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臻講堂/信手拈來、渾然得趣:白石老人的題畫詩

大臻講堂/信手拈來、渾然得趣:白石老人的題畫詩

GIF

齊白石號稱詩書畫印四絕,卻多以畫傳,人少知其詩名;其書、印皆好。齊白石自稱: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白石 印章

福祿壽 書法

齊白石8歲即入蒙學(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地方),《千家詩》倒背如流。27歲時跟陳少蕃學詩、跟胡沁園學畫。他寫了一首《往事示兒輩》的詩以證其實:「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淚何害事,自燒松火詩唐詩。」

齊白石像 吳作人

齊白石雖是木工出身,但悟性極高,勤奮異常,10多年後,成效卓著。其間與胡仙逋(沁園之子)、胡慎吾(名鑫,沁園堂弟)、胡廉石(沁園堂侄)等竹沖一帶名士來往頻繁、書畫交流、藝文互補。一代國畫大師起步於三雅堂。

齊白石一生作過很多題畫詩,並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說:「我的 詩,寫我心裡想說的話。本不求工,更無意學唐宋,罵我的人固然多,誇我的人也不少。從來毀譽是非,並時難下定論,等到百年以後,評好評壞,也許有個公道。」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詩能力,齊白石在家鄉成立了「龍山詩社」,經常聚友討論《詩經》、唐宋詩詞,討論詩的演變發展、名家的長短,進而論及詩與人生、與社會、與其他藝術的關係。齊白石在「龍山詩社」一年多的時間裡,讀書學詩,寫的詩竟達幾百首之多。實踐出真知,他的詩越寫越精,並逐漸掌握了寫詩的決竅。

《白石詩草》

白石老人曾經出版了《白石詩草》和《借山吟館詩草》兩本詩集,二者並稱「二集」。其中《白石詩草》於一九三三年鉛排,總共八卷,收錄了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齊白石40歲以前和1914年(民國三年)52歲以後的詩。書衣前有墨筆題識,似為商討合二集出版之事。此詩集當時也印製不多。

題不倒翁

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

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

鑒賞:齊白石晚年的作品(尤其是人物畫)常能令人捧腹,笑而回味。他的幽默來自豐富的閱歷和對世事的解悟。典型作品之一是《不倒翁》,畫的是背側面,低頭斜視,寥寥數筆,給人的感覺卻滑稽之極。一個「黑」字配上末句的「有官階」卻「無肝膽」,轉結之際,造成的反差和雙關語,寓諷刺於戲謔,活現出老人的幽默天才。

題古樹歸鴉

八哥解語偏饒舌,鸚鵡能言有是非。

省卻人間煩惱事,斜陽古樹看鴉歸。

鑒賞:《古樹歸鴉圖》是齊白石60歲以前的作品,取仰視的角度描繪烏鴉歸巢的情景,畫面構圖簡潔而富有詩意。作品底部以簡筆畫出小橋欄杆,房屋僅畫出屋頂,給人以天高無盡之感。畫風受徐渭、朱耷的影響,但已有自身獨到的特點。看暮鴉,是為了避是非,逃脫人生煩惱;以詩的前兩句作畫,是處世經驗之談;以詩的後兩句作畫,是參透了世事,超然自得。

題鐵拐李

形骸終未了塵緣,餓殍還魂豈妄傳。

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信是神仙。

鑒賞:齊白石年輕時畫過《八仙》,六十歲後只畫鐵拐李,且反覆創作。在齊白石看來,自己就如「鐵拐李」一樣,「餓殍還魂」,一旦拋開「葫蘆與鐵拐」(對白石老人而言是拋開筆墨紙硯),誰還會把他看作是神仙(畫家)呢?!對自己的藝術創作長期不被人了解而飽含憤懣之情,然更深一層的是無奈和幽默。

題燈鼠

昨夜床前點燈早,待我解衣來睡倒。

寒門只打一錢油,那能供得鼠子飽?

何時乞得貓兒來,油盡燈枯天不曉!

