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地方如果獨立,釣魚島問題將迎刃而解,大家都很期望

這個地方如果獨立,釣魚島問題將迎刃而解,大家都很期望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位於中國大陸東方(中國台灣島的東北方)、日本九州島西南方的大海中,為一群島。同古代日本一樣,關於其國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據1650年成書的該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稱:「蓋我朝開闢,天神阿摩美久築之。」「當初,未〔有〕琉球之名。

數萬年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虯也。」這就是說,中國隋朝時(581~617),該國始被稱為琉虯。查中國典籍,虯是龍的一種。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曰:「有角曰龍,無角曰虯。」而唐?李善《文選注》引 《說文》則曰:「虯,龍無角者。」以琉球群島散布在大洋中的狀態而言,謂之琉虯,實在非常形象。

然而可能因為古代中國都將龍作為華夏帝王的象徵,史官寫史多有忌諱,所以《隋書》就將它改為同音的「琉求」了吧。此後,《元史》又寫作「瑠求」,有的書中又稱「留仇」,總之都是諧音。

中國與琉球王國的宗藩關係有五百多年之久。

琉球國就是如今的日本沖繩縣。

自明初以來,琉球國與中國的關係就很密切。

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曾封琉球國酋長為國王,以後「無代不受封,無期不朝貢。」

至愛新覺羅王朝時,琉球國仍尊大清皇帝為宗主。

愛新覺羅王朝建立以後,琉球使節於1646年來華,受到順治帝的接見。

從此,琉球國使節與愛新覺羅王朝往來不斷。

1662年,愛新覺羅王朝派遣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為正使出使琉球國。

琉球風光

此後,每逢琉球國新王繼位,都有愛新覺羅王朝使節前往冊封與慶賀。

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愛新覺羅王朝皇帝兩次賜印給琉球國王,乾隆所賜之印寫有「琉球國王之印」字樣。

直至1860年代,琉球國始終承認自己是愛新覺羅王朝的藩屬。

愛新覺羅王朝政府規定,琉球國每三年朝貢一次,由福建入境。

琉球國在光緒初還有朝貢,但後因日本國多次威脅清朝政府,愛新覺羅王朝政府無奈與琉球斷絕宗藩關係。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一六零二年,倭國的「薩摩藩侯「就象當時的倭國海盜「倭寇「偷襲中國沿海一樣,武力脅迫琉球歸為「藩屬「,在遭到反抗後,於一六零九年派島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虜琉球王,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四十五年。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終於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此後又是二百多年,尚質王朝貢不絕,採用中國年號,沿用漢唐文化,稱中國為父國。1880年被日本吞併,其國王依然派使者來朝進貢!

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海遇風飄到台灣,被台灣原住民殺害五十四人,餘十二人被中國的台灣政府保護,送回琉球,被殺五十四人台灣當局則不過問。這時候倭國則以「保護國民「為借口向中國交涉,遭到中國的嚴詞拒絕,大清總理衙門大臣毛旭熙說「二島具我屬土,屬土之士相殺,裁決固在於我,何預貴國事,而繁為過問?」

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極,也要求琉球國朝賀。

1874年,日本出兵24000人入侵琉球,而後佔領中國台灣的一部分,強迫中國簽訂《北京專條》。該條約強迫「清帝國承認了日本對琉球的權力」。1878年日本廢琉球為郡縣,並改名為「沖繩」。

因此中日兩國真正的交惡是從琉球開始的,然後才是1894年甲午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打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七七事變」和2012年9月11日的日本購島等一系列事件。腐敗的清政府對琉球一系列處置不當,造成了後輩子孫的被動,是中國心中永遠的痛。

中國其實丟掉了收復琉球的最佳時機。1943年11月23日,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跟蔣介石講,「琉球系日本當年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而得的,也應予以剝奪。琉球在地理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緊密關係。貴國如果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可是,蔣介石答覆稱,「中美共同管理為好」。這就為後來《舊金山和約》和1971年日美簽訂「歸還衝繩協定」,埋下了禍根。

日本這是什麼個意思?這等於是承認了:釣魚島不管是誰的,但首先就不是日本的。什麼叫「自古以來」,以上就是「自古以來」。

1876年,琉球國王秘密派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一批士族官員來到福建,呈遞密信,懇求清朝阻止日本的吞併。清廷派人到日本進行交涉,但毫無成果。對此,日本很惱怒,當時的《朝野新聞》里稱:「琉奴蔑視我日本帝國甚哉!」

直到日本實行「廢藩建縣」的「琉球處分」後,一直在福建苦等的琉球使者得知了滅國的消息,無不義憤填膺,索性冒險北上,8月到達北京,直接向總理衙門和李鴻章遞交了一份名為《泣懇興師征日復君復國》的陳情書,乞求出兵征日復君復國。

