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畫其內,墨染其外——戰國漆器

朱畫其內,墨染其外——戰國漆器

我們國家的漆器最早可追溯到新時代時期,到了夏商時代,漆器的技藝越來越成熟,在當時已經有了「石器雕琢,觴酌刻鏤」漆藝。而漆藝的運用也越來越廣,除了用於一些日需用品的髹塗,也用於祭祀,在當時主要用到朱、黑二色來髹塗。

到了戰國時期,髹漆的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無論在製作上面還是造型乃至裝飾紋樣及圖案的題材上面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此時的漆器技藝以及藝術成就在我國的漆藝史上與美術史上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以及很深遠的影響。相比於青銅器而言,漆器的製作成本以及實用度都要高於前者。

漆器雖然是在青銅器的基礎上而發展出來的另一種工藝,但是較於青銅的笨重以及難以鑄造,較於彩陶單一的造型而言又有了更豐富的變化。成為了一種易成型、多變、精巧的新型藝術行式。且漆器的選材多變且廣泛,大至樂器、傢具、禮器,小至手環、盆、厄等等皆能為材。而且在實用性,觀賞性上都能做到兼顧。

在當時,為了增加漆器的使用壽命,一般都會在成型的器具上配以青銅配件。如:卮的環狀把和三隻蹄狀足以及几案的鑲角等,這樣可以防止碰損,增強承重力,色澤和質地也形成了一種對比美。

戰國時期的漆藝品主要用到紅、黑兩種主色,器具內以全紅為主,看起來明亮,熱鬧。而器具外層便以黑色為主,看起來威嚴莊重。兩色對比之下,將器具的高雅富麗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便是戰國漆具的特點——「朱畫其內,墨染其外」

戰國漆器在造型上也是不拘一格,有方,有圓,有的方中藏圓,有的圓中露方,這是夾紵成型技術出現的結果。因為造型多變且不拘一格,使漆具上的紋飾也隨之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豐富。而且紋飾的題材也是大至神話故事,小至生活瑣事,既有從青銅器上繼承下來的怪獸紋飾,又有自然界中的雲雨雷電題材,也有抽象的幾何圖案類。

這一時期比較常見的雲紋圖樣包括雲雷紋、三角形雷紋、絢紋、渦紋等,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法,以渦旋式或同心圓式的形式呈現出一種自由洒脫、風格多樣的造型特點。

由於漆器產生的時間是在鐵器即將替代青銅器時候慢慢發展起來的,而在其紋飾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繼承。通過戰國時代的漆器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點,如其所用到的饕餮紋、龍紋、回形紋等等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一些青銅器的影子。

而戰國時代的漆器又以楚國為最具代表性,這些漆器造型上千姿百態,紋飾上天馬行空,用色上五彩繽紛,是楚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一朵奇葩。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們的先輩對藝術上面的才華與其獨到的見解,即便是放在現在,也能作為很多藝術行業的素材。

在長沙的馬王堆中出土了大量漆器,通過觀看,我們發現漆器上的紋飾十分精彩,線條的流暢、人物的姿態,動靜之間安排也是恰 到好處。如:「彩繪長方漆奩,」其紋,飾大的流雲,其勢如瀑,用細線為紋樣勾邊,其流雲紋飾的闊處也以細線順勢飾紋,給人以中簡而不空的感覺。

在戰國漆器當中,其漆胎在以木胎為主的同時,又兼有竹胎、骨角胎、陶胎、銅胎、皮胎等多種胎質。中期出現了夾紵胎和薄木胎的雛形,晚期加嵌金屬的漆器增多,即扣器出現,成為了戰國漆器中的珍品。

皮胎漆器主要有漆盾和漆甲,竹胎漆器主要有漆卮。在製作工藝方面,因質料與器形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製作方法。銅、陶、骨、角等胎骨的漆器,是在器物上髹漆,有的再漆繪花紋。木胎漆器的製作過程,往往是三種方法並存的,戰國中期的漆器與金工相結合,即多在木胎製成後安上銅環、銅蹄足、銅鋪首銜環等青銅構件,然後髹上漆,再描繪各種花紋圖案。

戰國晚期,又出現了銅扣器的新工藝,即在樽、卮等漆器外,用青銅製作的箍加固。木胎制漆主要有斫制、挖制、卷制和雕刻四種,有的一件器物同時使用幾種方法。有的漆器上還發現了一些刀刻、烙印的文字,是工業作坊、漆工藝或者漆工匠姓名的標誌,是戰國漆器製造業發達的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和戰國那些事(1)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