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清皇室書法探析

清皇室書法探析

清皇室書法探析

—吳繼真(南京藝術學院)

清皇室書法探析

一、康、乾時期的趙董書風及流弊

明末清初的書壇上有兩股風潮,一股是提倡師法二王、繼承傳統的董其昌一派,追求雅緻、妍美的書風;一股是主張衝破傳統、擺脫束縛、表現個性的王鐸、傅山一派,形成了變革書風。清軍入關之初為了鞏固政權,安撫知識分子及遺民官員,採取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重用漢官、恢復科舉考試等。清政府對於漢文化的吸收、弘揚使得兩種書風並存發展。

清皇室書法探析

康熙時期,隨著政權的穩定,具有極其自由和叛逆色彩的王鐸、傅山一派逐漸成了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極不和諧的音符,開始遭到統治者的排斥。而具有傳統文人儒家思想的董其昌一派越來越受到統治者的青睞,成為了主流書風;這是康熙推崇董書的原因之一,其二是當時書法取士的盛行,王鐸、傅山一派書風難以形成規範的考試書體;第三個原因是源於康熙個人的喜好,他曾對董書稱讚道:

董書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猶得天然之趣。

康熙對董書的喜好直接影響了其子孫及其皇室貴族如允礽、允祉、胤禛,更為重要的是董書在當時及以後的文人書法圈也非常受歡迎,如張照、劉墉等。乾隆受康熙帝影響對書畫藝術表現出極度的熱情,在習董的同時由明及元,對趙孟頫書法喜愛備至,再加上科舉考試要求書寫規範,趙董的書風作為官方的書體。導致了「館閣體」書法的形成,這種力求「烏、方、光、整」的書寫促進了「館閣體」書法的成熟並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高峰。雖然這一書體與科舉考試和皇室的審美標準及政治功用相吻合,但它卻與書法藝術的審美及發展是背道而馳的,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清皇室書法探析

二、嘉、道時期的尊唐書風與新變氣象

嘉、道時書法轉向了唐碑,一從書法自身方面分析:趙董書風的壟斷、「館閣體」的束縛,一些創新求變的書家要求衝破其樊籬,是轉變書風的內在要求;二從其社會政治方面分析:統治者為了扼殺政治異端,大興「文字獄」,許多的學者、文人便把精力投放到古籍的研究中,促使了金石考據學的出現及興盛,是唐碑興盛的先決條件;三是唐碑自身的優勢:唐碑兼有碑帖之長的勁健的書風正好可以扭轉趙董書風的靡弱,並且也是取法二王,與皇室正統的儒家思想並不互相矛盾。由此「一股復興唐碑的風行在帖學書壇迅速形成」,成親王?永瑆對唐碑更是鍾愛有加,在《小字蘭亭序並跋》中道:

余自幼學,學書專摹趙榮祿者約三十年。及逾五十,購得《宋拓化度寺》、《皇甫君》、《醴泉銘》諸碑,因稍稍規做,而非少年精力矣。

此跋寫於永瑆中晚年,記述了其五十多歲購得《宋拓化度寺》、《皇甫君》、《醴泉銘》等唐碑,遂轉而臨習唐碑並彌補自己帖學書風中的不足之處。皇室對唐碑的尊崇是這一時期帖學書法內部的自我創新與超越,不可否認,這個時期的帖學是值得肯定的,它是碑學來臨前的一次輝煌;由於對唐碑的兼收並蓄造就了一大批的皇室書法家,除永瑆外還有永瑢、永忠、弘旿等;金石學的興盛出現了許多研究唐碑的學者,他們著述提拔,產生了許多關於唐碑的書論,如永瑆就有《歐陽詢化度寺》三跋、《多寶塔碑跋》等。帖學的繁榮往往掩蓋了碑學在皇室的接受情況,但這並不代表皇室沒有受到碑學的影響。永瑆書法主張崇尚唐碑,不僅是對康熙、乾隆盲目崇尚趙董之風的極力扭轉,而且對碑學的興起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帖學向碑學的轉化有了一個過渡和緩衝。

清皇室書法探析

三、晚清皇室書法的兼容態勢

由於歷代刻帖的失真以及帖學自身的原因,晚清帖學走向了式微,碑學興起。分析其興起的契機,一是金石考據學的引導;二是明末王鐸、傅山等書家個性思潮的影響;三是人們審美心理的變化,追求碑的拙、硬、疏、剛。碑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而清代皇族的書畫創作和鑒賞在嘉慶時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即:從皇帝個人而言,嘉慶是清代皇帝書畫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從整個皇族成員的參與程度和水平看,則雖然還延續著乾隆以來的表面繁榮的景象,但也深藏隱憂,就是缺乏傑出的人才也缺乏藝術形式的創新。清皇室沒有引領碑學的興起但其勢必會受到當時聲勢浩大的碑學的影響的,愛新覺羅?溥心畲為道光皇帝的曾孫,其書法在臨習傳統帖學的同時更兼習北碑。心畲自述云:

書則始學篆隸,次北碑、右軍正楷,間習行草。

篆書則習《泰山》《嶧山》刻石、《說文》部首及《石鼓文》等。隸書學《曹全》《禮器》《史晨》。

心畲書法師承成親王?永瑆,上溯顏、柳,結構嚴整,骨肉兼具,婉轉俊逸而不失厚重之感。身處皇室,可以欣賞到清宮內府收藏的書畫名跡,但他也親眼目睹了清皇室的沒落,內心的痛苦無法言喻,在政治上不能「兼濟天下」之後,便藉助書畫來「獨善其身」,以尋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再者心畲處在碑學大盛的時期,這與皇室一直提倡的帖學書法是相背而馳的,政治原因使皇室書法不可能提倡碑學,但尚碑潮流依然迅猛,甚至席捲皇室。晚清的書壇可以說是碑派一統天下的。但與此同時,一些書家也認識到了盲目的學碑所導致的筆法以及章法等方面的弊端,於是他們將碑與帖融合在一起,開創了碑帖融合之路。帖學開始重新得到重視,碑學也融合帖學的優點推進到了一個新發展,心畲就是這些書家中的一位。

「凌虛御風之意,為近百年不可多得之作」,

這是後人對心畲書畫藝術的肯定以及褒獎,也是對心畲的藝術人生的一個中肯的評價,縱觀心畲的一生,歷經滄桑,特殊的政治、生活背景和時勢造就了書法大家溥心畲。

縱觀整個清朝的皇室書法,康有為先生有句話概括的最為貼切:

國朝書法有四變: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競講子昂;率更貴盛於嘉、道之間;北碑萌芽於咸、同之際。

簡短而精鍊的文字概括了清朝書法的發展脈絡,也為我們展現了清朝每個時期的書法藝術特點。

清皇室書法探析

【參考文獻】

[1]玄燁.跋藍其昌墨跡後[J].中國書店影印,1984(09)

[2]賀芳.清中期帖學書法研究[J].山東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

[3]容庚.叢帖目[J].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4(01)

[4]吳丹霞.清代皇族書畫.[J]中國美術,2010(02)

[5]趙陽.被低估的藝術大師-溥心畲[J].藝術市場,2008(10)

[6]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01)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