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寒感嘆退學失敗,不能完全否定「韓寒現象」

韓寒感嘆退學失敗,不能完全否定「韓寒現象」

王彬 浙江傳媒學院 2014級 傳播學

1月8日,韓寒在微博突然發文感慨,深感自己當年退學很失敗,不希望後來者學習。在微博長文中,對當年自己《三重門》出名後就毅然退學,韓寒頗有不甘。「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

韓寒,當年一個拿到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的高中生,後來因為「退學」被輿論標榜為反傳統抗爭的典型,當作反對應試教育中的特例,甚至還讓「讀書無用論」一時甚囂塵上。之後,隨著其小說《三重門》的成功及其在文壇掀起的「軒然大波」,「韓寒現象」備受關注。當年,這一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層面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廣泛探討。

說白了,「韓寒現象」的消極和積極是並存的。無論單純從他當年的選擇,還是從「韓寒現象」對社會影響來看,都不能「一棒子打死」,辯證看待並對結合自身、現實的思考,才是最優解。

近幾年,當年的爭論已成「過眼雲煙」。可韓寒自己跳出來了,感嘆「退學很失敗,不希望後來者學習」。這事又掀起了一波輿論浪潮,比如對叛逆的嘲諷,對「過度個性」路徑的否定、對「死讀書」的推崇等,這就是對當年的「韓寒現象」進行簡單粗暴的直接否定。這裡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隨意跟著浪潮走,那樣容易被擺布,容易失去自我本真,還是要有理智而準確的判斷。

其實,實在來講,韓寒對於退學的感嘆,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凸顯的是成長的「經驗性」。「你退學了,以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稿費啊。」當年退學前,在松江二中老師們面前,韓寒被質問,他的回答引來一片笑聲。而現在對退學失敗的感受,相比當年,無疑少了幾分天真純粹,多了幾分務實求是。

一個人能直接否定自己的「少年事」,體現出來的可不是「落寞之情」。因為這樣的否定可能說明他已從往事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或者說他有新的事業與成功的支撐,從而才敢面對過去的「傷疤」,這體現的便是一份自信和坦然。這些人生成長經驗和態度才是社會更應該關注的,而不應該只有停留於表層上的情緒化泛濫和片面淺薄化的認知。

還有,他感嘆退學之後,說的是「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最後還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習」上。這也是人生哲理的感悟,是心路歷程的凸顯。所判斷的也不僅僅是當年的那一件具體事,而是對成長的科學認識。這種認識表現在其對學習的強調,體現的是其對知識的重視和渴望。是經過一番社會歷練之後,形成了熱衷於「學習積澱」的心態,這才是韓寒感嘆退學中最「本質」的東西。

再回到韓寒當年退學的具體情境當中,其實無論是看主觀條件還是客觀條件,韓寒當年的那一次退學雖屬無奈,但確實是相對更適合他自己的選擇。作為一個在重點高中的體育生,難免被歧視,而且韓寒當時各門功課很差,語文考試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級兩次。對其自身而言,「學不進去」確實是事實,學習積極性和方法都成問題,對於這種狀態即使再留級,怕是也與「好大學」無緣了吧?可其寫作才華卻屢屢「爆表」,達到了一定現實高度。這樣來看,懷著朦朧的新方向離開那雙不合腳的鞋也順理成章。可以由此探討人才培養的多樣模式,但不必要過度解讀,比如扯到「讀書有用無用」的無端爭論等。

在我看來,韓寒現象即使有一些爭議,但其最大意義就是告訴世人:「一個人走更適合自己的路是沒毛病的。」這也是不能完全否定「韓寒現象」的最有力證據。當然,任何自己選擇的路,如果能加上持續的知識積澱和社會實踐中的自我學習,便會走得更加自信和坦然。而這,可能才是韓寒「感嘆退學失敗」給我們的真正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弄潮號 的精彩文章:

TAG:弄潮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