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在商業里實現文藝理想?

如何在商業里實現文藝理想?

原文刊於| 《書香兩岸》雜誌2012年1-2月第39-40期

文章轉自|《書香兩岸》雜誌(ID:taiwanbook)

中國出版分好多種類型,但我所想的是,我做出來的書,放到市場上,讀者可能買,可能不買,其實你永遠不需要考慮誰是讀者,因為你的讀者群已經固定了。

但我們還是希望更多的讀者購買,實現盈利。我覺得純粹意義的出版是,你做出來的書,是賣給讀者,而不是僅僅為了作者。」

——楊全強

現任北京上河卓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編輯

很多人或許已經忘了曾經有一本《光與影》雜誌,這份於1981年創刊的雙月刊雜誌,曾是國內享有較高聲譽的攝影專業期刊。2000歲末的休刊,一度引起期刊界和攝影界的震動。

楊全強1998年從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即進入《光與影》雜誌從事編輯工作。雜誌因故休刊後,才轉入江蘇人民出版社圖書部(《光與影》雜誌是江蘇人民出版社的一個部門),從事圖書編輯工作。

2001年底,楊全強編輯出版田川的兩本著作:《東京記》和《草莽藝人》。彼時,大陸出版界正迎來所謂的「讀圖時代」,圖文書成為出版業的寵兒。但楊全強笑稱「湊熱鬧」的這兩本書,其實均有其一定價值。尤其是《草莽藝人》,描述了一批從事著瞽書、皮影戲、線偶、梆子等等古老的傳統藝術的民間藝人。田川以其真實的文字和圖像呈示了他們的「工作狀態」,從中傳遞民族文化的一些溫熱,也嘗試以良知為古老的民間藝術撥開一些陰霾。也因著楊全強對於圖像的擇選、圖文編排的細緻入微,使得這兩部作品比當時一般圖文書籍來得更為精緻和深刻,因而頗受歡迎。

《草莽藝人》《前衛》2002年版

後來談及此,楊全強坦言,這其中或許應該歸功於《光與影》兩三年的編輯經歷,培養了他對攝影和寫作的理解。「《光與影》的執行主編沈曉平,對於攝影的感受,特別是決定性瞬間的能量,以及他對於寫作的態度和品味應該對我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不是碰到他,如果我當時入社直接做圖書,可能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可能無法丈量一個人、一段經歷、一本書對於一個編輯某種情結的塑造,而這種情結其實在很多年後,又透過他所做的書,培養和影響了一批讀者。

2011年,楊全強重做田川的這兩本書,感慨良多。十年過去,已為他人作「嫁衣」無數。

01

以閱讀取向為主的選題

楊全強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待了八年。他說,「那時候,地方性出版社有分工。比如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物比較正統一點,江蘇文藝社主要做原創小說,而譯林出版社則偏重引進。」

因為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傳統,楊全強起初的策劃、編輯的選題側重於學術思想方面。直到後來,在市場形勢下,出版社彼此之間的出版界限逐漸消減,出版方向更加多元化,也因此提供了一個條件和空間,圖書編輯以個人興趣進行選題的眼光和能力在出版環節中的作用更為凸顯。

除了學術方面的興趣和偏好,楊全強也在此期間培養了自己對於原創寫作的興趣和關注。「以前這方面讀得少,包括對文學、寫作不是太了解,而且對原創寫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偏見和排斥。後來慢慢培養起來,主要就偏重在思想、文學和寫作。」

在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幾年間,楊全強編輯了《中國前衛藝術狀況》《傷花怒放》《城市表情:20世紀都市影像》《政法筆記》《燃燒的噪音》《創世記:傳說與譯註》《永玉六記》《在中國屏風上》《我最美好的回憶》《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回憶分錄》等等出版物。

而隨著出版物的增多,編輯經驗的積累,其所編輯的作品的趣味與風格也更為明顯,後來到了南京大學出版社之後,更是體現出其個人閱讀取向對於選題的影響。「包括目前做的書,主要還是跟個人興趣有關係,如果你自己沒有興趣的東西,首先不了解,也不一定做得好。」

