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光閣的前世今生,周總理都重視重修它

紫光閣的前世今生,周總理都重視重修它

紫光閣的來源可要追溯到明朝有個尚武的皇帝叫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正德皇帝,為了方便檢閱親兵騎射,他建了一個叫做「平台」的地方,這就是紫光閣的前身。朱厚照喜歡極簡風,平台只是個土磚壘成的高台,在高台上有個小房間,用黃色和綠色的瓦,非常簡樸。有專家推測,大概類似下圖的模樣。

然而,尚武的朱厚照並不討文官喜歡,他死後,由他任用的軍人和宦官,機構和改革幾乎全被抹殺。 而他的「平台」也被拆除,人們廢台建閣,把這裡取名「紫光閣」。

明朝滅亡後,滿族統治者也注意到這個地方。從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後,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皇帝在紫光閣前都要考試武進士馬步箭、弓、刀、石科目。晉級的選手就會充當御前侍衛。1702年,康熙專門為檢閱騎射,為紫光閣增建了閣前的長廊。

康熙為紫光閣建了長廊還不算什麼,乾隆又對紫光閣作出了更大的貢獻——畫功臣像。

清乾隆年間,為了加強國家的統一,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邊疆地區的叛亂。為了宣揚「十全武功」,每次軍隊凱旋,皇阿瑪都要下令為征戰中的功臣繪製畫像,並將它們懸掛在紫光閣內。

2007年,在香港蘇富圓明園拍賣專場中,一幅成交價為15,000,000港幣的畫,就是來自紫光閣的功臣像。

乾隆皇帝非常重視這些功臣像的繪製,不僅欽定畫師,對畫像的衣著顏色都有詳細規定,畫師們也兢兢業業,使得人物面部肌肉的皺紋、衣服上的明暗均表現出強烈的立體感。讓我們隨意感受下。

乾隆皇帝一共請人畫了兩百多幅,像他這樣大規模繪製功臣像,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罕見。而對於當時的武將來說,自己的畫像能懸掛在紫光閣內,便是一生的最高榮譽了。

後來,隨著大清朝的沒落,保存在紫光閣中的功臣像隨之流散。現在收存於中國國內博物館的紫光閣功臣像,僅有兩幅,均藏於天津博物館。

除了畫像,乾隆還再次擴建了紫光閣,在此宴請蒙、回等少數民族王公大臣,也宴請外國使節。到了同治和光緒年間,紫光閣曾一度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

(乾隆皇帝手書的匾額)

民國建立後,軍閥混戰,無人過問的紫光閣殘破不堪。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紫光閣進行了重新修繕,作為我國領導人接見和宴請外賓的場所。

直到今天, 「紫光閣」這三個字也經常出現在新聞聯播里。它是三百年來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代表著大國尊嚴。

當然,「紫光閣」也被用在其它地方。比如,1993年,國家機關工委主辦的黨刊《紫光閣》創刊,忠實記錄共和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東門廳也名為紫光閣,是國家領導宴請的場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西兒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老西兒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