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個知識型自媒體人變現的故事

六個知識型自媒體人變現的故事

今年元旦期間,一個「徽友」跟我聊天,大致是說現在微信公眾號不好玩了,閱讀量寥寥無幾,更被談什麼有人打賞了,準備放棄內容創作,去「玩」點其他的東西。

高閱讀是自媒體人的願景,而打賞則是自媒體人不斷創作的動力!

這可以理解,畢竟每一個人都是世界凡人,需要賺錢生活;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為了一篇文章,自媒體人需要花費2~3個小時搜集資料、整理思路、一字一字地碼出來,如果時間價值持續為0,那多多少少都心理有點「涼」。

但很多時候,對於自媒體人來會所,高閱讀是願景,但不能作為目的;讀者打賞是動力,但不是寫作初衷,初衷應該是自媒體人通過社交平台展示自己、傳播自己的思維理念。

不可否認,內容變現很重要,沒有那個人能堅持沒有變現的內容研究、創作。要想變現,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優秀的內容媒體人,看他們是怎麼運作的?

1

Spenser

Spenser,熟悉他是因為他創作的一本書《個體崛起》,因為我也從去年創作《超級IP是怎樣煉成的》,對超級個體、個人品牌產生很濃厚的興趣,於是spenser算研究對象中的一個。

spenser,中文名陳立飛,主業金融,後彎道超車成為自媒體人,創辦了微信公眾號「spenser」,寫過不少「爆文」,最為大眾熟悉的文章有《你與頭等艙之間的距離,差的不止是錢》《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目前微信公眾號擁有80萬粉絲。

內容變現成績:他曾在2017年3月做了一個為期三周的寫作課程,收費699元,在一周內有3000餘人購買。僅這一堂課程的收入,就已經超過200萬。也算的上是內容變現的「爆品」。

在內容變現的過程中,spense分享了兩件事:

spense分享的這兩件事,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啟發1、創辦自媒體的重要性,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於客戶的打賞,而是通過內容不斷的與用戶建立黏性,根據AARRR模型,自媒體的平台更多的是承擔起前面三個工作:『獲取用戶(Acquisition)』、『激活用戶(Activation』、『存留用戶(Retention)』,至於要想讓『變現(Revenue)』和『自傳播轉發(Refer)』,那不是微信公眾號的根本訴求,需要額外的「產品」來實現。

啟發2:個人勢能的效應是有邊界的,且很多時候,個人勢能邊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除了自己的粉絲認可你之外,其他的渠道推廣轉化率偏低,即便是像spense這樣已經是一個垂直領域的大V,他在另一個社群平台上的影響力也會非常小,更別說在另外的「領域」了。可見,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圈地」社群時代,在圈子裡,你可能是頭部資源,超出這個圈子,沒有人認識你。

2

劉傳

劉傳微信公眾號「千古劉傳」作者,擁有數萬粉絲,2016年8月在線上推出一套自主研發「認識學習法」在線上直播系列課程,售價699元,開放銷售2個月,銷量為400餘人。

主要銷售渠道還是依靠自己的銷售微信公眾號平台。

給我帶來的啟發:

品牌勢能不夠,首先,劉傳的「千古劉傳」粉絲只有數萬人,影響力比較小;其次,他的「認識學習法」是自己基於對「認識科學」的研究,加上自己實踐和探索總計出來的一套學習方法,但這套方法和邏輯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更沒有得到專業機構的認可,無法人「認識學習法」在某領域中建立權威。

如果在個人品牌勢能和產品品牌勢能上再加強一點,其效果會更顯著。

3

猴子

猴子微信公眾號「猴子聊人物」作者,前IBM數據分析師,2016年勵志創業致力於圍繞「大數據」這個主題提供一套課程和創辦一個主題學習社群。

內容變現情況:不到一年的時間,會員接近500人,社群收費399元。

猴子的課程設計和社群運營方面有兩個方面是值得關注的:

1、他的課程與社群結合在一起,採取「遊戲闖關」式的玩法,也就是說,他當下的核心課程大約為六個模塊,一個人加入他的學習社群,要想進行第三個模塊的學習,,必須在群內哪第二個模塊的學習筆記來兌換,才能開啟第三模塊的學習。

2、對於社群內成員們的日常行為有較為嚴格的約束,如拒絕任何與大數據無關的聊天,強調社群本身的「實踐」性質,即便是付費社群,當前也仍然需要審核通過後才能進入,且一周最多只接受10個新成員。

給我帶來的啟發:

優點:超級用戶思維,通過嚴格的群規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和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種子用戶;

缺點:不夠普世,大數據雖然是互聯網營銷的趨勢和熱門話題,但是它太過於抽象,對於一個普通用戶來說,學習「大數據」卻反普世性的應用場景。跟如何寫作、如何學習相比,市場氛圍太小。

