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戍守保衛營口五十餘載的鐵血軍人:營口馬步練軍營

清末戍守保衛營口五十餘載的鐵血軍人:營口馬步練軍營

原標題:清末戍守保衛營口五十餘載的鐵血軍人:營口馬步練軍營



練軍營遺址位於現營口,原名"道標營",創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有旗兵兩翼駐營守衛。

1881年(清光緒七年)外國列強向營口方面侵進。營口道台續昌遂奏請清廷准予在遼河海口左岸處修建炮台(現營口炮台)。但由於道標營旗兵多系老弱擔不起保衛海防之重任,故決定將道標營的旗兵遣返原籍,由盛京將軍改派前營管帶(相當於現在部隊的營長)馬筱昌率兵250餘人來營駐防,併兼修炮台。


1881年(清光緒七年)秋天又派清軍前營步隊管帶喬干臣接替馬筱昌。喬干臣來營後見到修炮台需用大量人力、兵力,因此奏請再增兵250人。全營分為前、後、左、右、中、副前、副後、親兵、騎兵九哨共540人。當時營口已配備騎兵、步兵、故改稱"馬步練軍營",簡稱"練軍營",不再稱道標營。


續昌,光緒五年(1879)任奉錦山海關道(今遼寧營口境內)道員。在任期間整頓軍隊,將鎮海營旗兵改編為海防練軍營;創立資善堂,賑濟饑民;設立義塾,教育貧民子弟。離任時,地方商民立思碑。後升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員外郎,兩淮轉運使等職。是晚清時期的政治活動家。


喬干臣 字子敬,奉軍將領。1883年(清光緒八年),喬干臣隨奉軍進駐營口,協助營口海關道續昌、奉軍翼長左寶貴籌辦海防,督修營口炮台。


為鞏固營口海防,清政府下令組成營口海防馬步練軍營,因受奉錦山海關兵備道節制,又稱道標營,喬干臣為練軍營管帶。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喬干臣同水雷營管帶袁珍督勵所屬官兵堅守炮台陣地。後炮台被日軍包圍,喬干臣率全營500名練軍,撤到遼河北岸,在田莊台與清軍大部隊會合。1896年1月,喬干臣所屬的練軍營返回營口。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沙俄以保護外僑為借口,向營口大舉進攻。喬干臣指揮500名練軍登上土圩圍牆,與義和團聯手同沙俄軍展開巷戰。練軍營113名官兵陣亡,127人負傷,義和團死亡13人。1905年,喬於臣病逝於練軍營管帶任上。為表彰喬干臣保衛營口之功,清政府加授他為記名提督,賞頂戴花翎,配祀昭忠祠。



西炮台守軍於甲午戰爭中頑強抵禦日本侵略軍,英勇善戰,可歌可泣。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日軍攻佔營口後,在乃木希典指揮下向駐守營口炮台的清軍發起瘋狂進攻。率領500名堅守炮台的練軍營游擊將軍管帶喬干臣,會同水雷營管帶袁珍督勵所部鎮守炮台。為阻擋日軍進攻,喬干臣毅然下令炸毀營口通往炮台的小橋,並指揮水雷營士兵引爆地雷,指揮炮兵發射炮火阻止日軍進攻。從午到晚,日軍發動多次進攻,不能前進一步。後來日軍趁黑夜掩護,派工兵切斷電地雷導線,袁珍所轄雷營撤進炮台。日軍派步兵作正面佯攻,另派步兵迂迴到炮台背面,在夜幕微雨中對炮台發起進攻。喬干臣所部整日戰鬥,孤軍抗敵,加上地雷失效,炮台大炮不能近距離發揮威力,如不撤退有全軍覆沒之危。於是,他當機立斷,將全體官兵安全渡過遼河,參加田莊台保衛戰。喬干臣同日俄侵略軍進行殊死戰鬥,保衛營口,功不可沒。


昭忠祠--為紀念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練軍營官兵反擊沙俄侵略軍在激戰中陣亡的官兵而建立。此祠以昭示忠良將士之間而起名。其遺址位於現營口石油化工廠院內。 昭忠祠是為紀念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練軍營官兵反擊沙俄侵略軍,在激戰中陣亡的將士而建立,此祠以昭示忠良將士之意而起名。



1900年7月26日晨,俄軍步兵500人、騎兵100人,攜重炮4尊,從大石橋到邰家屯(今營口華聯大廈一帶)炮轟五檯子奉軍兵營。奉軍統帶胡誌喜、練軍營管帶喬干臣率士兵奮力反擊,10時30分俄軍被擊退。8月4日,沙俄侵略軍再次佔領營口,攻打西炮台。鎮守營口海防的練軍營官兵在管帶喬干臣率領下,英勇頑強反擊俄軍入侵,雙方展開激戰,練軍營官兵士氣高昂,奮勇殺敵,但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哨官王殿勛、夏茂貴,哨長梁聲甲以及士兵104人陣亡(俄軍死傷200餘人)。



為紀念此次戰鬥中陣亡的官兵,練軍營管帶劉芳山提議建立昭忠祠,當即得到漁業局總辦李龍章等人的支持和贊助。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始建,由營埠紳士趙祖蔭等督工監修。至民國二年(1913年)八月告成。 所有陣亡將士均列名單。前任管帶喬干臣雖在戰役後病逝,但念他在駐防營口,督修炮台,抵禦日俄入侵者中立過戰功,也被列入祭祀之中。昭忠祠祭祀時間為每年春秋兩季,由練軍營管帶主祭,日的為激勵後來官兵增強守衛海防要塞的鬥志。


昭忠祠的建立雖然一時鼓舞練軍營將士保衛家鄉,奮力殺敵士氣,但最後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便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昭忠祠至此也停止祭祀。


民國三年(1914年)練軍營直屬奏軍27師。


民國十年(1921年)改歸東三省巡閱使所轄。繼喬干臣之後,有劉芳山、許昌有等人任管帶。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夏,李福振繼任管帶,後將馬步練軍營改為"營口海防練軍混統營"。把原來9個哨調節調整為6個連。其中:步兵4個連,騎兵、炮兵各1個連,李福振改為上校營長。其主要任務是戍守海防,抵禦外來入侵之敵。


1931年9月19日早晨日本軍乘三輛大汽車突闖練軍營,當時練軍營的官兵到田莊台學習,其餘被日軍繳械。到此,練軍營解體。


本文轉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勝子 的精彩文章:

古德里安分不清T-34和KV-1,所以導致了德軍的「T-34恐懼症」?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