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有個稱呼讓外國人無比嚮往,卻成為近代百年恥辱的代名詞,真相沒那麼簡單!

中國古代有個稱呼讓外國人無比嚮往,卻成為近代百年恥辱的代名詞,真相沒那麼簡單!

CHINA,是現代西方人對中國的通稱,那麼,古代老外也這麼稱呼中國嗎?但其實,從我手邊能查到的現代史料來看,古代老外對中國的叫法真不少,有「支那(Cina)」、「秦(Cyn)」、「賽里絲(Serice)」、「契丹(Khitiy)」等多種叫法。

其中最流行的就是「支那」,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都曾這麼稱呼中國,這也是英語China的本源。「支那」是漢譯過來的。最早將中國稱為「支那」的,一說是印度人,一說是波斯人。

公元前四世紀時印度梵文中已出現了「支那」,寫作Cīna,古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都曾提到這個遠在北方的支那。支那有「至那」、「脂那」等有多種漢譯寫法。

不過大家別誤會,這裡的「支那」與二戰期間日本人對中國的蔑稱「支那」不是一回事情。「支那」這一叫法在古代是官方認可的,沒有任何不好的意思。

唐代敦煌本《玄宗題梵書》一詩中,唐玄宗便用「支那」代指中國:「鶴立蛇形勢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無言語,穿耳胡僧笑點頭。」宋僧釋法恭《偈四首》中也稱:「五天一隻蓬蒿箭,攪動支那百萬兵。不得雲門行正令,幾乎錯認定盤星。」

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宋益州僧人光遠從印度帶回了國王沒徙曩給中國皇帝的表章,稱「近聞支那國內有大明王,至聖至明,威力自在。」

但也有學者認為,「支那」最早見於公元前五世紀波斯文獻,古波斯與古中國交流甚多,這也是有可能的。雖然各種文獻譯多作「支那」,但各種語言的單詞寫法並不相同,相應地也有不同的譯法。

根據民國歷史學家張星烺考證,古代西方人對中國的稱呼不一,根據他在《中西交通史料彙編》附錄中的考證,有稱中國為「秦斯坦」,如英國人斯理因整理過的公元前粟特文中,便發現了Cynstn一詞,漢譯為「秦斯坦」。

單詞中的Cyn,也指中國,譯為「秦」,在中世紀阿拉伯作家的筆下,一般稱中國為Cyn,即「秦」。古羅馬文和古羅馬早期文獻中的Thin一詞,同樣是中國,漢譯也為「秦」,由此稱秦的都城為Thinae,漢譯為「秦尼」。在大約成書於公元80-89年間的《厄利垂亞海航行記》中,也是這樣稱呼中國的。

公元二世紀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地理志》一書中,將中國稱為「秦尼」(Sinae)和賽里斯(Seres)。成書公元六世紀、由希臘人科斯麻士所著的《世界基督教諸國風土記》則將中國稱為「秦尼策」(Tznitza)或「秦尼斯達」(Tzinista)。

古代老外還有將中國稱 「秦那斯坦」(Zhinastan)的叫法,把唐朝都城長安叫「克姆丹」(Khumdan)。如立於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的敘利亞文的中國就是這麼寫的。

「西尼姆國」也曾是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寫作Sininm,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經賽亞篇》中稱:「試觀其人,來自遠方,來自北與來自西,又來自西尼姆(Sininm)。」亞美尼亞文中,則稱中國為「哲那斯坦」(Jenasdan),公元五世紀時亞美尼亞史家摩西所著《史記》,稱「國境皆為平原……地產絲。」

至於「契丹」,則是公元十世紀(西方中古後期)以後對中國的稱呼,有khitiy、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等不同拼寫形式,曾在斯拉夫語族和突厥語族諸民族中流行,不少國家和地區至今仍這樣稱中國,如俄羅斯語中,中國就寫作Китай,念作「其塔伊」,為什麼?就是因為「契丹」的諧音。

儘管中國與歐洲相距甚遠,但是歐洲的文化受中國文化的感化一點也不小。從絲綢之路到四大發明西傳,從瓷器技術到儒家文化的傳播,甚至到如今各個國家所有的孔子學院,無一不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它甚至也敢變了歐洲歷史的發展進程。

首次中國在歐洲的絲綢之路是在東漢時期的公元97年,那時甘英奉了當時的都護班超的命令出使了大秦即那時候的羅馬帝國。

雖然甘英這次沒能真正到達大秦,但也使得班超首次將絲綢之路從西亞一帶一直打通延伸到了歐洲。

後來的中國漆器、陶瓷、銅鏡、絲綢、養蠶技術、造紙、印刷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絲綢之路也成為了西方與東方交流的大動脈。 此外,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紙張、絲綢、瓷器和其他商品運往西方,但對於中國的獨特的文化和思想文化也將蔓延到西方。

在唐代,位於其的首都長安(絲綢之路東段)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

現如今,中國在對世界的影響依舊很大,隨處可見的made in china正在告訴世界各地的人們,強大的中國即將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古代土匪山賊幾千年來逢人便搶,卻只有一類人堅決不搶,其中緣由讓人敬佩!

TAG:歷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