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因為太陽的周期性運行,太陽系九大行星或許會交替出現生命和文明

因為太陽的周期性運行,太陽系九大行星或許會交替出現生命和文明

根據現有的觀測和研究,可以說在整個太陽系之中,甚至是整個可見宇宙之中,地球可能是現今唯一一個擁有生命和文明的星球,之所以地球會孕育出生命,有些科學家認為是一系列巧合的共同結果,比如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地球擁有適宜大氣層的保護等等。而在這諸多的因素之中,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地球和太陽太近,烈焰就會將地球上的生靈炙烤致死,而如果離太陽太遠,那將使地球進入無邊無際的冰川時代。而事實上就是那麼的湊巧,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就是那麼的合適。

其實,這種想法是有錯誤的。因為太陽的運行本身可能存在著周期性。我們都知道,太陽的能量來源於核聚變,而核聚變本身是不可控的,就如同我們熟悉的氫彈一樣,原理同樣是核聚變。當核聚變反應發生的時候,能量會一瞬間釋放出來,也就是產生大爆炸,按照相同的原理,太陽也應該在一瞬間釋放能量,將整個太陽系炸為一片火海,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太陽是如此穩定的運行著,而且已經運行超過了50億年。這是為什麼呢?要探究原因,我們就要來思考一下太陽進行核聚變反應的燃料是從哪裡來的?顯然不可能是太陽本身自有的。

因為核聚變的燃料如果是太陽本身自有的,那麼就會像氫彈一樣瞬間反應瞬間爆炸,所以太陽的燃料必然是從外部獲取的,而且是逐步獲取的,從哪裡獲取的呢?自然是在太陽系穿過宇宙空間之時獲取的星際氣體。也就是說整個太陽系很可能一直在以某種周期穿梭運行於宇宙空間之中。而在宇宙空間之中,星際氣體的分布必然是不均勻的,所以太陽系在運行的過程中也就必然會穿越不同密度的氫密度區,所以不同時期太陽所獲取的燃料是不相等的,於是太陽進行核聚變反應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假設當前太陽正在穿越中密度區,所獲取的燃料適中,所以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也適中。

因此,才有了地球今日繁榮的景象。據科學家推算,自人類的祖先出現至今越有三百萬年的時間,而地球的存在至少在47億年以上,所以很多科學家猜想地球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生命,也可能不是第一次出現文明,也許在遙遠的過去,地球曾經出現過數次生命繁榮期和先進的文明,但都滅絕了。其原因可能就是和太陽的周期性運行有關。當太陽穿越高密度區的時候,所獲取的燃料充足,核聚變反應就相對強烈,此時地球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條件,反之,距離太陽較遠的火星、木星,甚至是土星便有可能變為適宜生命繁衍的星球,於是在那些星球之上生命開始發芽。

又過了一段時間,當太陽離開了高密度區,開始穿越低密度區的時候,由於獲取的燃料減少,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輻射也隨之減弱,此時離太陽比較近的金星便有可能成為生命出現的地方。而當太陽系再一次穿越中密度區的時候,地球的生命又再一次出現了,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當然關於太陽的運行還處於科學理論猜想的範疇,還有待未來的科學加以證實,而關於太陽系周期性運行的方式,上面的敘述也不過是一種簡單的猜想推導,事實怎樣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這可能是對太陽運行和地球生命起源非常有意義的一種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大氣污染、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人類會否面臨諾亞故事中的大洪水

TAG:科學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