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清雍正 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洋彩實為乾隆初年宮廷制瓷的創新傑作,更因其長期存於深宮且數量稀少,專供帝王閑暇時賞玩,舉世罕見,成為了極其珍貴的皇家藝術珍品,代表了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巔峰時期的最高水平。

2016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琺琅彩瓷與洋彩瓷成為瓷器部門的兩大亮點。「清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以2242.5萬元成交,「清乾隆洋彩八吉祥萊菔瓶」則以920萬元成交。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清雍正 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琅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尤其在清代,琺琅彩瓷是專為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其瓷質細潤、色澤鮮艷,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洋彩實為乾隆初年宮廷制瓷的創新傑作,專供帝王閑暇時賞玩,是極其珍貴的皇家藝術珍品。


洋彩「八吉祥」萊菔瓶因瓶形似蘿蔔,又名「蘿蔔瓶」,為清康熙時期景德鎮新創瓶式,以各類單色釉及青花為多,洋彩者極為罕見。梳理文獻中「洋彩」一詞,始見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務敘略碑記》。可知洋彩與琺琅彩同使用琺琅料,且繪畫技法上多摹仿西洋。因其長期存於深宮且數量稀少,專供帝王閑暇時賞玩,因此洋彩成為了極其珍貴的皇家藝術珍品,代表了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巔峰時期的最高水平。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萊菔」諧音「來福」又具吉祥之意,故受到宮廷青睞,康熙晚期至乾隆時期,官窯均有燒造且品類豐富,這件洋彩八吉祥萊菔瓶是對後世瓷器生產有著深遠影響的乾隆精品瓷器。

此瓶瓶器口微撇,頸部細直,肩部寬碩,腹部至足端逐漸內收。整體形象狀似「蘿蔔」,故名「萊菔尊」。瓶身以粉彩裝飾,「粉彩」在清宮檔案稱其為「洋彩」,顧名思義應為模仿西洋風格的釉彩,康熙末期已有燒造。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清乾隆 洋彩八吉祥萊菔瓶

雍正年間無論官窯民窯,粉彩器的數量與質量均發展迅猛,色彩逐漸擺脫「五彩」對其影響,加之畫法又吸收繪畫的「沒骨」技藝,已讓「粉彩」愈加嫵媚動人,徹底顛覆了「五彩」的主導地位,大大促進了乾隆以後「粉彩」唱主角的必然性。乾隆繼位後,宮廷藝術在雍正高雅清秀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發展,尤以早期作品堪稱經典,在此瓶上可窺一斑。

乾隆皇帝篤信佛教,在器物裝飾方面也大量運用、借鑒宗教紋樣。「萊菔瓶」上的 「纏枝蓮」和「八吉祥」均有深意。「蓮花」在佛教中是高潔的象徵,在漢文化的審美中也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清乾隆 洋彩八吉祥萊菔瓶

所謂「八吉祥」是佛教的八種至寶,各俱殊勝意義。

「法輪」表示「大法圓滿、萬劫不息」,「法螺」代表「菩薩果妙音吉祥」;「寶傘」意為「張弛自如、曲復眾生」;「白蓋」喻為「遍覆三千、凈一切樂」;「蓮花」顯現「出五濁世無所染」,「寶罐」引申「福智圓滿、具完無漏」,「金魚」象徵「堅固活潑、能解壞劫」,「盤腸」比賦「迴環貫徹、一切通明」。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清乾隆 洋彩八吉祥萊菔瓶

此瓶所繪「蓮托八寶」紋樣及構圖也受到雍正朝影響,可資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青花纏枝八寶紋瓶」繪畫流暢通達,枝蔓無不「穿枝過梗」,花卉也皆俱「飽滿層次」,加之施彩極為華麗,彩料深淺過度柔和,使此器的繁複之美較一般乾隆器難以比肩。


在傳統的觀念中,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中,琺琅彩瓷是最名貴的,它們是清代瓷器的精華。理由一是存世量極少;二是由於實物均是清宮造辦處精心燒造之物,白瓷薄胎由景德鎮特供,色彩豐富艷麗,層次清晰,紋飾精美;三是燒造時間很短,前後約四十年(康熙後期至乾隆二十年);四是秘藏宮苑,很少為世人所見。