楊全強偏好音樂,於是以樂評、研究性著作以及音樂人傳記三部分進行該門類圖書的選題策劃,編輯出版了李皖的《民謠流域》《回到歌唱》和《五年順流而下》;《紐約時報古典樂評精選》《紐約時報歌劇評論精選》《歐美流行音樂指南》;《來自民間的叛逆》《這就是爵士:馬薩利斯音樂自述》《活埋藍調里》等等。

年輕時彈吉他

02

推動「精典文庫」 出版

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高校出版社,一直在學術出版領域享有盛譽。尤其是匡亞明主持編纂的200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張一兵、周憲二位主編的「當代學術稜鏡譯叢」,譯介了《消費社會》《盧卡奇早期文選》《希望的空間》等國外各學科、各領域的前沿學術著作。這兩套叢書在一定意義上打造了南京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優勢,使之成為學術出版的重鎮。而這幾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在大眾出版領域的品牌和地位,實則應歸功於「精典文庫」。

2006年,楊全強進入南京大學出版社,擔任文化圖書編輯部主任。在學術之外,另闢了人文類圖書的出版,「精典文庫」便是楊全強意欲重點打造的一個品牌系列。

與葉維廉老師在上海

「精典文庫」,不同於「稜鏡譯叢」。「『精典文庫』,我不是想做學術,因為我還是想以作者的寫作行為本身為出發點來考慮這套書的設計——無論是文學寫作,或是思想寫作。比如法國理論羅蘭·巴爾特、布朗肖、薩特等等這些作家,他們的思想寫作跟英美的學術寫作是不一樣的。」譬如,2009年之後相繼出版了法國老頑童波德里亞的作品的《冷記憶》《論誘惑》和《美國》,以及奧威爾的《我為什麼寫作》、奈保爾《作家看人》、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家筆記》和《巨匠與傑作》等諸多20世紀以來國外名家的代表性著作。有的人會覺得這樣選書顯得有點怪,但細品之下,你會覺得這裡面還是有一種統一性在。

而且「精典文庫」並不排除國內的優秀作品,文庫收錄了孟輝的《盂蘭變》、余斌的《張愛玲傳》等。考慮到其中一些中國當代的作者對「經典」二字的顧慮,所以楊全強便以「精典」為文庫命名,並在書封自造了英文klasscis,區別於classic,使得很多讀者誤以為是拼寫錯誤,其實卻使得該文庫的個性更加鮮明。但由於組稿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精典文庫」最終還是成了一個翻譯作品系列,這也是讓楊全強頗覺遺憾的事。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法國的思想寫作、音樂類作品,楊全強在這些年挖掘、出版了許多當代女作家的作品。例如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強盜新娘》《帳篷》《人類以前的生活》《神諭女士》《債與償》等,南非女作家納丁·戈迪默的《貝多芬是1/16黑人》,安吉拉?卡特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新夏娃的激情》《馬戲團之夜》以及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等女作家的作品,其中大多均為首次引進出版。有一些並未收入「精典文庫」之列,楊全強說是想嘗試以暢銷書的方式來做某些書,但暢銷書模式似乎在現有的機制下有較大的難度,「長銷是根本,要以長銷養暢銷,而不能成為長銷書的暢銷書,實際上我是排斥的。就像法國伽利瑪出版社等國外名社的出版思路,暢銷書也要進入長銷期,進入長銷之後,這些作品也會收到精典文庫中來」。

03

何妨做一個形式主義者

若是在書店見到整整一套的「精典文庫」,其場面是頗為壯觀和令人心動的。見過「精典文庫」的人,對其裝幀設計必是印象深刻。統一的白色書封,書封上除了中英文書名(英文一律用舊打字機體)、作譯者姓名等必要信息外,再無多餘信息。而《戰爭與電影》《批評與臨床》《關於電視》《日光夜景》等精裝本的則採用32小開本,封面多用攝影圖片,裝幀極為精緻。

其實從田川的兩冊書開始,楊全強對圖書開本、裝幀設計就尤為關注和苛刻。「當初一開始做書的主要困難就是設計,因為對設計完全沒有概念。一開始當然主要從摹仿開始,還記得那時摹仿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的李陀的《視界》雜誌。」而其個人對陸智昌的設計極為推崇。

