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多仁波切:由了知珍視自己的過患與珍視他人的利益而起修

龍多仁波切:由了知珍視自己的過患與珍視他人的利益而起修

由了知珍視自己的過患

與珍視他人的利益而起修

精進於愛他重己的菩提心發心的大乘人,見珍視自己的過患與珍視他人的利益。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里說:「此何需繁述,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佛是因為發起利他的心,所以從三有輪迴的痛苦當中得到解脫而成佛的;我們一般的凡夫愚夫就是因為自私自利,唯一修自利而流轉輪迴的,就看看佛和凡夫的差別吧!

我們無始以來感受三惡道的痛苦時所流的淚水比四大海水還多;投生為旁生時留下的白骨倘若能堆積起來,比須彌山還高,那麼我們流轉輪迴生生死死遭受這麼多痛苦,到底是什麼過失而引起的呢?就是因為太執著自己、珍視自己所引起的,它能帶來如此巨大的過患,所以應該加以斷除,而修珍視他人、利益他人的心,這是令我們安樂的二資糧大海、功德大海的因,不是痛苦的因。執著自我、珍視自我是造成衰損的因,是痛苦的根源。《深法靜憤意趣自解》前行的祈禱詞中也說:「不知方便誠可悲……」一切眾生不知道成佛的方便而貪執於自我,不知道修能使自己安樂增上的菩提心,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因斷除珍視自己,從我執的束縛解脫,思維無有貪自(方)嗔他(方)的我,生起無有怨親,一切有情顯為悅意的慈心;首先應該修慈心,唯願一切有情能夠得到安樂,這就是慈無量心。對每一個有情,對所有的有情都修慈心,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安樂啊?!完全精進於這種觀想當中。

由因——慈心可生起願有情離苦的悲心;如果已經生起願一切有情都得到安樂的慈心,在這個基礎上,隨著就會修起悲心。安樂的違品是痛苦,既然願一切有情都得到安樂,那麼首先需要他們遠離一切痛苦,不遠離痛苦自然就不會得到安樂,所以不得不生起願一切有情遠離痛苦的悲心。想著痛苦的有情,真實生起願他們遠離一切苦因和苦果的心即是悲心。

如果悲心到量,就生起想解救他人痛苦的大悲心;由此生起為了利他應當追求圓滿菩提果的願菩提心;發起願菩提心以後,思維往昔諸佛如何學修一切菩薩學處,我也應隨學,依受菩薩戒的儀軌,自續獲得行菩提心時,就生起行心。大乘道的修行越來越增上,通過五道十地而成佛。

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再看自己到底是喜歡修顯宗般若乘的六度行,還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或者大圓滿等等。

鑒於此,《華嚴經》云:「善男子!菩提心者,如生一切佛法的種子。」猶如青稞種子只生青稞,不生其他的麥子和豌豆一樣,凡是由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根不論大小,不得聲緣阿羅漢的果,只獲佛果。

只要是在菩提心攝持的基礎之上,哪怕供一盞燈也成為未來成佛的資糧。因為開始供燈時,心裡就發願,為了一切眾生誓願成佛,為了成佛而供這一盞燈,所以供燈的功德就成了成佛的因。不僅如此,做其他任何財物布施等,也都已成為未來成佛的資糧,已成了為未來成佛而修六波羅蜜的方法。

如果首先沒有發起菩提心,即使供千萬億盞燈也不能成為成佛的資糧。如果首先沒有菩提心攝持,那麼不管行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的任何度,雖然自以為是六度行,實際上因為沒有清凈的發心而不能真正成為六度行、成佛的因或者成佛的資糧。譬如,首先土裡沒有播種的話,即便是有水、土、肥料、陽光,最後也不可能生出任何莊稼。同樣,如果首先沒有播下成佛的種子——大悲心、菩提心,即便有其他的道,也無法成佛。

因此,自己從無始以來錯亂時,積無量惡業,在輪迴中受生為胎生也無始,其時等同虛空的一切有情無一未作過我的父母,思維這些大恩的父母離苦得樂,在相續生起慈悲,果生起願菩提心。

——龍多仁波切《開啟深道門扉講記》

推薦閱讀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官方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怙主龍多上師 的精彩文章:

發願往生西方成就普賢大願

TAG:怙主龍多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