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史探秘:他是收復台灣的重要功臣,青年時期卻是一朵奇葩

清史探秘:他是收復台灣的重要功臣,青年時期卻是一朵奇葩

原標題:清史探秘:他是收復台灣的重要功臣,青年時期卻是一朵奇葩



說到清朝康熙年間收復台灣的功臣,姚啟聖和施琅可謂是最大的兩個功臣。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再現了姚啟聖等人當年收復台灣的種種艱辛和壯舉。


但是,電視劇為了劇情的需要,卻對姚啟聖的早年事迹進行了一定的改寫。



那麼,早年間的姚啟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奇葩!


據《清史稿》記載,出生在浙江會稽的姚啟聖,少年時期並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也沒有想在官場上有所作為。他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少任俠自喜)。



為此,他曾經放棄學業,整日遊盪在大街小巷,希望可以讓自己的英雄豪邁得以施展。


但是,漸漸地,他發現這樣遊盪下去是不行的——畢竟一切開支都是自己出,別人不會給自己一分錢,而且這一行風險係數很大。

所以,不久之後姚啟聖就放棄了自己的這個夢想,開始安心讀書,希望可以考取一個功名,不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還能夠解決今後的生活問題。



然而,就在姚啟聖的生活步入正軌之後,現實卻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清軍入關,天下大亂。


既然書讀不成了,姚啟聖乾脆就離開了家鄉,開始遊歷祖國大江南北。


但是,在走到北京附近的通州時,姚啟聖遇到了一個大麻煩——他被當地的一個有錢有勢的土豪給欺負了(順治初,師定江南,游通州,為土豪所侮)。

對於一般人來說,自己跑到千里之外去遊玩,受點委屈,咽到肚子裡面也就算了。



但是,姚啟聖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在那裡受了委屈,就要在那裡報仇。


於是,姚啟聖隻身一人投奔了駐紮在當地的清軍。

然而,清軍認為他不適合當兵,於是就在通州知府那裡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



不管怎麼著,總之現在姚啟聖的勢力要遠遠大過之前欺負過他的那個土豪。


於是,不久之後,姚啟聖找了個絕佳的機會,仗殺了那個土豪(對於這些目無王法的人,殺他的理由實在是太多了)。


當初姚啟聖之所以要這份工作,就是要為自己報仇。


既然現在已經實現了自己的這個目的,所以姚啟聖輕輕揮了揮衣袖——辭職回家不幹了(執土豪杖殺之,棄官歸)。



也還真別說,在回家的途中,姚啟聖還真的實現了自己的俠客夢——在走到北京城郊的時候,他忽然發現有兩個士卒在搶劫一位過路的女子。


在穩定住兩個士卒之後,姚啟聖上前猛然奪過一人的刀,殺死了兩個士卒,最後還把這個女子安全送回了家(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與好語,奪其刀殺之,還女子其家)。


回家之後的姚啟聖,發憤圖強,終於在康熙二年的鄉試(全省考試)中,一舉奪得了魁首,成了一名舉人。


由於當時極度缺少有學問的官員,所以姚啟聖以舉人的身份就任了廣東省香山縣知縣(舉康熙二年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


上任後,姚啟聖本可以把前任欠下的一筆巨款賴掉。



但姚啟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自己任期內,如數進行了償還(前政負課數萬,啟聖悉為代償)。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好官,卻因為想為老百姓增加些收入,擅自開了海禁,而被其他官員彈劾,最終被罷免了香山知縣一職。


在此之後,姚啟聖經歷了七年的經商生涯,積攢了一些錢財。


縱觀姚啟聖青年時期的這些經歷,是他由任性到成熟的過渡階段,熟悉了官場生活,為他後來的大展宏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最後,不得不說,青年時期的姚啟聖,絕對是一朵奇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