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是什麼,有個說法至今無人明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西遊記》中的寶物眾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孫悟空手中的那條如意金箍棒。小說中不僅提到它「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同時「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霞光艷艷,瑞氣騰騰」。在孫悟空的手中,金箍棒還能變大變小,是件不同尋常的寶物。另外書中第七十五回還曾提到:「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自《西遊記》流傳至此,有不少學者對於這條金箍棒的原型也提出了不少的看法,總體而言大致有三種,本文就對這幾種觀點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第一種觀點認為金箍棒的原型出自元代無名氏所著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大梵賜給唐僧的寶物——金環錫杖。因為該書中的猴行者(也就是《西遊記》孫悟空的原型)手無寸鐵,就靠這條金環錫杖降妖除魔。
第二種觀點認為金箍棒是金剛棒和金環錫杖的混合物。首先提出這種觀點的是日本學者磯部彰。所謂的金剛棒出自佛經《大正藏》和《續藏經》,作用也是用來降妖除魔。
第三種觀點出自周汝昌先生,他從訓詁學和民俗學的角度將金箍棒的原型定義為為「荊觚棒」,並指出「金箍棒, 首先應該正名,它原本是荊觚棒。後來但記其音,不知其字了,於是傅會出『金箍』來。」
那麼,這三種說法各有典籍作為依據,一時也難以弄明白究竟哪一個比較合理、準確。不過,細看原著大家可以發現,關於金箍棒的原型其實在書中另有說法,只不過到現在無人能解釋清楚。
這個說法出現在《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來到龍宮索要兵器時,龍王曾對孫悟空說了這樣一番話:「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從這番話中可以發現,如意金箍棒其實就是大禹治水時用來測量長度和深度的一個工具。不過,「定子」這一說法究竟又是出自哪裡,到現在尚無人能夠找出相應的典籍進行解釋和分析。
參考書籍:《西遊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正藏》、《續藏經》、《金箍棒的本義和譜系——古代小說中的民俗學研究舉隅》、《西遊記研究資料》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