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步男相親被拒」之後:國貨豈能被diss!

「特步男相親被拒」之後:國貨豈能被diss!

這幾日,一則「小伙因穿國內品牌特步運動鞋相親而被拒」的新聞在網路傳播開來,成為社交媒體的熱搜話題,並引發人們熱議。

「穿國產品牌特步怎麼了?」、「憑什麼國產品牌被歧視!」類似的言論在網路上蔓延開來。透過這次事件,我想說:特步等國貨不應該被diss,至少要被尊重!

為什麼這麼說?

要知道,特步自2001年創立,定位「時尚運動」品牌,從早期娛樂明星代言模式向「體育+娛樂」模式轉變。隨後十幾年,參與並贊助了全運會、馬拉松、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等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品牌影響力日益凸顯。此外,特步還在重大災難捐贈、扶貧助學等領域積極履行企業的責任。這樣一個民族品牌,理應值得鼓勵、值得推崇。

現實中,除了特步,還有格力、華為等,可以說,這幾年國貨的中國製造正悄然崛起。

此前很久以來,中國的模式都是複製美國的。而目前,這一風向正在悄然改變。在科技領域,中國的模式甚至呈現出超越美國的趨勢。有數據表明,一個美國的「獨角獸」企業需要7年才能突破十億美元大關。而在中國,只要4年就能實現這一里程碑。

在互聯網領域,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目前,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的名單,中國與美國已經各佔半壁江山。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中國BAT(消費互聯網領域)三家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多億美元的市值,美國的Google、Facebook、Amazon三家加起來1.7萬億美元左右的市值,兩者對比正好和中美之間GDP比例相近。

此外,還有諸如中國高鐵「出境」、核電「入歐」、國產大飛機下線等等。國產手機華為不僅在國內市場把蘋果逼得節節敗退,把三星逼得不見蹤影,在國外市場也做得風生水起。在體育運動品牌領域,以特步、安踏、李寧等為首的國產陣營,與耐克、阿迪達斯等為首的國際品牌分庭抗禮。

這一切都表明,我們的民族品牌已然崛起,並開始影響到全世界的角落。這一點,很多出國的讀者都會感受到,如今在國外能經常看到「made in China」,那種實力背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比如,在希臘看到佰草集,在日本看到海爾,在非洲看到華為。21世紀的當下,中國產品已在世界各地流行,格力甚至把工廠開到了非洲,向世界證明,國貨行,中國行。

這時候,中國人的消費觀也正從原來的「外國貨比國貨好」逐漸傾斜為「國貨很自強」。而特步作為國貨的榜樣,成為消費者選購的不二之選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客觀的說,在汽車、奶粉等領域,還是國外品牌的天下,這尚需國產玩家們迎頭趕上。

總體看來,目前,國內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對國貨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的年代。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說到「中國製造」,很多人想到的是廉價、低端、山寨、劣質,反之則對「洋品牌」盲目崇拜。這也恰是此番「特步男相親被拒」的背後根因。但借用2017年火爆的電影《戰狼2》裡邊的台詞:那是過去。國產品牌已今非昔比,這需要我們來逐步扭轉這部分人的認知。

往更深層次來說,眾多如特步一樣的國貨的崛起,也是企業之幸、國家之幸!國貨行,則中國行;國貨強,則中國強;國貨雄起,則中國雄起!所以,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理應支持國貨,為國貨點贊。

而據科爾尼諮詢管理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則顯示,相比于海外品牌,中國年輕人更認可本土品牌,71%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對國產主要品牌的信任度正在逐漸提升。年輕人是未來的主要消費人群,他們更加自我,追逐個性。這也意味著前方,特步等國產品牌也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對於自家門口的消費者來說,本土品牌們有著更貼近更了解他們的優勢,這也增加了國產品牌對抗海外品牌瓜分市場的籌碼。

總之,風起於青萍之末 浪成於微瀾之間!可以預見,2018年,各大玩家們都必將卯足了勁,繼續前進,在一番大動作背後,這些國貨品牌們也將藉助自身的實力尋求更自由意志的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老胡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