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些軍機同屬升力體流派 外形有一共同特點各個武藝高強

這些軍機同屬升力體流派 外形有一共同特點各個武藝高強

在現代軍用飛機設計領域,活躍著一個升力體流派,流派中的師兄弟各個武藝高強,成為軍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該流派的飛機在外形上具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機身和機翼融合為一個整體結構,發動機都以吊艙形式置於翼身結構下方兩側,間距較大,之間形成一個「隧道」。

F-14

在戰鬥機方面,最著名的升力體布局戰鬥機是F-14「雄貓」。該機的後機身扁平,兩具發動機艙分的很開,中央機身縱向是翼狀升力剖面,這樣後機身也能產生部分升力。F-14是首次應用此種設計的戰鬥機,並被日後的蘇-27、米格-29所效仿。

F-14在機身底部設置了4個麻雀導彈半埋掛架(前兩個並列,後兩個串列設置),此外還能通過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掛架+適配掛架在「隧道」里(也就是兩個發動機艙之間的空間)掛載高阻對地彈藥。與在機翼下掛載武器相比,這種掛載方式大大降低了阻力。

蘇-27

俄制升力體布局戰鬥機的代表是米格-29和蘇-27。這兩種戰鬥機在研製時都採用了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的升力體氣動布局,蘇聯人稱之為「整體氣動布局」,在機翼根部布置有大型前緣邊條,都採用中央翼段/機身融合設計來提高了升阻比,中央機身能貢獻40%的升力。

米格-29

如果拆掉蘇-27和米格-29的發動機吊艙、平尾和垂尾,就能發現整個機身已經和機翼完全融合成一個扁平的翼身結構,比F-14的升力體設計融合程度更高,極大提高了總體氣動效率。此外翼身融合設計帶來的巨大內部空間能容納大量燃油和設備,以至於蘇-27的內油高達9400千克,從來用不著掛載副油箱。

蘇-57

蘇-27的升力體布局被隨後的蘇霍伊戰鬥機延續下去,如「側衛」家族的各種先進改型,甚至是蘇-57隱身戰鬥機。

蘇-57在設計上具有很多有趣的特點,反應出俄羅斯飛機設計師對第五代戰鬥機的獨特理解。蘇-57極為重視格鬥性能,該機延續了蘇-27的翼身融合升力體布局,但更加扁平化且具有全動垂尾,當兩片垂尾都向外偏時就可作為減速板使用。該機安裝有矢量推力發動機,進氣口前方具有可調節前緣渦流控制器(LEVCON),用於控制此處產生的脫體渦,並提供一定的配平功能。LEVCON是4代機前緣邊條的進一步發展,能大幅改善蘇-57的大攻角操控,在不使用矢量推力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快速的失速改出。

蘇-57

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和推力矢量噴管使蘇-57具有很強的抗偏離特性,並在在偏航和俯仰軸上都具有高度的機動性,使飛機不僅能做超高攻角機動,如「布加喬夫眼鏡蛇」和「敲鐘」,還能做高度損失很小的水平旋轉。在裝備「產品30」發動機後,蘇-57的超音速巡航和作戰高度也將使該機具備比上一代戰鬥機更大戰術優勢。

除了戰鬥機外,升力體流派中還有兩種超音速轟炸機。

圖-160

圖-160

B-1

俄羅斯的圖-160「海盜旗」超音速可變翼轟炸機為了實現高升阻比,採用了細長的機身設計,然後把翼套和前緣邊條融入機身,形成一個扁平的升力體,並與下置的可變幾何外形機翼組成「整體氣動布局」。機身升力體產生的升力佔了總升力的很大一部分。與圖-160採用相似氣動布局的是美國的B-1B轟炸機,該機的機身中段同樣與內翼段平滑過渡形成翼身融合升力體結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全中國最帥最霸氣的路燈就是它了 造型竟是殲-20戰機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