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萌寶大熊貓咬合力僅次於獅子,比美洲豹還要大

萌寶大熊貓咬合力僅次於獅子,比美洲豹還要大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萌寶大熊貓吃竹子為什麼不會被扎得滿口是血

首先來說是適應的關係:大熊貓從最開始的食肉變為食竹動物,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熊貓長期咀嚼竹子使口腔肌肉更加發達,就像我們長期幹活磨出繭子一樣,正所謂適者生存!

第一,我們說一下熊貓為什麼成為「國寶」。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弱,幼崽存活率低,第二就是食物源緊張,竹子的生命周期短,開花即死亡。這就使大熊貓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脅。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它的智商也是很高的,它們會利用自己犀利的眼神和敏銳的嗅覺發現最嫩最新鮮的竹子,這樣既保證了營養,又保護了自己不受傷。

第二,熊貓的聰明還體現在它很少吃竹子的莖,以枝葉為主,他們會將枝葉自上而下聚攏,然後送入嘴角然後從葉柄處咬斷然後再吃,這樣既可以保證實物量,又可以充分吸收枝葉里的營養。

對他們來說吃竹子就跟我們持甘蔗一樣,可能有點硬,但完全到不了扎破嘴的地步,而且這還跟大熊貓進食的動作有關,大熊貓前肢其實很靈活的,它會拿著竹子,把竹子放到前面說的裂齒上,直接用強大的咬合力咬碎竹子,而不會笨到把竹子直愣愣插到嘴裡,你看著大熊貓笨手笨腳的樣子,實際上大熊貓在野外情況下是很靈活的,有一些人見過它在野外武力碾壓很多看著比它強大的動物。

再有大熊貓的舌頭上味蕾很少。大概是因為總是吃竹子,反正竹子都一個味,還要味蕾幹什麼?不要了。

大熊貓是有犬齒的。你就知道這哥們真的是食肉動物。當然,也有臼齒,所以就當是雜食好了。不過大熊貓90%都有齲齒。竹子里可沒什麼糖,大熊貓有蟲牙估計主要是因為竹子磨損牙齒太厲害的緣故。

大熊貓只是把竹子咬成小段就吞下去,從來不會細嚼慢咽。而且每一隻大熊貓咬成的小段都不一樣長。所以大熊貓的食管皮層比較厚。可能是因為竹子茬比較扎人,為了防止被扎破的緣故。它們的胃很大,胃粘膜和胃肌肉層也很厚,都是為了適應它們的食量和扎人的竹子。

大熊貓的腸道很短,這符合食肉動物的特徵。小腸只有一米左右,大腸才不到一尺。而且大熊貓沒盲腸,顯然不是從吃素的進化來的。但是,雖然腸道短,大熊貓卻進化出了其他方式來消化竹子,比如增加腸道絨毛的數量和長度,增加腺體數量,這樣可以擴大吸收面積,增加分泌液體的量,液體多了就可以用粘液包裹竹子,讓竹子不再扎人,還可以把竹子順利地包裹成便便。而且還提高了腸絨毛修復的能力。

竹子在大熊貓的腸道里要呆8~12個小時,竹筍最短,竹葉最長。但是你要知道,食物在鹿和馬的肚子里都要呆超過一天。這麼算下來,大熊貓真是個直腸子。

大熊貓本身雖然不能消化纖維素,但是大熊貓腸道里的細菌卻可以。大熊貓腸道里的假單胞菌可以分泌漆酶,這種酶可以水解木質素。當木質素水解以後,纖維素就從竹子里暴露出來,此時大熊貓腸道里的梭菌和芽孢桿菌分泌的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就開始工作了。其實你腸道里也有這類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我們一般稱為益生菌。對噠,就是它啦。

大熊貓的大便里99%是沒消化的竹子。它們吃的多,拉得多,拉得快,每天最多要拉20公斤!天啊,你能拉這麼多?你每天能拉一斤就不少了吧。何況還有那麼多根本就不拉屎的?大熊貓對竹子整體的消化率不足20%,換句話說,吃一口,大半口都直接拉出來。纖維素的消化率更是低到可憐的8%。

隨著年齡增長,大熊貓的肛門括約肌也是要鬆弛噠,於是拉出來的大便就越來越大了。大熊貓也是有寄生蟲的,畢竟總是吃生竹子,主要寄生蟲是蛔蟲。

咬合力是指食肉動物裂齒上下咬合的力量大小,一般用kg計算。裂齒的作用在於嚼碎堅硬的食物,如骨頭類,在搏鬥中裂齒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咬合力的另一種作用相當於人類的臂力,動物有多大的咬合力就代表它們能拖動多重的物體

大熊貓的咬合力僅次於獅子,比美洲豹還要大,在這種戰鬥力之下,竹子算什麼?

熊貓的臼齒非常發達,是食肉目動物(始熊貓是食肉動物,最後進化為以竹類為主食)中最強大的,構造較為複雜,接近於雜食性獸類,裂齒的分化不明顯,犬齒和前臼齒髮達,沒有齒槽間隙。上門齒呈弧形排列,下門齒呈一橫列,第二對下門齒位置常靠後,似乎形成雙列,這種現象在老齡個體的頭骨上較為明顯。

據《自然》雜誌刊登的我國科學家研究成果《大熊貓基因組》介紹,大熊貓現在不喜歡吃肉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基因T1R1失活,無法感覺到肉的鮮味。雖然食性改變,但消化能力依然保存下來。熊貓維持新陳代謝平衡需要大量能量,可是不僅作為主食的竹類低營養、低消化率,而且熊貓缺乏擅長降解纖維的腸道菌群,竹類能夠提供給熊貓的營養就更少,因此它們必須經常進食並且減少運動以儲存能量。這也就導致大家所看到的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在睡夢中度過。

雖然熊貓如此之懶,卻有非常快的奔跑速度。成都一位大熊貓研究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熊貓的奔跑速度在海拔兩千米高度的山地里能超過劉翔平地最高速度。可見,雖然不愛動,但動起來又不可小覷。

古代稱為「食鐵獸」,富有攻擊性

在 《蜀中廣記》中,大熊貓被稱為「猛氏獸」,《北川縣誌》中則稱其為「食鐵獸」,雖然並非是吃鐵,但從這些稱呼中足見熊貓是有一定攻擊力的。它們的標準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也說明了大熊貓是熊不是貓,提醒人們應該有所注意。

所以別看它長得萌,它有一身的本領,要不是現在棲息地大大減少,生育率又太低,它真不會淪落到珍惜保護動物,它的武力值一直在線,只是很多時候不上線罷了,因為賣萌就可以活的很好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