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侵華期間有14名大將獲功一級「金鵄勳章」,其中5個成元帥

日軍侵華期間有14名大將獲功一級「金鵄勳章」,其中5個成元帥

勳章,是對軍人戰功的認可,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戰功勳章,日本當然也有;在日本,最有名的勳章莫過於「金鵄勳章」了,金鵄勳章是於1890年2月11日制定的,共分為7個等級。「金鵄」的名稱由來,是根據「神武天皇」在東征時,神武天皇的弓停了一隻發出金色光輝的鵄,迷惑了「長髓彥」軍的日本神話傳說。

金鵄勳章總計發放量挺大的,甲午戰爭期間發放了2000枚,日俄戰爭期間發放10萬9600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放3000枚,九·一八事變發放9000枚,侵華戰爭期間發放19萬枚,太平洋戰爭及東南亞戰爭期間發放62萬枚。

這個發放量看似巨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功六、功七級勳章,而且對比數百萬日軍來說,也就顯得金鵄勳章的難得了,至於最高等的功一級金鵄勳章,總計加起來也不過45枚,其中侵華戰爭期間,雙手沾滿鮮血的十四個劊子手頭子獲得了功一級金鵄勳章,來看看都有誰吧:


海軍功一等「金鵄勳章」

TOP、1 及川古志郎(大將)

及川古志郎歷任海軍兵學校校長、吳鎮守府參謀長、第三艦隊司令宮、海軍航空本部長、中國方面艦隊司令長官和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軍事參者官、海軍大學校長、海上護衛總司令官和軍令部總長,計劃和指揮「萊特灣海戰」。1945年5月引咎辭職,轉任軍事參者官。

TOP、2 長谷川清(大將)

長谷川清是日本海軍大將,淞滬會戰爆發時的日本艦隊司令,日本第18任台灣總督,福井縣人。作為侵華日軍的急先鋒,其率領的海軍以及海航部隊參加過淞滬會戰、江陰海戰、南京保衛戰等一系列戰役,讓中國失去了自己的海軍,並且開啟了臭名昭著的「無差別轟炸」戰例。


TOP、3 伏見宮博恭王(元帥)

日本昭和時期皇族、海軍將領,伏見宮貞愛親王長子,祖先是崇光天皇之子榮仁親王。太平洋戰爭前日本軍令部總長,和東鄉平八郎並列為艦隊派的總後台,1932年進入元帥府。任內,撕毀倫敦海軍條約,逼迫海軍大臣大角岑生將作戰指揮權從海軍省轉移給軍令部,解除大批條約派的海軍將領,推動日德海軍合作,逼迫海軍同意對美開戰。


TOP、4 米內光政(大將、首相)

日俄戰爭中曾參加對馬海戰。歷任艦隊參謀長、第3、第2艦隊司令長官、佐世保及橫須賀鎮守府司令等職。1936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第1艦隊司令,1937年4月晉大將。出兵上海和海南島的關鍵人物。1940年1月任日本第37屆首相,與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組成穩定鐵三角,反對與德意結軍事同盟,被陸軍視為親英美派,同年7月被迫辭職。1944年7月復任海軍大臣,反對本土決戰,主張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後參與解散海軍的工作。


陸軍功一等「金鵄勳章」

TOP、1 寺內壽一(元帥)

首相寺內正毅長子,二·二六事件後以鐵腕整肅陸軍,盧溝橋事件後任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一再突破大本營的限制,佔領華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軍總司令,統率25萬日軍5個月佔領了東南亞全境,晉封元帥。1944年以後其西線緬甸被英軍佔領,東線菲律賓被美軍突破,1946年作為甲級戰犯嫌疑在新加坡監獄押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前病死南洋。


TOP、2 畑俊六(元帥)

1933年後歷任日軍第十四師團師團長,日本航空本部長,日本台灣軍司令官,教育總監等職。1938年調任上海日軍總司令、華中日軍司令官,曾指揮日軍侵犯武漢。1941年任侵華日軍總司令官,負責全面指揮侵華戰爭。1944年獲得元帥稱號。1945年日本戰敗後被捕,1948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因病假釋,後病死。

TOP、3 岡村寧次(大將)

曾參加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沒有接受軍事法庭審判。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代表作《岡村寧次回憶錄》,此人就不方便說太多了,之後的事情都懂的。


TOP、4 朝香宮鳩彥王(大將)

朝香宮鳩彥王1910年與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結婚,後歷任第一步兵旅團旅團長、近衛師團長、軍事參議官等職務。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曾接替松井石根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在南京戰役期間頒布了「殺掉全部俘獲人員」的命令,釀成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因是日本皇族,戰後逃脫了審判,1981年病死,終年94歲。

TOP、5 閑院宮載仁親王(元帥)

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十六子。1882年起留學法國軍校。長期在日本陸軍中任職。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1912年升為大將。1919年晉陞元帥。在1931—1940年任參謀總長,掌握指揮大權,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負有重要責任。晚年仍在天皇裕仁近側操縱軍務。1945年病死。終年八十歲。


TOP、6 西尾壽造(大將)

1919年起歷任大臣秘書官、陸軍省副官、第四十步兵聯隊長,1929年任第三十九步兵旅團長,晉陞少將。次年任軍事調查委員長。1932年任參謀本部第四部長.晉陞中將。1934年任關東軍參謀長兼特務部長。1936年任參謀次長。1937年升任近衛師長、第二軍司令,後任教育總監,晉陞大將。1939年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兼第十三軍司令官。1941年任軍事參議官。1943年編入預備役,翌年任東京都長官,日本投降後辭職。


TOP、7 東久邇宮稔彥王(大將、首相)

日本皇族,陸軍大將,唯一的皇族首相。作為第二軍司令官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後來成為日本本土防衛軍總司令。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投降詔書後,由於他的皇族地位加上他的陸軍大將銜,能夠控制住當時日本的局勢,因此東久邇宮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他在54天的任期內迅速平穩的解除了700萬日本海陸軍的武裝,也算創造了一個紀錄。


TOP、8 松井石根(大將)

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期間參加了日俄戰爭。二·二六事變後在整肅中退出現役,上海事變爆發後,作為攻堅戰專家重新服現役,擔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後改任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1937年至1938年間率日軍侵佔南京,並縱容部下展開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抗議。1945年被盟軍逮捕,1948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為甲級戰犯判處絞刑


TOP、9 杉山元(元帥)

杉山元是陸軍航空兵第一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積極策劃和參與者,早年在軍校學習的時候,因面容憨厚,被戲稱為傻瓜元,在性格上異常堅忍頑固。杉山元的日本帝國主義觀念根深蒂固,面對侵華戰爭採取積極侵略,在日本投降之後,與妻子同時畏罪自殺。


TOP、10 冢田攻(追晉大將)

1935年8月1日晉陞陸軍少將。參謀本部第三部長,曾參與「七七事變」,是對華戰爭擴大派的決定人物之一。他直接出任中支那方面軍參謀長,輔佐松井石根,參與指揮了南京會戰,也是南京大屠殺的主犯之一。1941年任南方軍總參謀長,輔佐寺內壽一,5個月佔領了東南亞全境。1942年接替阿南惟幾為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五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後方。同年12月,在安徽上空被中國軍隊高炮直接命中陣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