4

蔣涵瀟

給我帶來的啟發

1、機遇不錯,他能在粉絲不到1000人的起點迅速走紅,早期知乎的Live門檻較高,但曝光率也更高,會有官方給予推廣扶持,通常來說,只有一些絕對意義上的大V才有資格在早期獨立開設Live。但當時知乎官方會組織一些知乎Live系列專場,由官方給定一個主題,在該主題範疇內,符合特殊要求的知乎用戶即便並非名人大V,也可以成為主講人,比如說留學申請專場,一些主講者就是普通留學生。而涵瀟的第一場知乎Live,就是通過系列專場申請,加上自己積極主動地和工作人員溝通自薦獲得通過的,因為第一場下來的反響不錯,又迅速獲得了後面幾次開設Live的機會,這讓他贏得了早期知乎Live的紅利。

2、在」產品「上足夠挖空心思,按照他的說法,他會通過各類音頻付費平台搜索相應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對比。從中找出那些知乎Live上沒人講,或者講得不好,但這個關鍵詞本身受眾足夠廣泛,在知乎問答、或其他付費音頻很熱門的話題來開設Live。最後定下了,自學,早起,拖延症,批判性思維,習慣,計劃這一系列話題。

5

TOM教練

TOM教練微信公眾號「說話改變世界」作者,」60秒口才訓練營「發起人,在喜馬拉雅上線」60秒口才訓練營「付費課程,目前付費人數2000人左右。

給我帶來的啟發:

優點,在內容定位、內容設計、內容訓練和微信方法上比較清晰:

面臨最大的問題,主要還是個人影響力和知名度不過,在這方面,馬東的好好說話,他的效果明顯要高出很多。

6

白雲先生

白雲先生微信公眾號「至道學宮」作者,一個極為神秘的人,一個極力推薦」道「文化的人,一個通過」道「文化闡述國際、國家經濟現象的人。目前我不知道他的粉絲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篇文章下來,閱讀量都會超過」5W+「,」10W「文章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就其內容變現而言,主要是內容打賞,相信大家跟我的觀點一樣,他一般很少寫文章,一個月估計也就2~3篇,但篇篇都稱得上是精品,每篇文章下來,少則2~3百人打賞,多則800~900百人打賞,收入可觀。

他的忠實重度粉絲很多,只不過他較為神秘,除了書籍和微信公眾號,其他內容變現領域幾乎沒有觸及。

給我帶來的啟發:

1、個人品牌勢能足夠強大,他在」道「學領域中,應該算頂層IP,粉絲眾多,而且黏性十分強(從內容回復可以看出)

2、產品都為精品。白雲先生的內容深度極強,而且極具個人觀點,他的微信公眾號,可以說是一個通過價值觀影響我們的公眾號。

7

幾個觀點:

1、微信公眾號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吸粉、激活、留存的平台,單純依靠打賞實現內容變現幾乎不可能,除非你具有跟白雲先生那樣通過」價值觀「打動讀者的能力。你要想實現內容變現,就必須開放屬於自己的內容產品。

2、產品塑造盡量」普世「,即最好是大眾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類似」大數據「」智能」等方面內容,雖然是行業熱門,但很難普世,效果估計一般。

3、產品可以分為「知識付費型」產品和「行為改變型「產品。」知識付費型「產品包括純粹的付費專欄、純粹的語音課程、視頻課程等,」行為改變型「產品除了內容之外,帶有更多的教學服務,試圖對用戶的學習成果和行為改變負責,有點兒類似於「效果付費」的意思,如「咪蒙教你月薪5萬」就承諾如果沒有實現月薪5萬,咪蒙退還學費。

4、「知識付費型」產品,容易引起內容同質化,需要你不斷加強對內容產品的精品化,也需要你大量地製造新概念、新話題,以此來影響消費者選擇你。對於很多個人品牌勢能並不強的人來說,「行為改變型」產品更適合於內容創業者。

5、如果可以的話,將「知識付費型」產品轉變為「行為改變型」產品,因為單靠一本書、一個公眾號、一堂課程就能讓人產生改變,能做到這一點點不超過5%,相對來說,「行為改變」產品更適合大家。

6、個人品牌勢能很重要,從現在開始,你想要選擇某個細分領域,不斷地提升你的個人品牌勢能,形成更為大眾和廣泛的勢能。

7、個人品牌勢能是有邊界的,而且邊界很小,絕大多數人僅限於自己所屬的社群,所以認真運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非常重要。

8、認真的人最終會成功,很多時候,並不是人家抓住了風口,而是人家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打賞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少 的精彩文章:

解讀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7》

TAG: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