫忙,中國依舊解決殲20動力

殲10突破矢量技術,沒俄幫忙,中國依舊解決殲20動力

原標題:殲10突破矢量技術,沒俄幫忙,中國依舊解決殲20動力



殲-10 TVC測試中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已經換裝了矢量推進發動機,並已經完成了首飛工作。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從「理論工程樣機」進入到「實際工程樣機」測試進程中,此舉也代表了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進一步的深入。如果說中國自行研發的「太行」發動機證明了,不依靠俄羅斯的幫忙中國也可以研發三代機的發動機,那麼矢量噴管的測試就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擺脫俄方的幫助,自行解決四代機的動力核心的問題,畢竟實現了矢量噴管技術的殲-20,才能算的上一款真正的四代機。(以上劃代均採用中國空軍對外宣傳稱謂)。



殲-10B使用太行發動機


首先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架殲-10矢量推進測試機的母型是什麼?由於在中國成飛一直有一架更換了「WS-10B」的殲-10B戰鬥機作為測試機使用,因此從技術延續性的角度分析,這次改進首飛的是基於「太行」發動機改進的矢量推進技術驗證機。尤其是中國已經在珠海航展上對外展示過了矢量推進噴管的活動構件,這也意味著「太行」的矢量推進版本必然已經進入到實際樣機階段。


航展上展示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模型


當然還有一點,是很多人不理解的,為什麼首先改進的殲-10B而不是殲-11這樣的雙發機?其實也很好理解,我們參照美國人當初的研發歷程,首先是在F-16上改進出了F-16VISTA/MATV,用來測試矢量推進噴管技術;隨後設計研發了X-31高機動驗證機,之後是改進出了F/A-18 HARV來測試雙發矢量推進技術,這是實例。從工程學的較多分析,單發機有助於減少變數,畢竟在戰鬥機飛控設計中,多一個發動機等於增加上百個變數參數,無論是發動機推力、角度或者是偏航力矩的協同等等,這回增加飛控的設計難度。因此,首先改進殲-10,一款機體結構完全自主,更主要飛控設計完全國產化的機型,更適合。



美國當年也是這麼改進來的

至於很多人懷疑的殲-10更新矢量噴管技術後,是否有意義?這個也很好理解。首先,現在的殲-10B只是一架測試機,完成的主要是飛控和發動機噴管技術的驗證。如果,矢量噴管配合鴨翼可以增加瞬間指向和低速操控性能,那麼在未來的殲-10D上,我們就可以看得到一架使用矢量噴管發動機的鴨翼式布局的中型戰鬥機。目前,殲-10D這一改進型號的存在已經得到證實,剩下就是看手頭有什麼好技術可以技術投入改進了。



F-2是沒碰到殲-10C


雖然中國空軍有了殲-20這樣的四代機,但是殲-10」三代機「的存在也是極為有意義的。畢竟在中國周邊還有數百架F-16還要繼續服役到2050年以後,用殲-10做F-16的對手是更適合。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日本的F-2戰鬥機,一個」放大版「的F-16戰鬥機,裝備了日本自行研發的主動相控陣雷達,雖然以前曾經飽受技術困擾,但是現在已經基本解決。同時可以裝備日本國產的AAM-4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號稱比美軍的AMI-120D性能還要好。而且還可以掛載日本自行研發的反艦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更主要是服役時間比中國殲-10早了5年多,所以當殲-10剛一推出的時候,被日本防衛專家們非常的看不起,認為「腿短、眼盲、拳頭弱」,F-2可以輕鬆「生吞活剝」了殲-10。


「平城零戰」 名不虛傳


但是,F-2 戰機,曾被稱為 " 平成零戰 "這一「光榮」稱謂的戰鬥機,從設計之初就處處日本人的為了追求某項技術突出而喪失整體先進性的「老毛病」。以至於到了現在,殲-10C已經完全可以全面碾壓它了,如果未來殲-10D能夠換裝矢量推進發動機,無疑在機動性能上更勝一籌,就算是面對美軍全新升級的F-16V,也可以至少形成半代的優勢。到那時的亞洲天空,才算真正是我們自由翱翔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滬上第一軍評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真正對手曝光?將粉碎美霸權主義,不是中國、俄羅斯!

TAG:滬上第一軍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