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3種有損藥效的用藥方法,你犯錯了嗎

13種有損藥效的用藥方法,你犯錯了嗎

如果用藥的方法不正確,會影響藥效,導致疾病不能及時的康復,讓病患承受更多的痛苦,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些有損藥效的用藥方法啊。

13種有損藥效的用藥方法,你犯錯了嗎

1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看著藥片太大,就會把藥片掰開吃,但是這樣的吃法會影響藥效,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一定要整片服用,這樣體內藥物濃度更平穩,藥物作用也更持久。若掰開來吃,會加速藥物釋放,使血葯濃度在短時間內升得過高,導致危險,同時還會縮短藥物的作用時間,影響療效。

2拿果汁送葯

在吃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拿果汁送葯,不然可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果汁、牛奶、茶水等,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藥理學家已確認,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3用礦泉水送葯

人們的有一個用藥誤區是,礦泉水水質好,用它吃藥更安全。但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它們可能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作用,生成沉澱物。

例如,用礦泉水送服四環素類抗菌葯、強心苷類藥物以及中藥,不但會使藥效降低,可能還會產生副作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服藥。

4用熱水送葯

大家都知道,服藥時最好用白開水送服,同時應當注意水的溫度最好與人的體溫相近,不超過40℃。有的患者喜歡用50-60℃以上的熱水服藥,這對一部分藥品是不適當的。

因為這些藥品遇熱會發生物理或化學的變化,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含有消化酶類:包括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合劑等,它們分別含有助於消化食物的蛋白酶、澱粉酶或脂肪酶。這些活性酶遇熱後變性失活,從而喪失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

(2)含有活性菌類:例如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桿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媽咪愛含有屎腸球菌和枯草桿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含有嗜酸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還有酵母片、麗珠腸樂等藥物均含有用於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這類藥物遇熱後活性菌被破壞,因而降低或失去療效。

(3)止咳糖漿浸膏類:例如急支糖漿、復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是將止咳消炎成分溶於糖漿或浸膏中配製而成的一類藥物。患者口服後糖漿或浸膏覆蓋在發炎的咽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益於緩解癥狀,治療咳嗽。如果用熱水沖服便將稀釋藥物,降低黏稠度,破壞保護膜,影響療效。

(4)活疫苗:如小兒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當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傳染病的作用。

(5)維生素C:為極易被氧化的水溶性藥品,遇熱後其分子結構被水解,喪失療效。

5服藥跟飯點

飯前飯後吃藥,並不是代表一定要在吃飯之前吃藥,如果吃藥緊跟飯點的話,也會影響藥效,註明飯前(或空腹)服用藥物,是由於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註明飯後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

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0.5~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後。一日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6不忌口

在吃藥物的時候,有很多食物都需要忌口,不然就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影響藥效的發揮。

(1)補鐵時,要少吃油,因為油脂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對鐵的吸收。

(2)服用降壓藥、抗心絞痛葯時,忌吃含鹽高的食品。

(3)苦味健胃藥、助消化葯,和甜食「犯沖」。

(4)醋是酸性調料,最忌與鹼性藥物同服。

(5)醬油里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素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合物。

7躺著吃

吃藥的時候躺著吃藥會影響藥物的吸收,給我們的食管也帶來一定的傷害,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附著在食道壁上,不但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刺激食管,引起食道發炎,甚至潰瘍。正確的服藥姿勢應該是以正坐位置服藥。

8滴完眼藥水,沒按壓內眼角

滴眼藥水時,先將下眼皮拉開呈袋狀,將藥水滴入其中,注意不要把藥水滴到眼球上。滴完後立即閉眼,不要眨眼,然後按住內眼角2分鐘左右。滴抗生素眼藥水和治療青光眼的眼藥水時,尤其要注意。研究顯示,治療青光眼的眼藥水的副作用,例如呼吸困難、眩暈和疲勞等,70%都可以通過按壓內眼角避免,因為這樣能防止藥物通過口腔被吸收,經血液送達全身,引起不良反應。

9服布洛芬時機不對

通常醫生建議飯後吃布洛芬,以減少損傷胃黏膜的風險。不過,專家卻認為,如果是一次性服藥,用於緩解急性疼痛,不建議這麼做。如果為了緩解急性疼痛,吃飯後服布洛芬需要45分鐘才能起效,而空腹吃15分鐘就能見效。

10用噴鼻劑後嗅聞

許多人在使用噴鼻劑後嗅聞,會把噴劑吸進喉嚨,這也是噴鼻劑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正確的用法是,用噴鼻劑後應自然呼吸。使用噴鼻劑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將一個鼻孔堵住,這樣不利於噴劑到達所需部位。

11用止痛凝膠不按摩

布洛芬凝膠是緩解關節痛或肌肉扭傷、肌肉疲勞的常見選擇,可減輕炎症,很多人塗上止痛凝膠後沒有適當按摩,導致藥物沒有被充分吸收。建議塗上這類葯後輕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吸收。但在肌肉扭傷24小時內,塗這類葯後不宜使勁按揉,以免加重病情。

12將藥物貼片剪開用

這會破壞葯貼向皮膚輸送藥物的機理,意味著病人的藥物攝取量過大或過少。一些葯貼通過特殊的結構緩慢釋放藥效,割開藥貼會破壞其結構,導致藥物快速釋放,增大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13中藥湯藥趁熱喝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葯湯煎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葯,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在喝中藥的時候要注意時間控制,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