在認真閱讀清宮檔案後,才會明白琺琅彩的燒造數量、地點和時間的真實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寶傘」意為「張弛自如、曲復眾生」

僅雍正四年,皇帝先後23次賞出琺琅彩瓷266件,賞賜如此之多,當然燒制的數量一定不少,因此,琺琅彩瓷存世量的多少首先決定於當時的產量。其次,琺琅彩的在世量還決定於燒制後的去處:清宮檔案記載,一般有四個去處;一是乾清宮收藏,二是各宮殿陳設,三是大部分給膳茶房作實用器,四是多餘的存到瓷庫。

在搞清清宮燒制琺琅彩的數量後,還有必要搞清它的燒制地點,因為它也和琺琅彩的存世量有關。有一種說法,琺琅彩瓷器只在清宮造辦處燒造,這是不準確的。乾隆五十四年,造辦處已不再燒造瓷器,而據清宮檔案記載,道光四年九江府進貢琺琅彩瓷750件,說明景德鎮也燒制琺琅彩。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白蓋」喻為「遍覆三千、凈一切樂」

乾清宮除收藏琺琅彩瓷外,還收藏甜白影青瓷,收藏量最大的是洋彩瓷。皇帝對琺琅彩瓷的生產下過御批,同樣也對其他瓷器下過御批。因此,從生產量、賞賜量、收藏量等綜合考證,琺琅彩瓷在清代不是最名貴的。


乾隆年的瓷器檔案中,除頻頻出現的瓷胎畫琺琅或琺琅彩瓷之外,還有一種瓷叫「洋彩」。

洋彩也是一種琺琅釉,只是繪畫裝飾上模仿西洋繪畫而已。從清宮檔案上看,洋彩瓷進宮較多,模仿西洋繪畫不僅是為了出口,也是帝皇審美意識的轉換。當年出口到國外的瓷器,圖樣往往由外國人提供,一般稱之為洋瓷。國內現存的洋彩與出口瓷、洋瓷的畫樣、瓶形,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洋彩瓷也被稱為洋彩琺琅瓷,它和琺琅彩瓷只是叫法不同。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法螺」代表「菩薩果妙音吉祥」

由此可見,清代的洋彩瓷,從釉彩的角度來看,都屬於琺琅彩瓷,其區別在於它們畫風的不同,琺琅彩瓷只是這種瓷器的初級階段,而採用西洋畫法的洋彩瓷應是這種瓷器的高級階段。

洋彩瓷之所以能超越琺琅彩瓷,不僅在於它的藝術成就,也在於皇帝的喜愛。清代陶瓷藝術家唐英在《陶務敘略碑記》中說:「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說明洋彩瓷的整體水平已遠遠高於琺琅彩,這可能是乾隆十年後為何琺琅彩瓷越燒越少,而洋彩瓷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乾隆朝,洋彩瓷已成為宮內的主要陳設瓷。

在那個「洋彩」得寵的年代!

「盤腸」比賦「迴環貫徹、一切通明」

此外,琺琅彩瓷和洋彩瓷上常點綴詩句,琺琅彩瓷上往往是古人的詩句,洋彩上則多是乾隆的御制詩,如「御制詩洋紅地洋彩轎瓶」「御制詩洋彩四方一同尊」等,足見洋彩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

洋彩瓷器形華麗奇巧、圖案新穎。如瓷胎掐絲琺琅大花尊、鎏金刻花瓶、金釉琺琅碗、洋彩瓷綉墩等,再加上各式如意、文房用具、法器、佛像,可謂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把中國瓷器製造推向高峰。而相比之下,瓷胎畫琺琅只能用清秀、淡雅來形容,器形單一樸實,因而逐漸失寵。



原文作者:《萊菔瓶欣賞 洋彩」八吉祥「》-昊晏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6年10月刊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龍玉」與「鳳玉」——藝術與王權的完美結合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