鑒賞:老鼠偷油是白石老人喜愛表現的題材,一生創作多幅,這幅只是其中之一。題詩可見老人甘守清貧的本色,只有一錢(量詞,言之極少)油,何供「鼠子」之飽,借物喻人,若有所指。何必「乞得貓兒來」,這一點點油燒完天都不亮哩。繪畫手法簡潔明快,貓與鼠黑白對比強烈,文字詼諧有趣,加之白石老人獨特的書法,與畫面有機結合,令人愛不釋手。

題雨耕圖

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誇能卻汗顏。

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

看松舊作

為松扶杖過前灘,二月春風雪已殘。

我是昔人葉公子,水邊常怯作龍看。

鑒賞:其師陳少蕃言此詩有薛蟠體之霸氣。《看松舊作》附其後。白石老人自言其一生「五齣五歸」,意思就出遠門了五回,五回之中他竟來了廣西三回。他說:「畫山水,是到桂林才算開了眼界。」齊白石原本就有些傲氣,眼界獨特,不曲附主流。這回到桂林後,其內心的自信,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面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力量。這是1924年他給匯川先生畫的一張桂林山水中的題畫詩,依他此時的興奮和見識,那就是,在桂林山水面前,荊浩、關仝之輩沒什麼可誇耀和奉為宗派的,所以用了「恥聽」、「汗顏」之句,語氣夠重的。

月下尋歸圖(贈徐悲鴻)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

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藜扶夢訪徐熙。

贈徐悲鴻

一朝不見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

深信人間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風吹。

雪中送炭圖(贈梅蘭芳)

曾見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動公卿。

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鑒賞:齊白石一生有三個貴人,一是徐悲鴻,一是梅蘭芳、一是陳師曾。白石老人到京城後一直被主流畫壇排擠,畫也賣不掉,便很努力地試圖擴大社交。有一次,他去湊一個大官家的「派對」,滿座闊人,見其衣著平常,誰都不來理睬。正感窘迫,梅蘭芳來了。之前,齊白石已由齊如山引薦拜訪過梅蘭芳。梅蘭芳與之恭敬寒暄,頓時令賓客們對齊白石另眼相待。他回家立即很認真地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並題詩其上表達感激,可惜畫已不傳。

同樣,齊白石也詩贈頂著多人反對的壓力邀請他這個「鄉巴佬」到大學執教的徐悲鴻。詩中徐熙是五代南唐的傑出畫家,出生於江南名族。因徐悲鴻與其同姓同行,就用上這個典故來讚賞徐,以表知遇之感。

傳說齊白石與吳昌碩的還有一段恩怨史。

齊白石到北京畫壇闖碼頭時,吳昌碩在中國畫壇已如日中天,儼然是畫壇領袖。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崇拜,他聽從陳師曾的建議,改變畫風,走吳昌碩開闢的畫路。

1920年,齊白石托胡鄂公在上海請吳昌碩為其寫「潤格」。舊時畫壇,由名家前輩寫潤格,等於拿到了「賣畫執業證書」。但大名家的潤格不會無緣無故給你寫。首先要給錢。據齊白石自述,這錢估計是由胡鄂公出了。

但僅僅出錢,吳昌碩也未必會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木匠出身的畫家寫潤格。齊白石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吳昌碩:「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意思說,全中國我就服古代的徐渭(青藤)、八大山人(雪個)以及現在的您(缶老),我願意輪流到你們三家門下做走狗。把吳昌碩跟徐渭和八大山人擺在同一高度,狠狠地誇了他一把,當然,按照中國傳統禮儀,說話為文一般傾向「貶低自己」「抬高別人」,但不管怎樣,吳昌碩看到這首詩應該很受用。

吳昌碩像(局部) 任伯年作

然而,數年後正當齊白石的賣畫生涯開始好起來了,一個流言嚴重傷害了齊白石。那流言說是吳昌碩說:「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名。」雖然至今沒有證據證明這話是真的出自吳昌碩之口,還是小人搬弄是非,但這種說法想必讓京城所有膩味齊白石的畫壇同行彈冠相慶,也讓事業剛有起色的齊白石很受傷。

齊白石的情商又一次發揮了奇效,他沒有像今天許多畫壇愣頭青那樣一個不如意就破口大罵,而是吞下苦澀,別出心裁地找到一句徐青藤寫的句子「老夫也在皮毛類」,刻成閑章,蓋在自己的畫上。

老夫也在皮毛類 齊白石刻

啟功在《啟功論叢》裡邊有一篇關於《記齊白石先生軼事》的文章說,齊白石刻了一方章叫「老夫也在皮毛類」。大概是吳昌碩說有人學了他的皮毛就成了大名了,但可能不是專門指針對齊白石,齊白石大概是一種謙虛和和善,而且是有點兒像鄭板橋刻的方章叫做「青藤門下牛馬走」那種意思,啟功先生有點兒從文字裡邊想有點兒把這件事情淡化,但他還是用很委婉的事情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了。(布袋先生稿)

圖文字來源網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臻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TAG:大臻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