但我們都知道,那個時代的清朝「興師征日」談何容易?於是,清廷沒有作出反應。

悲慟之餘,琉球請願團集體絕食請願,希望用此決絕手段換取宗主國的憐憫。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長等人在北京總理衙門前「長跪哀號,泣血籲請」,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憐二百年效順屬藩」的份上援救琉球。

如果說,清政府不屑一顧不理不睬,那不是事實,他們何嘗願意看到一個忠心屬國的滅亡?但當時的清政府國力衰弱,在西北和東北邊疆上面對英俄的侵略,早已自顧不暇。屋漏偏逢連夜雨,千瘡百孔的大清,有何能力出兵援救琉球?

此時恰逢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華,李鴻章請其出面同日本政府談判,提出一個折中的「分島方案」,即將琉球一分為三,北部由日本佔據的五個島歸日本,中部諸島則保持琉球國統治,南部的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劃歸中國。

日本也怕事情拖久恐有生變,於第二年提出了日本的方案:琉球一分為二,沖繩島以北屬日本,南部的宮古、八重山二島屬大清(由清朝扶持新的琉球國王統治),「兩國疆界,各聽自治,彼此永遠不相干預。」

應該說,如果清朝答應了日本這個方案,可以得到南部的兩個列島,也算有所收穫,但由於琉球使者堅決反對(認為分島與亡國無異),加上清廷還希望西方列強能繼續調停,所以,最終清政府沒有答應這個方案。日本也以此為借口,拒絕再次談判。

於是,琉球問題就這麼被長期「擱置」起來。

抗日戰爭期間,因為中國與琉球的歷史淵源,中國國內要求收回琉球的呼聲很高,《大公報》刊文要求政府在戰後將琉球收回。1942年11月,外交部長宋子文不得不對中外記者表示:「在戰爭結束後,中國將收回滿洲(東三省)和福摩薩(台灣)及琉球,朝鮮也將獲得獨立。」

一年後,開羅會議召開。1943年11月23日晚上,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羅斯福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蔣介石毫無準備,因為他此行想要收回的只有東北、台灣和澎湖,所以遲疑了一下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兩天後,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又說到琉球。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台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台灣,如不得到琉球,台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台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不知美國的真實想法,猶豫再三說:「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兩次拒收琉球,羅斯福之後也就不再提及了。

至於蔣介石拒絕的理由,他後來坦承,之所以想要中美託管琉球,是「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之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實較我專管為妥也。」

1982年,又有日本學者又作出"國內殖民地"的具體解釋,以"在國家內的從屬地區遭受榨取、掠奪、壓制、疏遠和歧視等現象"解釋琉球問題,企圖迴避國家侵略和民族壓迫的主要矛盾。但是"國內殖民"的說法是站不穩的,"侵略殖民"加上"國內"二字並不能改變其本質。琉球的獨立鬥爭已不單是琉球的問題,而是全世界要如何去解放被壓迫民族的大問題。

1997年2月13日,琉球代表在獨立問題上與日本政府進行了首次正面交鋒。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沖繩選出的社民黨眾議員上原康助氏,針對橋本龍太郎首相"迫不得已要配合美軍縮小基地"的答辯時,提出了"沖繩獨立"的說法。上原氏指出,沖繩"受夠了欺負",打算建立"琉球王國"。

1997年5月15日,日本重新控制了二十五周年的沖繩縣,沒有地方能夠找到喜悅和慶賀的心情。從14日開始的"思考和平音樂會",通過追問"回歸日本帶來了什麼?"變成了痛苦和哭泣的訴苦大會,群情激奮地吶喊著"沖繩要獨立",要求趕快找出走向"沖繩獨立"的途徑。集會通宵達旦,一直持續了二天一夜。人們還冒著盛夏的炎熱,進行遊行示威。怒吼著"反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撤走美軍基地"、"沖繩獨立"!這給日本本土慶祝重新統治沖繩25周年的得意臉龐無疑是一記響亮耳光。以此為分水嶺,琉球獨立的呼聲一年比一年高漲。立即就有很多"琉球獨立"機構和宣傳網站出現。琉球六團體之後發表了自己的獨立宣言,其內容為:讓我們與日本分道揚鑣吧,我們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我們呼籲琉球的兄弟姐妹們,該是放棄日本的時候了,讓我們選擇獨立吧!

多讀一些歷史

人就不會浮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剎那芳華曲 的精彩文章:

孔子憑什麼穩做千年老大?就因為他幹了這件為人民所不齒的事!

TAG:剎那芳華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