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克绍:治疗肩周炎,三五剂即可有效

李克绍:治疗肩周炎,三五剂即可有效

术附汤治肩周炎的体会

作者/李克绍

术附汤原方: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半,炙甘草一两。——《金匮要略》

“肩背痛有因寒伏结者,近效白术附子汤”。——张璐

验案举隅

王某,中年男性,1984年8 月9 日在千佛山医院就诊。自述左肩胛喜暖怕凉,活动受限已半年余。睡时必须用被严密盖好,否则自觉有凉风外袭。抚摸患部肌肉较无病处明显发凉。曾多方治疗未见好转。

诊断: 此乃肩关节周围炎,或称凝肩,重者称漏肩风,乃局部受寒,气血凝结所致。予以近效方术附汤(药量酌改)

处方: 生白术30g、炮附子15g、生姜3片、枣2枚,水煎服。

三剂后疼痛减轻,继服十余剂,痊愈。

分析

术附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原文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风虚”是病理,“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是症状,“暖肌、补中、益精气”是指本方的药理作用。

这段文字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风虚”和“暖肌”这两点,才能灵活地运用本方。“风虚”是因虚受风,这就提示我们应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虚”字上,“风”则是次要的。“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等,则提示患者脾虚不能运化精微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的重点举例。

术附汤的作用,既然能“补中益精气”,那么头眩等证亦必迎刃而解。但风虚患者,其头眩等证,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例如本案患者,就没有这些症状。所以本案用此方的主导思想,是把重点放在“暖肌”二字上。受风后只发凉,没有寒热症状,这当然是虚性反应。

张璐云:“肩背痛有因寒伏结者,近效白术附子汤”。这是因为白术生用,善走肌肉,配附子之辛热,走而不守,能内温脏腑,外暖肌肉。《伤寒论》之去桂枝加白术汤,服后半日许为什么能“其人身如痹”? 方后就说“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云云。正因为附子与术合用,有走皮内、暖肌肉、逐寒湿、镇疼痛的效果,所以《伤寒论》中少阴病,身体痛、骨节痛等用附子汤,就是因为附子汤中是术附并用的。

白术、附子合用,既然有暖肌、祛寒、镇痛的明显作用,所以临床遇到风寒湿痹等证,除新发者可加入羌活、独活、细辛、防风等治标之药物以外,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一般只是重用术附,更觉药简效速。白术要生用,要重用,至少每剂30g,并可渐加至60g、90g。附子一般用15g即可。

据历年试用,本方在一般情况下,三五剂即可有效,重者需服至三四十剂。尤其对于常服羌活、独活、细辛、防风、川乌、草乌等方效果不大,或随愈随发的患者,改用本方更为理想。因为本方是补益精气之品,不但可以纠正攻邪伤正之偏,而且可以久服无弊。

附: 术附汤原方

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半,炙甘草一两

上三味,每五钱匕,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注: 药量为汉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肩周炎 的精彩文章:

TAG:肩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