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氣冷了,手腳冰涼如何改善

天氣冷了,手腳冰涼如何改善

隨著天氣的轉涼,一些灸友們已經覺得手腳冰涼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手腳冰涼的?如何改善?

從中醫角度來說,手腳冰涼,是由於氣滯血瘀,加上陽氣虛弱,火力不夠,氣血不能正常地達到四肢末端。大多數手腳冰涼的艾友還有宮寒、胃寒!

《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諸陽之本的「本」指的是標誌的意思,也就是說,四肢是陽氣虛實的標誌!陽盛則四肢實,也就是手腳溫暖有力;如果是陽虛了,就會「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就像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人體的「大河」就是我們的五臟,如果五髒的陽氣充盈,氣血充實,那麼「小河」--手腳一定會溫暖!

先說說為啥手腳冰涼會找上你

陽氣不足

陽氣具有溫養的功能,陽氣虛衰就無法溫煦人體,特別是處於四肢末端的手腳就更得不到陽氣。

氣血運行不暢

身體本身的陽氣並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瘀滯在體內,不能達到手腳。

這種人只是手腳發涼,身體軀幹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怕熱。

生活起居失調

壞習慣讓寒氣鑽了空子,如冷飲吃太多、寒冷天氣穿得單薄等。

情緒波動

精神壓力過大、過分敏感、容易生氣、過度操心、心神不寧等不良情緒也會影響身體機能,導致手腳冰涼。

激素變化

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月經和生育所引起的激素變化會對自主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引發畏寒肢冷。

5個壞習慣越做越冷

1、久坐不動

中醫認為「靜則陰生,動則陽生」,運動時產生的熱量是靜止時的3~5倍,不愛運動的人血液循環也會緩慢,容易怕冷。

2、穿緊身衣褲

緊身衣物導致手腳等身體末端血液循環不暢,出現手腳冰涼等癥狀,甚至誘發凍瘡。

3、挑食

只吃蔬菜,甚至控制主食攝入,僅用果蔬代替,這樣導致人體熱量不足,更不耐寒。

4、吃寒涼食物

除了冰淇淋、冰水以外,還要注意也應少吃西瓜、綠豆、鴨血等涼性食物。

5、過度節食

吃得太少,身體能量跟不上,會使人體氣血虧欠,導致四肢寒涼。

手腳冰涼怎麼辦?

補血氣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從產生的根源看,是「肺吸進來的自然界的清氣、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腎臟所藏之精」三者結合生化而成。因此氣血的生成跟「肺脾腎「的關係最為密切!

身體氣血是否充盈跟「脾胃功能」的關係最為密切,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多氣多血」之臟,被稱為「後天之本」。

「肺主氣也主秋」,因此在秋天要好好去燥潤肺,補益肺氣,讓肺氣宣通。肺氣虛的人可以隨時隨地的按揉中府穴、合谷穴是非常好的方法!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手腳冰涼

你可以艾灸:陽池穴、湧泉穴

「陽池」就是蓄積人體陽氣的池子,在三焦經上。灸一灸陽池穴,身上的陽氣就被激發出來,體內的陽氣也會運轉起來,手會很快溫暖起來。

湧泉穴是腎經的源頭,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這叫引血歸源。有的人在按揉湧泉穴、太溪穴時沒有感覺,甚至按個窩後,很長時間難得回位,就是腎氣虛了!你灸灸湧泉穴,引血歸源,腳自然暖和了。

如果你不僅手腳冰涼,還全身冷!

艾灸取穴:

大椎穴、命門穴、膻中穴、中脘穴、肚臍、足三里、湧泉穴

艾灸時間,每天一次;每次每穴艾灸30分鐘;艾灸一周休息1-2天。如果因時間限制,這些穴位可以分2天灸完,但是要保證每個穴位的艾灸時間!

如果你上熱,下寒;也就只是腳寒。

這種情況一般跟你下焦瘀阻、氣逆有關;解決的最好辦法是先敲帶脈和推腹,然後再艾灸。因為你不把腹部的濁氣濁水濁物推散,排泄出去,就會影響你正常氣血的運行。

a,敲 帶 脈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敲打你的帶脈及屁股300下以上!走路敲、看電視敲、等電梯敲....

b,推 腹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稍微用力從喉結處一直推到下腹部,重點要在膻中穴、肚臍處都揉一揉。

c,艾葉泡腳、艾灸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的功效。同時艾葉價格實惠,容易存儲,應用方便,是我們每個家庭應該必備的一味保健「良藥」。  如果堅持用艾葉煮水泡腳,不僅增強保健效果還可治癒疾病。

每天艾灸一次,肚臍可以艾灸30分鐘以上,其它2穴艾灸15分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陽蘄艾坊 的精彩文章:

TAG:南陽蘄艾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