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韻猶在!隱匿在歙南的小溪街遍地芳華!

風韻猶在!隱匿在歙南的小溪街遍地芳華!

小溪,原叫桂溪。

改桂為小,皆因這裡與徽州旺族朱熹有關。據載,桂溪項氏均安門祖項牧(牧公)與新安婺源朱熹(朱文正公)是宋淳熙十一年同榜進士出身,乃同窗之誼。而朱夫子每次回家省親,必先到桂溪牧公處敘舊。牧公陪同前往村中「岑山書堂」講學。朱公即興之餘寫下「莫道溪流小 深源更可尋」的聯對。而朱夫子曾四次到過歙南桂溪,也因他題下「莫道溪流小 深源更可尋」後, 後人便將桂溪更名為「小溪」了,一直至今。

1

村口:無與倫比的門面

(小溪六角亭)

對於小溪,了解不多,十多年前去過一次,只知道這個歙南小村距離屯溪比到歙縣縣城還近,只有15公里。是屯溪有些市民每逢節假日郊遊的地方,因此小溪也成了許多屯溪市民眼中的「後花園」。

秋末冬初,驅車前往,和十年前相比,小溪的道路不再是沙子和灰塵,而是一色平坦的柏油路,車子穩穩的行駛,景色緩緩的送行,人的心情自然也是美美的。

不到50分鐘,賞過了一路的田園風光和醉人秋色,一座高塔忽然從山間升騰而起,這是前方「發來」的消息,小溪到了。

在村口,一座衝天牌坊頗顯氣勢,據稱這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的峻節倫首坊。牌坊為四柱三開間結構,匾額上方前面題有「寶婺中天」,後面題有「峻節倫首」,從牌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這裡有一個子孝母節的感人故事。 離牌坊不遠處是小溪塔,也稱「多寶塔」,塔高四層,建於明萬曆年間,六檐翹角,保護尚好,現為歙縣人民政府文保單位。古代造塔一般為五層、七層或九層,多單數,而此塔卻為四層,據傳說法有二。一說這塔原計劃造七層,因施工不當,無法再向上建造,造到四層就放棄了;二說是塔七層造好後,上面三層被雷擊倒了。不管怎麼說,數百年過去,仍堅強屹立,也是塔中少見。與多寶塔一路之隔、相望而立的是嘉慶元年(1796)重建的桂溪亭,為明代里人項永隆建,清嘉靖元年(1796)里人項士瀛重建,亭子佔地80平方米,結構講究,典雅氣派。

古塔、古牌坊和古亭,成為小溪的門面,講述著古村的故事,佑護著小溪村2000多戶鄉民。

村裡的老人都願意說自己是項羽的後代,大概是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影響吧。不過根據《桂溪項氏族譜》的記載,他們確是項羽的後代。據傳,最早發現小溪的是項羽的族人,二千多年前的楚漢之爭,項公兵敗,自刎烏江,他的族人為躲避殺伐,先逃到浙江青溪,後又到達歙縣,發現小溪青山環抱,溪水長流,堪稱世外桃源,便在此棲身安家,成為小溪古村的先祖。

步行進村,經過一片大田畈,視野變得開闊起來,小溪村的特別之處,不同於歙縣許多村莊要不地處高山,要不逼仄局促。到了村莊,一條寬闊的大溪(桂溪河)像一條玉帶躺卧村中,溫婉而靈動。

2

古街:風韻猶存映芳華

過了一座青石橋,進得廊亭,我們到了傳說中的老街。老街不寬,約2.5米左右,卻無層級緩坡,街巷如脈,橫平豎直,可見古時的小溪街是條旺街。

小溪早為項氏族人,項姓多,吳冬至是個例外,今年67歲的他早先隨祖輩移民小溪村,吳冬至是七甲里自然組的村民,現在住的房子是1989年花了18000元從項文定家買下來後重新翻修過的。原來是一幢老宅,卻有「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標語刷在兩邊的檐窗上。吳冬至說:「這幢房子的原戶主叫項文定,一家人上個世紀就搬到蕪湖去了,而真正的戶主也不是他,項文定也是1951年土改時分到的這房子。往遠去推算,老宅之前應該是一戶在外經商的人家,且較殷實,否則做不了這麼大家業。」

在吳冬至的記憶中,小溪街很長,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沒有高低級,瞎子也能走通頭,一色平鋪,連通全街,店員無數;街道巷子很多,一共有18個巷,每條巷都是從山塢一直拖到河邊,其中長巷口更長。小溪什麼時候最旺?吳冬至說大概是明朝,到了清末以及抗戰勝利至今,街巷就慢慢蕭條了。

緊挨著吳冬至房子的老宅叫高屋裡,吳冬至說,這幢老宅也是一個富商的家,解放前曾經是一個三層樓,文革後拆掉很多,漸漸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唯有古石板是完整的,房子已經被鋼筋水泥破壞的不倫不類。

