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職半年後的你會遇到什麼問題?

入職半年後的你會遇到什麼問題?

本期帶給大家的分享

是來自一位電子科技大學的老鐵

——易希同學的投稿

本期人物

易希

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研究生專業: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

目前就職於美滿電子科技

數字晶元後端研發崗

「最近怎麼樣啊,好久沒看你發朋友圈了,也沒聽到你的消息了」

「唉,哪有時間啊,工作上的事太多了」

這是筆者最近與工作後的好友們聊天時,最長聽到的句式。忙!經常加班!事情多!這似乎已成為工作後大多數人最常見的狀態。

看到「試用期結束、轉正喜悅……」類似的分享,在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時間真快,很多事還來不及回顧總結就完成了職場轉變。

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入職半年後的那些事兒,部分是我自己的經歷,也有一些是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職業選擇有所幫助。

畢業半年後,我們都已完成了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蛻變。

從當初找工作時對職場的懵懂與好奇,到如今對行業與崗位的初步理解,大多數人通過了試用期,開始制定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划了。更有一些人,或許已經完成了職場的第一次進階,但也有少部分人已經在思索「離職」這個曾經不敢想像的詞語。

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有太多,這裡我不去一一進行分析,只把一些常見的職場雷區找出來供大家分析參考。

1、崗位職責與實際工作不符

這是筆者了解到的畢業生進入職場最大的雷區面試時獲得的信息與入職後天差地別。很多人抱怨,做的事情不對口。

從企業的角度看這無可厚非,畢竟在一個企業機器面前,每個人都是維持其運轉的一顆螺絲釘而已,但是對於員工自身來說確是一個事業發展阻礙。

通常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

巨型企業,招聘計劃沒有具體到某一類型的崗位,只是按照事業部或者業務線進行劃分招人。因此,新人入職的崗位和部門具有非常大的隨機性

另一種則是初創型制度有待完善的小公司,小公司的崗位職責劃分不像很多成熟的公司那麼規範,常常一人身兼多職,從而造成工作重心不在擅長崗位的現象。

同學形象總結:「現在半年做的技術的事情,以前在實驗室半個月就搞定了」。

當然,他可能獲得了其他很多能力的提升,但是相比他最想做的技術研發,這類工作讓他感覺很浪費。

解決方案:

不僅需要根據用人單位出具的 job describtion,或者HR的一面之詞進行參考,還應該更多的諮詢企業內的員工,了解真實的招聘用人分配情況。

2. 加了很多無用班

經常加班,很晚下班,似乎現在的公司就沒有不加班一說。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不然。

加班的本質是佔用下班後的時間做事情。那麼,問題就可以分而論之。

1、加班做的事情是否都是有價值?

2、自己的效率是否低到要用下班後的時間進行彌補?

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新人而言,由於做事情的方法或者經驗不足,跟老員工共事時,難免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別人一天就能搞定,而新人可能需要3天甚至更多的時間才剛摸到點門道。

那麼此時的加班就是有效的,是為了彌補自己的效率低而必要的,這類加班實則是自我提升的途徑。

但更多的時候,加班似乎變了味:有的打著加班名頭做私事;有的為了博取表現被迫加班,也有的純粹為了後續調休而打卡……最讓人無語的是為了迎合企業文化而不得不隨大流「畫地為牢」。

這類加班實則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GIF

如何避免加無用班?

最好的情況是從各類渠道(論壇,貼吧,內部員工)了解企業的「加班文化」,提前規避。

3、沒有時間(機會)自我調節,充電

這與之前的論述有一定的關聯性,當你所有的下班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上,自我總結和充電自然是空談。

當然你可以說工作的過程也是自我充電,自我提升的過程。

不能否認,如果你的崗位確實是在不斷更新技術知識,需要你不斷去磨練新的技能,工作確實就是在提升你的技能。

你要知道的是,除了某些新型的創業小公司,很多成熟型大公司的崗位工作內容都是非常明確的,專人做專事,因此充電的範圍也是很有限的。

所以,很多崗位可能在一個公司有用武之地,離開了公司,工作上的技能可能再無價值。

專註做事很重要,同時抬頭看路必不可少,留出時間自我充電,所以不要把所有時間全部放到技能提升有限的工作里,是職場新人需要避免的又一大雷區。

當然,具體到每個人的職業訴求,都是不一樣的。筆者僅僅是對入職後半年的生活,提出了這一番感悟和對應屆畢業生的些許求職建議。

希望有所幫助,共勉。

投稿:易希

排版:Duke

END

大同學吧正式啟動邀稿機制,

也歡迎各位老鐵前來投稿

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期待你的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