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感冒了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感冒了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感冒了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感冒了,也可能是因為積食發燒。

孩子積食發燒的病理

1、中醫里胃主收納,脾主運化,由於家長餵養過量,孩子的胃吸收,但脾來不及將胃中的食物運化吸收排除,使食物停留在此,損傷脾胃造成腸胃疾病。 2、嚴重時發熱,長期餵養不當就會造成疳積,也就是西醫的營養不良。 積食的特徵: 睡眠中身子不停翻轉,喜歡趴著睡,大便乾結或酸臭,口氣重、右側臉發紅,手心熱,嘴唇紅。這時候就要控制其飲食,不要讓孩子吃多,及早處理不會引起發熱。

孩子積食發燒的癥狀

1、下午和晚上溫度會上升,舌苔白厚或黃厚,舌尖及兩側發深紅; 2、手腳心熱,手心熱於手背,肚子熱,大便干臭或便秘,晚上睡覺易煩躁; 3、如果純粹食積發燒會有汗,如果無汗的話說明食積的同時是伴有外感風寒的。 4、因為食物的消化是需要體內的氣血,而積食很容易消耗體內的氣血,體內氣血都被消耗了,衛氣就會虛弱,衛氣虛弱了自然就抵抗不住外來寒氣的入侵,所以會容易引發外感風寒。 5、外感風寒時手背熱於手心。如果手心熱手背也熱說明既有外感也有積食。

導致孩子積食的壞習慣有哪些

1、睡前吃很多,不利於消化吸收,容易礙脾胃。 2、幼兒園吃了晚飯,回家還吃,相當於多吃一頓飯。3、多肉少菜,吃的油膩的肉食,味道重的食物太多,蔬菜吃得太少。4、長輩讓孩子強吃,長輩憑著個人的感覺強喂強吃孩子。5、孩子挑食偏食。 6、猛吃猛喝,看見喜歡的食物猛吃,多吃。7、遇見不愛吃的飯菜少吃少喝或者不吃不喝。 8、愛吃零食,零食過多,對脾胃也造成一定的負擔。9、愛吃涼的食物,有的孩子吃的食物太涼,造成脾胃虛寒,不能消化食物,而導致食積。

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的區別

孩子積食發燒: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表現,在發燒之前,孩子食慾非常好,吃多了,舌苔厚膩,沒有明顯的嗓子紅腫,咳嗽,感冒等癥狀。

孩子感冒發燒:感冒發燒則分為風寒與風熱發燒。風寒發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嚨發癢。

治療時可採用疏風溫內散寒之法,也可以用生薑紅糖水來治療。

風熱發燒則會伴有咽紅腫痛,流黃涕,舌紅等癥狀,治療時可喝一些淡姜水,若有痰症,則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配合一些其他的治療。

簡單的判斷孩子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的方式:我們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和後背。如果後背比肚子熱,就是感冒發燒;如果是肚子比後背熱,就是積食引起的發燒。

孩子積食怎麼調理

1、飲食調節,如果孩子出現食慾下降、咳嗽等積食癥狀,但還沒有外感癥狀時,可採取飲食調節治療。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其次,可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泄,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2、推拿消食,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幫助消食、清熱。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尺側,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瀉大腸:沿患兒的食指,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積食發燒與感冒發燒不同,吃退燒藥,退熱不到幾個小時就又燒起來,吃抗生素,輸液也是效果不佳。所以要給孩子排除體內的積食,熱很快就會退,伴隨的咳嗽,咯痰都會迎刃而解。下面給大家介紹一個生活小妙招——熱敷鹽包。食鹽有辛溫驅寒、防止邪氣深入身體的作用,炒熱後藥性更容易發揮。用加熱後的鹽包按摩身體,可起到使身體發汗、驅逐體內毒素,激發人體抵抗能力。

孩子積食發燒時可用鹽包熱敷背部,反覆幾次,發熱癥狀即可好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冒 的精彩文章: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