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在1947年的烏蘭浩特,轄呼倫貝爾、錫林浩特、察哈爾、興安等盟。內蒙古源自皇太極時歸附清廷的,被統稱為「內札薩克蒙古」的漠南蒙古各部。清末民國時,為化解危如累卵的北疆局勢,內蒙古地區在「移民實邊」、「蒙地改省」的號召下被分設數省,如此塞北四省誕生——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寧夏。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後,遂決議恢復歷史上本來面貌,以結束內蒙古東、西部的隔絕狀態。故在「既尊重歷史,又照顧現實」的指導下,蒙古族聚居的熱河省昭烏達盟、遼北省哲理木盟和察哈爾省的化德、寶昌、多倫3縣在1949年5月至1950年間先後劃屬內蒙古自治區。

1)1954年撤銷綏遠省

綏遠地區最初是蒙古族各部牧場,清乾隆時屬綏遠將軍統領。1737年(乾隆二年)?1739年在歸化城(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km處築起新城綏遠城,實為滿洲八旗官兵駐屯之地。後駐軍的綏遠城和民眾聚居的歸化城合併,稱歸綏(1954年改稱呼和浩特)。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清前期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口激增,而人口的過剩則使邊疆地區遷徙者日益增多。其中綏遠地區主要是晉陝等地渡黃河、越長城的農民。農業墾荒區域的擴大,漢民族的增多,逐漸影響著該地區行政區劃的變遷。早在雍正時就在今呼和浩特附近設立了管理漢族移民的廳級機構,廳與州、縣同屬地方基層行政機構。而綏遠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後仍保有旗縣雜設的狀態。

2)1955年熱河省撤銷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其中赤峰、寧城、烏丹和敖漢、翁牛特、喀喇沁等3縣3旗劃屬內蒙古。熱河情況和綏遠相似,只不過移民主力是山東等地闖關東者。熱河之名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溫泉匯入的武烈河,熱河省撤銷後,遼河上游,即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夾峙地區以游牧為主,劃歸內蒙;老哈河以東以南屬山地丘陵地帶,農耕礦業相對集中,劃屬到重工業基地遼寧省;承德地區則歸併到河北省,如此北京以北的長城兩側盡歸屬河北管轄,更好的發揮著京畿屏障的作用。

3)1956年西擴到甘肅省巴彥浩特和額濟納旗。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清時,該地蒙古族部落主要有兩支:一是和碩特部,他們受準噶爾部首領額爾丹的壓迫,自新疆遷徙而來;一是土爾扈特部,康熙時游牧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汗,派遣其侄子阿喇布珠兒率部到西藏禮佛,但歸途受阻而請求內附,後該部逐漸移居到額濟納河流域,清廷遂依此設立額濟納土爾扈特旗。

4)1962年河北省商都縣劃屬內蒙古

商都縣先前曾為牧場,50年代如犄角般嵌入內蒙古。正是考慮到深入內蒙的地理位置,及與集寧有著更密切的經濟交通聯繫,蒙漢雜居的河北省商都縣遂在1962年劃屬內蒙管轄。

如此東西橫跨兩千餘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輪廓基本成型。

拓展:1969年至1979年的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1979年後的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明號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對德意僕從國的處置——保加利亞運氣挺好,領土不減反增

TAG:大明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