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人,生活其實可以很「甜」的

糖尿病人,生活其實可以很「甜」的

近些年,身邊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了。作為一種發病率很高的慢性病,中國目前約一億人有糖尿病或處在糖尿病前期,但是目前我國糖尿病的治癒率和達標率並不是很高。現在的發病趨勢,既有年輕化,又有老齡化,基本1型糖尿病患者以年輕人居多,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居多。近日,本報記者就糖尿病的防治問題採訪了黑龍江省中醫院內分泌二科的劉松主任。

病例一:甄女士,65歲,患糖尿病近20年,同時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血糖飯前17、18,心情不好20多。三四年前出現白內障併發症。

劉松:這個血糖控制得可以說很不好。首先她的兩種病存在矛盾:關節有問題不能適合運動,而餐後運動是控制血糖的一個很重要的治療手段。像這位病人,不方便走路,這就不能勉強。還有冠心病、高血壓的病人,都不能強挺著去運動。但是在能力範圍內,走幾步就比不走強。腿不能動,坐在床上運動一下上肢也好。

其次她現在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類似於粥、湯麵,油餅、燒餅、麻花、包子、餃子這些東西她都不能吃了。涼拌菜、燉菜可以吃,炒菜也能吃但是不能太油。我經常勸我的病人:你多吃那幾口饅頭,結果好幾個單位的胰島素打進去都不好使了,而且要知道胰島素可比饅頭貴多了。

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包括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視網膜病變到達六期會視網膜脫落,造成失明。

這位女士目前血糖控制不好,和情緒波動、運動少、胰島素不調量都有關係。胰島素的注射量要根據血糖的情況及時調整,調量要找醫生。

病例二:滕女士,35歲,有家族糖尿病史,28歲生頭胎,患上妊娠糖尿病,靠胰島素支撐完懷孕周期,34歲懷二胎,再次患上妊娠糖尿病,兩個月後終止妊娠。

劉松:這是很特殊的一類糖尿病,只存在於懷胎十月。有一部分患者在育後就沒病了,還有一部分人就徹底變成糖尿病了。有遺傳因素的人要注意,備孕期和懷孕期間體重不要增加過快,也不要把孩子養得過大,中國人總覺得生下一個巨大兒白白胖胖的好看,其實風險也由此增大。很多人覺得懷孕了就該好吃好喝,尤其現在條件普遍都比較好,結果把自己養得很胖。有遺傳因素的孕婦,懷孕期間盡量不要過多吃,否則會加重糖尿病的幾率。

「富貴病」也是累出來的

劉松說,腦力勞動的忙、累要比體力勞動的忙累更容易引起糖尿病,因為腦力勞動久坐的時候比較多,沒有時間去運動,進餐後沒有能量消耗的途徑,有時為了保持亢奮的工作狀態,其間再吸煙、吃零食、喝飲料,都會對血糖有影響,而且現在的食品往往高油、高鹽。現在中國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就是腦力工作者,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里運動少,應酬多,增加了糖尿病發病的幾率。

能不能吃水果?看升糖指數

有些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就基本告別水果了,這種說法其實是片面的。劉松解釋說,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要看這種水果的升糖指數。比如柚子、獼猴桃、草莓、蘋果、梨,這幾種水果升糖指數相對都是比較低的,可以吃。「西瓜升糖指數挺高,但是西瓜也是可以吃的。以下這幾種水果糖尿病人是不能吃的:香蕉、香瓜、伊麗莎白瓜、火龍果。水果的升糖指數不能完全看口感是否甜。火龍果口感並不甜,但是它升糖指數很高。至於香蕉,大家可能看過網球比賽中,運動員在場間休息的時候吃香蕉,這是因為香蕉能量轉化很快,很快補充體內能量,所以相對應的,香蕉的升糖指數是高的。升糖指數的劃分還是比較科學的。」

無糖食品,無糖嗎?

現在很多商家都推出無糖食品,在字面上給人造成一種感覺:這類食品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這些無糖食品我們也不是很提倡糖尿病人吃。無糖食品能否吃,要看它裡面的具體成分。蘇打餅乾、早餐餅,不論甜口還是咸口,都沒問題,可以吃。但是用手一摸,起酥的食品,或者油炸、膨化食品就不能吃。」蕎麥等粗糧中含纖維素較多,也是比較適合糖尿病人的食物,但是劉松強調:「這類粗糧也分怎麼做,蕎麥麵做成麵條的話,要做成過水麵條,不要做成湯麵。因為它的成分還是澱粉,還是碳水化合物,雖然比白面的澱粉含量低一些,類似的還有玉米面、南方人愛做的米粉等。玉米面可以做成大餅子、窩頭都可以。」

關於保健品,劉松認為目前我國的市場不夠完善,有混亂的部分。「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大量吃保健品,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種營養過剩的病,所以我的建議是糖尿病人多吃普通飯,普通飲食。」

「咖啡不能喝,茶在服藥兩小時後可以喝,但是不要過濃。

夏天的綠茶,冬天的紅茶、普洱茶都對降血脂有好處,但是也有副作用,容易興奮,容易造成鈣的流失,有可能妨礙鈣的吸收。」

糖尿病遺傳,傳女不傳男?

