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唐朝出了七個宰相,民國大亨都來攀親,可惜有副對聯寫錯了字
列位,我說杜曲這個地名,你知道在哪裡嗎?
我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
那我又說一副對聯,你知道是講誰的嗎?
春申門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尺五天
這下很多朋友知道了,此乃黎元洪的秘書長饒漢祥送給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對聯啊,還被他掛在家門上呢!
其實啊,對聯中的小杜,就是我前面所言的杜曲。在古長安的南面。
為何饒漢祥會把它寫入對聯里呢?
很簡單,因為這樣寫,可以抬高杜月笙的身份。
杜月笙乃是貧民出身,自幼父母雙亡,八歲繼母失蹤,十幾歲就出去闖江湖。成功之後,總有點攀龍附鳳的虛榮心理。饒漢祥知道他的心意,於是用一副對聯把他這個杜與漢唐名門望族的長安城南杜氏扯上了關係——實際上,完全是生搬硬套。
不管杜月笙了,我們來說說杜曲。
(樊川千年古樹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杜曲位於樊川。樊川呢,本來也不叫樊川,漢高祖劉邦將此地給了功臣樊噲為封地,所以也就有了樊川之名。
與樊川類似,杜曲,原來也不叫杜曲。至於叫什麼,歷史學家們會去考證。我只告訴大夥,自從漢代有杜姓搬來此地,到了唐代,出了很多大人物之後,這裡就被人喊成杜曲了。
有唐一代,光是宰相,就出了七個,杜如晦、杜佑、杜悰、杜黃裳、杜元穎、杜審權、杜讓能。杜讓能是杜如晦七世族孫,杜審權就是他爸。
(韓國光復軍曾在杜曲駐紮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至於那些大小官吏,當然就更多了。在那個時代,官員兼為詩人學者,因此,這裡又來過很多著名詩人,杜甫、杜牧……大家都是認識的。
杜如晦出生的時候,隋朝才剛剛建立;而杜讓能被唐昭宗逼死那年,則離朱溫廢唐只有七年。也就是說,杜氏家世之盛,貫穿大唐始終。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居住於此地的韋杜兩姓,離天子只有半米距離,關係十分親近。
整整一千年後,所謂的大韓帝國被日本吞併,很多韓國人流亡中國進行反日爭獨立運動。他們中最著名的,當屬金九。金九在當時中國政府同意之下,於1940年9月成立了韓國光復軍,總部位於重慶。第二年,遷到西安,設五個支隊。第二支隊,就駐紮在杜曲。
然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重心的東移,建都達千餘年的長安慢慢被稱為歷史文化名城,顯示著它地位的下降。城南的杜曲,也從高門大族們聚居之地,變成了普通的鄉鎮,不那麼為人所熟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其實是好事。
(杜曲古泉 對聯貼反了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如今的杜曲,還有千年古槐樹向人們訴說著此地曾經的輝煌與沒落;還有古泉眼,繼續滋養著這裡的人民。
不過,龍泉旁的那副對聯,「涇渭分明松竹並荗、天賜龍泉源遠流長」,上下聯刻反了,仄起平收,上聯應在右;且上聯最後一字,本該是茂,卻多了一點,變成荗(音:術)。作為一個有著悠久讀書傳統的地方,出現這種錯誤,讓人難以理解。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