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炕聽瞎話 年年有魚

圍炕聽瞎話 年年有魚

GIF

年年有魚

GIF

文/于振邦

圖/牛鴻志

今之膠南,有袁家一村,方圓四里有餘,處風河之南。然明初為郭、袁兩姓自滇遷建,時以「河溝」為名,至民國方始稱「袁家村」。清道光年間,時人皆喚為「袁家都」,民風淳樸,百姓勤耕勞作,時以農興,間輔以坊工。

其村集之所,偏東而設,傳逢豐年自臘月隔十日立開,貨品琳琅滿街,可見農具家裝,鹹菜瓦缸;更有穀食果醬,鮮芋香羊。其間,亦常遇一七旬老翁,手執盤狀竹掛,冒寒越海而至。

老者沿街巡唱,聲似洪鐘,勢可震天。其竹掛之上,玲瓏翠玉炫彩紛飛,簪花珠墜神光潤心,引來婦孺圍觀無數。然時民多有急困,惟羨農桑,即便富者,亦無心置配。

村西有少者名悅,為閔姓清苦書生,年方十五,自幼喪父,與母袁氏相依為命。因其母獃痴五載有餘,遂經年以賣字畫貧寒度日。

一日,夜風突催雪緊,簌簌而落。至五更時分,袁氏驚起而卧,目光滯於蓬屋之內土灶良久,隨即連聲語於閔悅:「魚,魚......」

閔悅身起,思會母親意為吃魚之念。然數日以來,所作字畫難出一幅,囊中甚是羞澀,何來錢財為母置魚!遂不禁心急若焚,坐卧難安。

正自愁悶,忽覺屋外風聲驟緊,竟有一團藍亮異物推門而入,眼見所撰字畫隨風疊起而走。閔悅煞為心驚,意欲追時,卻寸步難移,待至屋外,字畫自是尋而不見。

閔悅欲哭無淚,唯有再借微光作畫題字,以便天明於市而售。待其趕至集上,竟聽聞道者言曰近日時有妖貓作怪,常化為藍風入農舍劫物,不分皂白,直聽得閔悅心驚膽戰,周身生寒。所幸,當日未近黃昏,便有二三藏畫識字者求之,竟為母賺得買魚之財。

閔悅自是欣喜不已,因記掛家母,即刻便捲軸疊字,穿行至魚市,攜鮮魚怡樂而歸。

待至物熟,已近酉時。雖無精美器具以盛,亦有其香沁脾。閔悅憂恐妖貓再至,遂掩燈以糙器端至母前,而後待至微熱,剔刺緩入其口。母悅之,不時指言:「魚,魚!好魚......」

當此之時,屋外漸有風起,閔悅遂安母以卧,迅捷置魚於灶中而蓋,又覆以重物。然妖風已至,迅猛尤甚,不待閔悅迴轉,已然跌倒於地。

閔悅正自急身而躍,忽聽得狂聲聚起:「妖貓休要作怪!」於是,循聲而望,竟源自蓬屋之頂。

片刻之間,閔悅只見一仙骨老者,鶴髮童顏,正手牽一丈半藍貓,飄然立於屋中,遂拜謝不已。

老者捋髯須對之,後又微頷笑語:「不必言謝!吾自東海尋妖貓至此,已有數日。見爾苦貧孝母,堪稱佳善!今念爾孝行,就予母年年今時有魚罷了......」

老者話音未落,竟提貓揚長而去,頃刻之間,即隱於渺渺當空,只留得一言迴響:「好生奉母以孝,他日必得福報!」

閔悅直覺得震耳欲聾,似有排山倒海之勢堆積而至......

後袁家村民仰慕其行,皆效仿敬親,傳為佳話。亦有文者頗為感懷,遂作詩以記之:

家貧才冀買魚鮮,荒島飛來竹玉盤。

錦繡宏聲藏無處,妖貓已落道袍間。

文/于振邦

簡介:大學英語教師,國家一級企業培訓師,國學文化愛好者。撰寫專著兩部,獲批專利兩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

圖/牛鴻志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排版:靜 秋

校稿:裴 珊

複審:劉培蕊

發布:劉培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在黃島 的精彩文章:

清溪詩雨 風落三千花

TAG:家在黃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