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人是怎樣變醜的?林語堂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中國人是怎樣變醜的?林語堂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遊戲人生》里講:人類全都是無可救藥的低俗的笨蛋。當然也包括我。

與人相處,總歸免不了俗,怕的是「俗」會蔓延,演變成惡俗。

前天,網友舉報一則「某女主播對農民工進行公然挑逗」的視頻。女主播為吸引人氣,對工人進行言語、肢體戲弄,引發中青網人民網的怒斥。

不少自媒體博主也表示出反感態度,直言「噁心」。

半個世紀前,林語堂曾撰文,論社會上的「十大俗氣」。放到今天,這些俗氣之舉卻依然能找到對照,甚至變本加厲。

1.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

亞當·斯密在《道德感情論》里,說過一段頗有深意的話:

當一個人生活在無人島上,由於沒有他人目光,他可以忍飢挨餓,住在沒有屋檐的房子里。一旦無人島來了第二個人,這個原本孤苦無依的人一旦意識到「有別人在」,他的「虛榮心」就開始運轉了——他想要獲得別人的尊敬。

虛榮心人人都有。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做法總是難以被接受。

《非誠勿擾》上,來過一個移民美國的男嘉賓——「名牌哥」。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句反覆強調的話:我是美國人。

在VCR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部「小時代」。

「眼鏡必須是卡地亞的,手錶是歐米伽的,連服飾都是巴寶莉的,在美國洗衣服,我都是送到洗衣店的。」

鏡頭裡,他高昂著頭,給戒指做特寫,時不時擺弄抽扣和襯衫領口。

女嘉賓為他留下的20盞燈,最後一盞不剩地全滅了。

這樣愛秀的人不是個例,你的朋友圈裡說不定也有過這樣的人。

照片里各種牌子的logo比臉還大;

露不出品牌名的衣服不秀,看不出品牌特徵的鞋包不曬;

生活被明碼標價,朋友圈宛如一個買家秀合集,所有用品都是炫耀工具。

把腰間的十文錢晃蕩得噹啷響,不過是想聽別人說一句「你真有錢。」但想靠著幾文錢來彰顯身價,更多人想得卻是「這個人,好俗。」

2.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家庭聚會,除了要說起「別人家的孩子」,繞不開的還有別人家的朋友和親戚。

「我朋友年薪百萬。」

「我同學拿到了斯坦福offer。」

「我叔叔是商界大佬,姐姐是網紅大v。」

談錢太俗,可以用交際圈來襯托。

「朋友」跟自己熟不熟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厲害的人是我朋友」。

「達沃斯論壇期間,我和我的好朋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一起吃飯……」這是芮成鋼掛在嘴邊的事兒。

但他的「朋友」不只一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等都是他口中的「老朋友」。

而他只是央視的一名記者。

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甚至出言訓斥:受到了幾位國際領導人的接見,他就以為自己是其中一員了。

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想著靠朋友拉高自己的身價, 是行不通的。

3.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白話翻譯大概就是「急色鬼」。

如今, 「登床」雖是想做不敢做,但遇美人就想著揩油的卻不少。

馬麗就曾在微博曝光自己超市被流氓佔便宜的經歷,對方死不承認的態度讓人鄙夷。

世界這麼大,色狼真不少,深受困擾的也不只有明星。

12月14日,東莞一女子下夜班回家途中,就突然被一名男子拉住,強行推倒在地,幸虧街坊聽到呼救及時趕到。

類似的新聞,出現在網民視野中的次數非常頻繁。

據北京警方的獵狼行動,從6月到現在,僅地鐵色狼,就有41人被依法處理。

這樣的流氓行徑已經無法用「俗」來形容,滿腦子的齷齪想法,完全不知道「尊重」二字怎麼寫。

4.見到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

一個自私的人,總習慣把取悅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知道一點新鮮知識,手握一點權力就目中無人。

陪伴人們無數暑假的《武林外傳》里,我唯獨不喜歡燕小六這個角色。

當鎮上的捕頭老邢和燕小六身份對換時,燕小六小人得志的神態在幾集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老邢被降職後,佟掌柜沒能改口,還是叫了聲「邢捕頭」,燕小六的臉唰一下就垮下來了,義正嚴辭地告訴她:本鎮捕頭只有一個。

