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爬行館的神秘動物—龜類

爬行館的神秘動物—龜類

相信來過動植物園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動物園裡面有一個爬行動物館, 爬行動物包括平胸龜、巨龜、緬甸陸龜、四爪陸龜、鱷魚龜、海龜、山龜等11種龜,包括變色樹蜥、水巨蜥、變色龍、孟加拉巨蜥、鈍尾巨蜥等8種蜥,還有大鯢1種、鱷4種、蟒2種和蛇8種,種類非常的繁多。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其中的一類—龜類

龜,俗稱烏龜,泛指龜鱉目的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

龜根據習性不同可分為全水、半水、陸地屬兩棲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 ,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爭食時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一般烏龜兩年左右換一次龜甲。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0℃以下時,即靜卧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

那咱們動物園爬行館裡面的龜類到底是什麼樣子?怎麼樣的生活習性呢?

01

平胸龜

平胸龜,屬龜鱉目,平胸龜科,平胸龜屬。俗名:鷹嘴龜,大頭龜,鷹龜等。成年龜背甲長12~18cm左右,長橢圓形。龜殼扁平,頭大尾長,不能縮入殼內。背甲有棕黃、褐色、黑色,墨綠等,背甲顏色與產地、環境、水質有關。尾長几乎與體長相等。趾間有半蹼,既利於陸地爬行,又便於水中游泳。

平胸龜為水陸兩棲,喜歡生活在滿是巨礫和碎石的,水流湍急的山澗中。主要覓食螺、蜆、貝、蝦、魚、蟹、蛙、昆蟲和蝸牛,飢餓時樹葉草根也吃。四年左右開始性成熟,4~10月份產卵。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是我國淡水龜中最特殊的一種,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野外已極罕見 。

平胸龜生活于山區多石的淺溪中。攀緣能力強,可爬樹及攀登崖壁覓食或曬太陽。以肉食為主,愛吃螺、蝸牛、蠕蟲及魚等動物,也吃野果。每年5~8月為繁殖季節,多次產卵,每次產卵6~7枚。卵白色,圓形。

02

緬甸陸龜

緬甸陸龜也稱之為龍爪龜、旱龜、枕龜等,英文名Elongated Tortoise,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陸龜之一。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雖然在其他省市的農貿市場、寵物市場上常有緬甸陸龜出售,但它們並不產於本地,大多數是從東南亞地區進口,再分散到各地,近年來的資源枯竭使得幾乎盡數的緬甸陸龜都依賴進口及部分商販走私。除中國外,緬甸陸龜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至越南、馬來半島地區,包括:尼泊爾、印度、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孟加拉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國,產量最高的地區集中在泰國、緬甸、越南南部、寮國等。

緬甸陸龜適應力較強,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植物。香蕉、西紅柿、柑橘等對其誘惑較大,在野外,緬甸陸龜還吃花、草、野果及真菌、昆蟲、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在人工飼養下,可作為主食的有油麥菜、白菜葉、上海青、地瓜葉、蒲公英、桑葉及香麻葉等;西紅柿、香蕉、蘋果、米飯、鮮玉米、車前草、黃瓜、豆角、香瓜、西瓜皮等可少量餵食,但是不能作為主食投喂;餵食草酸含量過高的食物對龜的代謝不利。可定期喂動物性食物,如瘦肉、蝸牛等。

03

四爪陸龜

四爪陸龜背甲長12-16cm,寬10-14cm。背甲中部略微扁平,看上去其背甲基本上呈圓形。頭部與四肢均具黃色,它的頭比較小,頂部有對稱的大鱗;喙緣鋸齒狀。前肢粗壯而略扁,後肢為圓柱形;共有四爪,趾間無蹼;成年龜體色為黃橄欖色或草綠色,並有不規則黑斑;腹部甲殼大而平,呈黑色,邊緣為鮮黃色,並有同心環紋。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間無蹼。前臂與脛部有堅硬大鱗,股後有一叢錐形大鱗。同齡四爪陸龜,雌龜大於雄龜,雌龜尾較短,尾根部粗壯,而雄龜尾較細長。

