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一代開國名將,奈何不懂帝王之心,最後竟然被竹籤戳死

本是一代開國名將,奈何不懂帝王之心,最後竟然被竹籤戳死

兩千多年來,無論在史學界、文學界、政界,還是在民間,韓信始終是一個點擊率很高的熱點人物。尤其對於他的慘遭呂后殺害,人們更是感慨良已,文人騷客常以此為題吟詩作賦,慷慨悲歌。我在這裡不想對韓信的一生功績再作評論,僅就他的悲慘結局談點粗淺看法,就教於大家。

韓信

韓信怎麼死的

韓信,在楚漢相爭中,叱吒風雲,屢建奇功,確實為大漢王朝的建立建樹了絕無二人的卓絕貢獻。蒯徹稱他為「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功無二人於天下,而略不世出」,倒是實情,一點也不誇大。連劉邦也承認說:「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

韓信滅齊後,想當齊王,但劉邦卻沒給,於是韓主動要這個王位。韓信認為這是他打出來的,書生意氣地認為劉邦應當給他封官。他不知道此時劉邦已經認為其權力過大,所以沒有及時分封。當使者向劉邦報告請求王位時,劉邦已大怒,也為韓埋下的禍根。

建國後,劉邦大加分封。韓信本想繼續當齊王,但劉邦卻偏讓他當韓王。此時韓信對這一危險信號沒引起足夠的重視。他想到要回老家,正好應了士子建功立業,回家風光一下。殊不知危險以然來到,這只是劉邦剝奪他兵權的第一步。並在後來的時間跨度時,一點一點的剝他的職。讓他心中起了怨言,後來乾脆不上朝。這為劉邦殺他找到更多的借口。

韓信

韓信之死,是西漢第一大案,也是一個名案和疑案,它被看做是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典型,使我們想起那句耳熟能詳的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楚漢之爭結束後,功高震主的韓信成了劉邦的一塊心病。項羽一死,劉邦馬上便奪了韓信的兵權;公元前201年,劉邦又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被抓時,仰天長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但劉邦此時並沒有殺掉韓信,只是把他貶為淮陰侯。那麼韓信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殺的呢?

呂雉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暗地裡派人到陳豨處聯絡,要陳豨只管起兵,自己定從京城策應。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裡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並準備殺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恐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假裝有人從皇上那裡來,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道:「雖然您有病,還是要勉強朝賀一下。」韓信入朝進賀,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用竹籤戳死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蕭何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韓信,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而韓信之死也是蕭何出的主意。

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開國元勛,最後卻遭遇了連審都不審就被呂后斬殺於長樂室。致使不少人說,「狡兔死,走狗烹,」歷代統治者奪取天下後都要宰殺功臣,維護其統治權免遭喪失。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這種事例也確有發生。就漢初而言,呂后就明顯表露過這種陰險毒辣的罪惡打算。劉邦死後,她 竟然「四日不發喪」,還與親信密謀說:「諸將與高帝原先都是平頭百姓,現在變成了君臣關係,這些人常常不服氣,馬上他們就要侍奉幼主,如果不把他們全部滅族,天下就會不得安寧。」高祖在世時,正是她殘殺了已被劉邦赦免死罪的梁王彭越;後來還是她,先斬後奏,除掉韓信。所以,韓信的死與此確有因果關係。但是事物總是紛紜複雜,韓信的死因並不如此簡單,它是一果多因。上面所說原因儘管非常重要,也只是原因之一。那麼,其它原因在哪裡、是什麼?我想應當從事物的另一面,也就是從韓信自身方面做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劉邦

歷史上為劉邦打天下的人都沒有好下場,除了張良,張良將劉邦看得很清楚,他不要分封,只要求讓他雲遊四海,於是早早就逃了出來。而蕭何後來為逃過一劫,不得不故意貪污,幾次下獄。讓劉邦認為他不過爾爾之人,才免去一死。

總之,韓信有無謀反之心?是否參與陳豨叛亂?目前史學界尚未論定。韓信被殺真相,如處迷霧,難以認清。

而韓信的錯誤就在於,不懂君王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