敬茶時,佟掌柜的第一杯茶習慣性地給了老邢,老邢也抬起手準備接下。這時,燕小六沉著臉把茶杯半路攔下,潑在了土碗中給老邢。眼神里儘是得意與輕蔑。

最重要的是,老邢還不是陌生人,而是他曾口口聲聲喊的「最親最愛的好師父「。

本該是平等的關係,故作姿態也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高人一等」。

這種裝出來的傲氣,縱使姿態再高,也很難獲得他人由衷的尊敬。

5.與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酸腐詩文

老同學,本來代表著一種承諾,一份情懷。與友人相聚,借著學生時代的趣事插科打諢,勾起無數美好的回憶,想來也甚是溫暖。

但如今一說起「同學聚會」,不少人都會心生退卻。

人們怕的是什麼呢?

——不僅感受不到當年情意,反而多了官場氣,多了銅臭味。

小品《同學會》中,幾個同學相見,都想著輸人不輸陣,個個裝成了白富美高富帥。

卻在服務員下單時露餡。飯食按例計,三個人卻嚷嚷「來三粒」、「我飯量大,來八例……」

詢問飲料價格,得知打完折還得四十五元,便美名其曰回憶童年的味道,換成了便宜的汽水……

你用酸腐詩文證明自己的博學多才;他用年薪人脈證明自己的有權有勢;

本來是同學會,卻成了競技場,不免叫人尷尬。

6.頭已花白卻喜唱艷曲

為人熟知的少帥張學良,風流倜儻,身姿帥氣。其實,他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

張學良去世後,就連《紐約時報》的訃告中都形容他:雖有20萬東北軍,但他沉迷於毒品和女色。心思不在抗日,而在和別人的妻子打情罵俏等交際活動上。

「我有好多女朋友……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國人,那個嫖的不算,花錢買的、賣淫的不算,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對著訪客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地描述自己的婚外情。

在《張學良口述歷史》中,他好好「思考」了一遍自己的女人。

91歲高齡,還在和同鄉炫耀哪個女人對他最好。

把男女情色之事拿到檯面上大肆談論,實在讓人羞赧。

據中國日報2010年報道,中國老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的比例在上升,這其中暗娼和嫖客的感染比例最高。

2014年時,就有位86歲高齡的老人不幸感染。

已是子孫滿堂,做這花心事不僅付出了極大的身體成本,更是讓整個家族顏面掃地,難以承受。

用違法的方式去換取慾望的滿足,付出的代價無疑是慘重的。

7.施人一小惠便廣佈於眾

大肆談論自己善舉的人,在直播平台里相當常見。

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得到那幾句讚揚,賺足眼球,吸夠流量。

然則其中真正做公益的,卻少之又少。

去年新聞曝光了某直播平台多名主播,在四川涼山州貧困區做「假慈善」。

給村民們送去禮物和錢這樣的公益直播,很容易勾起觀眾們對其人品的認可,從而快速「漲粉」,賺取更多的錢。

直播過後,這些主播們,又會找村民們把錢收回。

利用村民們的窘迫困境,行自己的虛偽之事,不僅與善良毫無關係,更讓那些為主播們打善款替自己捐贈的人,傷透了心。

雷蒙德·卡佛在《大教堂》中寫道:相比起人物正在想什麼,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正在做什麼,他們正在對對方說什麼,什麼是他們沒有說出口的,什麼是他們正在談論卻沒有去做的,什麼是他們正在做而沒有到處宣揚的。

真正的樂於助人者,求的是施惠後的心安與滿足,而非為了炫耀自己多麼善良。

比如被評為「全國助人為樂好人」的張建華,只是一名普通的供電公司女職員。

13年來,她獻血共7000毫升,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血量。工作八小時之外的時間裡,常年服務於志願活動,卻默默無聞。

「獻血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只不過堅持的時間長一點罷了,不值得一提。」

對於張建華來說,行善已經變成一種習慣,說出來反而顯得彆扭。

善良的人,即使不出聲,也總能被人看見。

而把對別人的好處掛在嘴邊,喋喋不休的人,被人記住的大多只有得意的嘴臉。

8.與人交談便借刁言以逞才

怎麼一句話惹人生氣?