四爪陸龜習慣隱匿於洞穴中,白晝外出活動,行動快捷。洞穴有臨時洞和休眠洞兩種,臨時洞沒有固定的位置,大多選擇蒿草叢和芨芨草的基部進行臨時隱匿,穴深僅有20-30cm;休眠洞則在向陽的坡地上挖掘,穴深在60cm以上。四爪陸龜以野蔥、蒲公英、木地膚、早熟禾、頂冰花等10多種植物的花果和肉質的葉為食,偶爾吃蜥蜴、甲蟲等動物性食物,也喜歡飲水,在飲水時常發出低沉的咯咯聲。每年3月中旬出蟄,此時陽坡的積雪已經融化,早春的旱生植物已經發芽,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此後隨著天氣變暖,活動也越來越頻繁。7月份以後又陸續進入夏蟄。

04

鱷魚龜

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有淡水動物王者之稱,分為兩大種類,俗稱大鱷與小鱷。大鱷又名真鱷龜(產自北美洲美國東南部),小鱷又名擬鱷龜,有四個亞種,分別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常見的有北美和佛州,其中佛州因一些人為原因價格較貴。因體型大且攻擊性強,除了短吻鱷較少有天敵。曾由於人類的獵殺失去棲息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成易危物種。後因其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深受國內龜類愛好者青睞。

鱷龜是食肉動物,也會吃腐食。其食性廣而雜,小魚,小龍蝦,各種貝類及各種水果蔬菜等都是其獵食的對象,野外個體還會捕食蛇類,鳥類。

05

海龜

海龜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 廣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頭頂有一對前額鱗。四肢如槳,前肢長於後肢,內側各有一爪。頭、頸和四肢不能縮入甲內。主要以海藻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陸地上產卵,孵出幼體。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適應在水中生活,四肢變成鰭狀,利於游泳。一般僅在繁殖季節離水上岸。雌龜將卵產在掘於沙灘的洞穴中。

終身生活于海洋中,以魚類、頭足綱、甲殼綱動物及海藻為食。4—10月為繁殖季節,雌、雄海龜常在礁盤或沿岸水域交配,交尾時間長達3—4小時,交配後雌龜於晚間爬上岸邊沙灘掘坑產卵,先以前肢挖一深度與體高相當的大坑,伏於坑內,再藉後肢交替動作挖一口徑20cm、深50cm左右的「卵坑」,產卵於坑內,產卵一般在夜晚10時至翌晨3時進行,卵產畢後,將卵坑用沙覆蓋後離灘返海。每年可產卵23次,每產91—157枚,多可達238枚。卵白色,圓球形,卵殼革質而韌軟,卵徑35—58mm。孵化期30一90天,通常45—60天,幼龜自出殼即爬歸海水中生活。我國廣東省惠東、海南的西沙群島沿岸均為海龜產卵繁殖地。

06

山龜

山龜,龜的一種。生於山中,大者名蟕蠵。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四肢短粗,覆以角鱗,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海生種類四肢鰭狀如槳,指、趾較長,但爪數較少。尾短小。雄性尾較長,腹甲略為凹。

山龜食性較廣,稻穀、小麥、豌豆、小魚、蝦、昆蟲、蝸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歡吃的食物是小魚、蝸牛、玉米和稻穀。人工飼養時,為滿足山龜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避免因飼料單一而生長發育不良和產生厭食症,應採用多種飼料,如動物性飼料中的魚蝦、蝸牛、河蚌等和植物性飼料中的稻穀、小麥、玉米等。要想讓山龜充分地消化這些飼料,在投喂飼料之前,須先將玉米、豌豆等壓碎,浸泡2小時左右,其他大塊食物也須先切碎,然後才投喂。還須注意的是,在山龜生長的不同時期,應根據其生長特點投以含不同營養成分的飼料。 山龜的生活與氣候關係密切,每年4月初開始攝食;6一8月攝食活動達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至10月氣溫逐漸下降後其來食量開始下降,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則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更多陸龜趣聞早知道

最全的陸龜百科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龜 的精彩文章:

TAG:陸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