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出台新的地球科學十年報告,提及同中國合作

美出台新的地球科學十年報告,提及同中國合作

原標題:美出台新的地球科學十年報告,提及同中國合作



【《航天新聞》1月5日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1月5日發布了新的地球科學十年調研報告,規划了未來10年要開展的重點地球科學任務,建議NASA開展大大小小的多項任務,以幫助更好地認識地球的不斷變化。報告認為,若NASA地球科學預算能與通脹同步增長,其建議開展的這些任務就能夠在該預算內完成,但同時也為預算不到位情況下推遲相關任務設立了「決策規則」。這些任務,加上在用或在研的現有「在冊項目」,意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氣候、水循環、土壤和其它資源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報告認為衛星能以獨特的方式完成這些研究。

報告稱,地球科學及應用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需在國家層面開展一項穩健、有復原力和適當均衡的空間對地觀測計劃。科羅拉多大學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所長、報告編委會共同主席阿布達拉提稱,同10~12年前相比,社會對地球科學數據的依賴度已顯著增大,相關數據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謂隨處可見。他說,地球科學界面臨的挑戰就是在預算有限的條件下設法大膽、有效和高效費比地獲取這類信息。


報告提出通過多項任務來繼續開展這方面的觀測,進一步鞏固在冊項目。這其中包括5項「指定」類任務,以開展對整個地球科學計劃必不可少的觀測。這些任務每項估計需耗資3~8億美元,既可以是由NASA運作的定向任務,也可以是供科學界內部競爭的任務。報告並未給出「指定」類任務的具體方案,而是給出了對被認為科學價值最大的「目標可觀測量」進行研究的一般性建議,包括:1)利用配備後向散射激光雷達和偏振計的一顆衛星來測量大氣氣溶膠,估計費用不超過8億美元。2)利用配備類似於「雲星」任務的雙波段雷達研究雲、對流和降水,估計費用不超過8億美元。3)開展與最近結束的「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GRACE)任務以及即將發射的「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後續」(GRACE-FO)任務類似的一項任務,以測量冰雪和海水的質量變化,估計費用不超過3億美元。4)利用高光譜成像儀開展一項任務,以研究表面生物學和地質學,估計費用不超過6.5億美元。5)作為NASA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正在合作研製的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後續任務,利用合成孔徑雷達來研究表面形變和變化,估計費用不超過5億美元。


報告還建議NASA新設立一個中級地球科學任務系列,稱為「地球系統探險者」。該項目今後10年擬開展3項以競爭方式選定的地球科學任務,每項經費封頂為3.5億美元,僅限於對溫室氣體測量和海面風與洋流測量等7個領域中的一個進行研究。阿布達拉提強調說,新提出的這項「探險者」計劃能夠通過利用創新和競爭來實現少花錢多辦事,使地球科學界能更好地同「新航天」接軌,亦即利用更小、更靈活的系統和有創意的夥伴關係,用有限的資源取得多得多的科學成果。


報告的另一項建議是開展所謂的「孵化」項目,為某些重點科學任務所需儀器、任務或其它技術的研發工作提供經費支持。報告提出每年為這項工作投入2000萬美元,要求將其靈活地用於抓住那些意外出現的機會。報告還建議擴展NASA現有的「風險級」地球科學任務,包括單獨的衛星以及儀器和亞軌道飛行機會,把能以更低的成本延續某些關鍵觀測工作的途徑也包括進去。

報告有關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科學任務的內容較少。這兩個機構正在開展各自的現有在冊計劃,包括NOAA的「靜地業務環境衛星」(GOES)和「聯合極軌衛星系統」(JPSS)氣象衛星計劃以及地調局的「陸地衛星」系列。報告建議NOAA在採用商業渠道數據方面在政府各部門中發揮領導作用,對把商業數據納入其觀測數據集合的益處和風險進行評估。NOAA已完成了其「商業氣象數據示範」項目的第一輪工作,擬在今年啟動第二輪工作。


報告建議加強同國際夥伴的合作,並把中國作為一個例子。中國今年將會把至少一顆氣象衛星轉入晨昏極軌道,以同美歐衛星形成互補。報告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且又有強健的航天計劃,中國…具備填補我們自身計劃空白的潛力」,但同時承認此類合作存在政策上的障礙。


來源:航小宇


ID:nssc19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定了,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準備這麼干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