行至老街129號,村民們都勸我們去看看那幢已經倒塌了大半的老屋。而在這些村民們眼中,小溪最不該倒掉的就是這幢房子了,據說這是原中共中央委員、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同志的祖屋。

房子的戶主叫項竾,今年82歲,見到他時,他正和老伴正坐在廚房裡津津有味的看電視。項竾說,房子至今已經三四百年,2013年倒掉了大半,現在只剩下余屋(廚房)還能勉強住人。果然,在正屋裡記者看到,屋頂、屋樑、瓦片大片倒塌,屋柱、屋檐多數腐爛,原本粗壯的橫樑、精細的木雕無力支撐,原本兩進三間的房子一片狼藉。

項竾說,這幢房子距今已至少四五代,祖上曾在湖北漢口做鹽生意,後來只有父親回來,父親的其他兄弟都住到了外面,傳到他這一代,一直沒有能力修,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在臨泉,一個在村裡新蓋了房子,現在只剩下兩個老的住,無能力修繕,曾打過報告給村鎮縣,也沒有得到解決,現在這樣子也修不起來了,可惜。

徜徉在老街,老的只剩下了人,舊的只剩下石板,一股股新的氣息壓過了歷史的信息。各家各戶的村民們比拼著鋼筋水泥的壘積速度,老街曾經的興盛被淹沒在新時代的鄉村建設洪流中。

3

人文:教育造化人才輩出

據《桂溪項氏族譜》記載:遼西項氏遠祖項泉因避黃巢起義戰亂,於唐中和二年(882)攜子項璉自浙江淳安縣遷至歙州郡城,項璉子項紹又於後唐清泰三年(936)隱居歙縣桂溪。項族來到小溪後,男耕女織的同時,非常注重後代讀書,小溪村教化之風蔚然,當然人才輩出。小小一個村落,出現了父子進士、四世一品、「南河四項」之美談。

項牧,字伯謙,宋淳熙甲辰進士。幼聰穎好學,年19補州學教授,登進士授榮州文學、丹陽縣主簿,在此任間,多有德政,為樞臣葉!清代,有曾祖項德旻、祖父項時瑞、父親項憲、兒項綸四代榮封光祿大夫一品官職,其顯赫榮耀無與倫比。

在小溪的項氏家族中,還有清代的軍機大臣、歙縣雄村人曹振鏞稱為「南河四項」的。所謂南河,便是桂溪河之南岸,四項指的是項懷述、項庚松、項道、項授祖四人,他們在金石、詩文等方面各有建樹,在當時頗有影響。

近代的項氏名人當屬後遷至江蘇省吳江市廟港鎮、祖籍小溪的原財政部長項懷誠,據說原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項淳一的祖籍也在小溪村。

小溪的"叢林寺"在小溪村的東頭,始建於唐太和五年,宋遷現址,明清時曾多次維修,是全縣十寺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該寺正殿有彩繪,殿後有明代水墨聖手丁雲鵬的絕筆壁畫。現存一幅羅漢、二十四幅觀音。

在小溪,當地人念念不忘的是曾經的小溪十二景,但大都說不出幾個,在哪裡也漸模糊。據歷史文字記載,還有小溪十二景的生動記錄。這十二景分別是溪干梨雨、源嶺樵雲、烈潭秋水、壺山夕照、岑潭松影、西山紅葉、叢林曉鍾、多寶晚梵、蓮台春眺、芙蓉積雪、冬山秋月、園林夜讀。單是這些景名,既文又雅,與眾不同。而歲月的更替,一些景緻已不復存在,但小溪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仍熠熠生輝。

4

保護:美麗鄉村激活古村

據紹濂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小溪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積極整合資金,共投入資金1247.52萬元,實施項目30個,完善全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化小溪環境。不斷提升小溪古村、古街、古民居、古塔、古亭、古寺等歷史文化內涵。同時還投入300餘萬元,完成老街整治、叢林寺等歷史遺存以及小溪河道治理、污水處理、水口公園、村容村貌和「三線」整治等,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得村容街貌煥然一新,讓千年古村煥發徽州文化新活力。

老街和村莊面貌整治等硬體水平提升了,小溪還在軟體上下功夫。為提升鄉風文明,小溪還建設了鄉賢文化館,以展示桂溪項氏文化及名人賢達,弘揚傳統美德;編寫《小溪村村史》,為小溪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有力文化支撐;建成農民文化公園,組建村民廣場舞隊伍,經常性開展文體活動,豐富群眾業餘生活;深入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優秀門前三包戶」等文明創建評選活動,不斷增強村民文明意識,提升村民「精氣神」,為文化小溪的打造注入春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山日報 的精彩文章:

深渡老街:新安江畔的一顆明珠!

TAG:黃山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