「聽完你可別生氣啊,其實……「

有此一言,還沒聽到後面是什麼,心裡一團無名火就蹭得升起。

勉強聽完也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很生氣,二是會氣到爆炸。

說到這,不得不提及一位頗有爭議的主持人:張紹剛。

在《非你莫屬》的舞台上,被他的毒舌逼哭的求職者數不勝數。

曾有一名優秀的海歸女吳錚真來到節目應聘,履歷很完美。

但張紹剛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諷刺和質疑,吳錚真憋屈到當場淚奔,也因此被滅了不少燈。

直到最後的環節,boss團才發現,這位應聘者是真的厲害。

遇到與自己價值觀不符的人,就東戳一個洞,西剪一個口,打著說話直的旗號向別人隨意開炮,把對方逼到支離破碎才肯罷休。

刻薄言語的子彈攻擊下,能招架得住的人不多,看起來好像佔了風頭。

然而越是刁難,越是顯得尖酸刻薄。

9.見人常多蜜語,背地卻揭人短處

表裡不一,笑裡藏刀的人,最是可怕。

電影《搜索》里的唐小華,可以說是兩面三刀的「偽閨蜜」典範。

葉藍秋到公司,唐小華溫聲細語地說:你怎麼才來呀,老闆都不高興了。

後來葉藍秋因患癌心情不好,沒給老人讓座的事情被媒體揭露,唐小華就完完全全換了一副臉。

她到網上回帖曝光葉藍秋的個人信息:

暗地裡給客戶看「不讓座」的視頻,並出言諷刺:

又向報社抹黑葉藍秋,一步步踩著她上了位,當上了董事長助理。

人與人太熟的最大弊端,就是知道,刀子往哪裡捅能一刀斃命。

口蜜腹劍的朋友,因為了解自己最多,最後反而害自己最深。

10.借債時其臉如乞,索償時其態如王

央視春節特別節目《中國人的活法》里曾講述過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

一個農民,向社會捐款157萬元,卻被借錢行善之事,擾得不得安寧。

草根成名的他,本想著衣錦還鄉,給村民多謀些福利,讓全村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但來找朱之文借錢的越來越多,借的金額也越來越大。

這錢彷彿理所當然進了村民的口袋,還錢?不存在的。

「晚上九點多,一塊大磚頭把咱家玻璃砸得到處都是,我害怕得直冒冷汗。」

借不到錢,村民們紛紛辱罵朱之文「忘恩負義」,甚至砸玻璃威脅。

善意之舉到最後,欠錢的成了大爺,借錢的反而午夜夢回,汗濕衣襟。

「你看那天邊的雲彩,像不像我借你的100塊錢?」一個段子道盡要錢的婉轉辛苦。

明明是自己的錢,卻不好意思要回來。千方百計委婉地提出,又被對方活生生氣出內傷。

「我們的交情,還不值這幾千塊錢嗎?

「我們這麼多年朋友了,你不了解我人品嗎?還怕我不還你?」

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不久前討論過「是否會向好友催債?」

除了劉憲華直言有債必追,其他人都表示:不會催債。

謝娜道出她的想法:如果要借,就沒有想過會還,所以一定不會是大數目。

如果有錢,像謝娜的想法,借點自己能承受的小錢,也算是友誼的考驗。

畢竟彼此信任的好友,斤斤計較也是多餘。

怕的是,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未必講義氣。

人不能免俗,但要學著脫俗

前些日子播出的《親愛的客棧》,鄭佩佩在女兒的陪伴下出現了。

當年紅極一時的武俠影后,現在腿腳不便,握筆的手都不利索。

但她在節目里總是微笑著,與朋友談天說地;清晨醒來,就和女兒一起練瑜伽。

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許多人小時候,要被家裡人逼著學鋼琴,學芭蕾,想要離高雅的境界更近一點。

那不是名牌裝扮出來的,而是心氣的凝結。

因為見過了優雅,就怕極了孩子活得像自己一樣庸俗。

嚴歌苓在《波西米亞樓》里講了自己身處異國公寓的故事:「房東太太60歲左右,常把『庸俗』掛在口上,有次問她的『庸俗』定義何在,她說:「假花固然是一種庸俗。但對我來說,庸俗是一個人開輛豪華賓士車,但連買本書的錢也花不痛快。」

60歲的老人,尚且不願讓自己過得太俗。

「油膩的中年男人和乏味的中年婦女」,終究不是人們想成為的樣子。

在無聊的生活當中,時刻警醒自己,做一個精神世界富足,與人為善,誠懇待人的人,是每個人的終身必修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