糖尿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劉松認為,糖尿病發病原因很複雜,與遺傳有關係,有家族史的人得病,比沒有家族史的人得病的幾率要高。「具體高多少,也跟後天因素有很大關係:環境、生活起居都會有較大影響。對於相同情境下,父母、直系親屬中有患糖尿病的人,如果沒有更嚴格的控制,他患病的幾率肯定更高。」

對於有家族史的人來說,女性患病比男性要多,民間因此有糖尿病「傳女不傳男」的說法。劉松說,這個說法不科學,只要有遺傳的因素,不分性別,幾率沒有太大差別。現實中之所以女性發病率高,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更愛吃甜食。但是有一部分男性並不吃甜食,發病幾率也很高。比如願意吃高鹽或油炸類食物,包括吸煙飲酒,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吃完飯後沒有運動,不去消耗這些能量,造成脂肪堆積,讓脂肪都囤積在腰腹部、臀部,糖尿病患者相對來說有個共同特徵:肚子大,而四肢不是很胖。

降糖葯傷肝傷腎?

糖尿病本身並不致命,但是很多患者被確診後還是憂心忡忡,因為從此以後就要與降糖葯相伴了。而有一種可怕的說法是,所有的降糖葯都傷肝傷腎。對此劉松表示,患者們大可不必如此擔心。「比如二甲雙胍,很多人對這個葯有很多看法,這是一個很老很常見的葯,它通過腎臟代謝出去,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二甲雙胍對腎功能有損傷,只能說隨著糖尿病的進展,會出現糖尿病合併腎病,會出現一個腎功不全期,理論上在腎功不全期的早期,二甲雙胍也可以用,但是臨床上要經過專科醫生的嚴格界定,輕度可以用,可根據病人的情況以及目前的醫療環境,有時候我們就不建議用了,改用別的降糖葯。

二甲雙胍在國外更常用,因為歐美人相對體重更大,用藥的劑量也更大,他們看病不像中國人看病這麼方便,預約之後,可能要多長時間才能看一次,平時還是要自己用藥維持。所以二甲雙胍這種葯並不可怕,只要掌握好適應症,是可以用的。我一直強調,糖尿病患者患腎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本身,因為服用二甲雙胍而患腎病的患者雖然有,但是其實是很少的。其他的口服降糖葯還有磺脲類、DPP-4抑製劑、阿卡波糖類、增敏劑等。具體怎麼用,要看患者的病情。」

胰島素會上癮?

糖尿病的治療,目前有口服和注射胰島素兩種方式。比較來說,東北的患者打胰島素的比較多,南方的患者更多的選擇口服藥。「我們在臨床中,決定用口服藥還是注射胰島素,是綜合指標考量的結果,要看患者的血糖、併發症等等,制定個體化方案。對於初發患者,血糖不是很高,沒有併發症或者併發症很輕的人,還有一部分不大接受胰島素,這幾類人在用口服降糖葯。」不接受胰島素的患者,相當一部分人是對打胰島素的副作用非常擔心,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打胰島素會上癮。對此劉松解釋說:「口服藥、胰島素都是只降脂降糖的,患者有其他的併發症,要用其他的葯來治。之所以用了胰島素以後不能停,是由病情決定的,不是因為胰島素是成癮的葯,也有一些人因為病情減輕,由注射胰島素改成了口服降糖葯,這都是有可能的。」

關於糖尿病治療的中西醫比較,劉松坦言:「1型糖尿病一般發病早,胰島β細胞缺乏很嚴重,要終身打胰島素,單純中醫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弱於西藥的效用。對於內分泌科的大夫來說,首先強調飲食加運動,然後採取幾種葯聯合用藥的方式治療,再控制不好就加入長效基礎胰島素,如果依然不理想,可以在長效基礎胰島素基礎上再加上餐食胰島素治療,這樣更科學,只是不太方便,但是這種方案次數比較多,患者對於他的接受率可能更低一些。再控制不好就採用預混的方式。但是沒有什麼突出的葯可以一下子讓病情改觀。」

不能治癒,卻可以控制

糖尿病無法治癒,但是也並非絕症,患病後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很快有了併發症甚至去世,也有些人卻很快樂的又生活了幾十年,同病不同命的原因,在於患者自身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有些患者發現自己有經常口渴的癥狀了也不去醫院檢查,還有一部分人主觀能動性不好。你平時肯定也見過這樣的患者,飯局上先打胰島素,然後正常吃喝,酒也不拒,這樣的人即使打胰島素也控制不好。」

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現在很多人到中年後很注意「三高」的防範,但是劉松認為,這種意識應該從孩子抓起。「現在哈爾濱的青少年往往又高又胖,家長要求孩子學習,吃完飯沒時間運動,而且外賣的東西都油脂高,飲料多,還有肯德基麥當勞,都是油炸的,而且孩子沒有養生意識,總是想偷摸吃零食,成年人自制力好一些。所以預防要趁早。」

本報記者 王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