他評價陸智昌時說到,「優秀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書的內容的一種精彩點評。書的設計在於提供一種環境,設計者不應是《喜劇之王》里星爺扮演的神父,千方百計地要在鏡頭前多露面幾秒,他/她應該是足球場上高明的裁判,以潤物無聲的手法參與藝術作品的完成。

也就是說,書封設計師不應讓讀者在看到書的第一瞬間就浮現出這樣的意識:他(指設計者)怎麼在這裡。」有些人批評陸智昌是「排字工」,但楊全強卻說其實做一個「排字工」並非易事。他曾感嘆,書的設計藝術從舊時代的藝術家手中到當下出版社的美編手中,儼然退去了那一份藝術成分,而僅僅成為養家糊口的飯碗,而真正的封面手藝也就此失傳。

很多時候,為了苛求設計的完美無暇,楊全強甚至會親自上陣,蹲在排版公司進行修改,甚至有時連也目錄、書眉、標題、版權頁的樣式也一改再改,力求完美。

一方面對自己分內的職責力求完美,另一方面,卻對作者的寫作個性極為尊重。責編在編輯《盂蘭變》中,將書中某個情節中用到的一個形容詞「五腑六臟」,更正為「五臟六腑」,甚至特意查詢了並無「五腑六臟」之說,楊全強卻改回原樣,笑說:「沒關係,這是小說,不科學沒關係,作者她就要用五腑六臟,她覺得這樣說起來舒服……」可見其一番心力。

……

後在在舊書店無意間見到《草莽藝人》,想起採訪那日來不及問「楊師傅」,這十年光陰已過,重做田川這兩本書,是怎樣的一番心境。

2011年在「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初見楊全強。他攜台灣詩人、翻譯家嚴韻至廈門,做《日光夜景》的新書發布會。在台上與嚴韻兩人對談,聊起詩歌,以及以往譯著中的安吉拉·卡特。坦白而言,不甚健談。反而是私下裡,談笑風生。卻又極少聊到個人,多數時候仍在聊一些出版相關的事情。他曾說,做出版,堅持就好。

我想,何其慶幸,因了他這份堅持,讓如此之多的人讀到這些佳作。

-----我是正文與活動分割線-----

這次「做書者說」請到了優秀出版人「楊師傅——一位能平衡興趣與市場的編輯,與著名樂評人郝舫一起講述《滾雷日誌:鮑勃·迪倫的傳奇巡演》的出版始末,同時還邀請到唱作人王壹現場彈唱鮑勃·迪倫經典歌曲。

本周五晚,我們可以喝點啤酒,一邊聽現場彈唱鮑勃·迪倫的歌,一邊聊一聊搖滾大神和他留給我們的音樂記憶:

做書者說034

音樂與文字:鮑勃·迪倫的滾雷日誌

時間

2018-1-12 19:30-21:30星期五

地點

時差空間

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77文創園內

嘉賓

楊全強 / 出版人

郝舫 / 著名樂評人

王壹 / 知名唱作人

楊全強, 出版人,上河卓遠文化主持人。

郝舫,著名樂評人,著有《傷花怒放》《燦爛涅槃》等影響深廣的搖滾文化名作。現任碎樂CEO。

王壹,唱作人,酷愛詩歌與書法。

主持

楊默 / 做書主編

費用

60 / 人

支付成功即為報名成功

屏幕將顯示入場券二維碼

請截屏保存,現場掃碼入場

報名後如無法參加,可將名額轉讓,不可退款

(所收費用用於支付活動場地費)

掃碼報名

主辦方

做書

做書與做書者說

「做書」是專註於傳播出版文化的媒體組織,致力呈現、傳播出版的手藝和技藝,讓出版更簡單、高效。「做書者說」是做書發起的線下活動,定期舉辦。「做書者說」的受邀講者皆是真正在做圖書產品,且在各自領域有所鑽研的出版人。我們希望通過對出版過程中各個環節、細節和一些行業問題的探討,讓出版從業者和關注出版的讀者更加具體、清楚地認識出版,認識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希望讓媒體和社會更加關注出版業,也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人加入到我們中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書 的精彩文章:

TAG: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