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裝抑鬱去醫院查會被診斷為抑鬱症嗎?

假裝抑鬱去醫院查會被診斷為抑鬱症嗎?

回答 收藏問題 | 查看更多問答

我有靠譜回答

10個回答

暖心理 暖心理官方帳號12-22 17:01

76贊

這是一個很好的、困擾精神科多年的問題

如何判斷精神病人是否真的精神異常。

精神病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扮演精神病人,摻雜在真正的精神病人中交由精神科醫生診治,醫生根本難以分辨哪些是真的病人,哪些是演員。

但這種情形的成立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就是扮演者必須足夠專業,有非常豐富的精神病學知識和實踐,才能表演得像一名精神病人,足以迷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很多情況下,足以扮演這種角色的人都是經年的資深精神科醫生。

如果是一般對精神病學沒有太多了解的人,恐怕是不能在經驗豐富的醫生面前偽裝成功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抑鬱心境的表現狀況,但表現程度如何,對待事物的態度如何,沒有長年診斷的經驗,是完全無法拿捏的;無論是表現得非常劇烈還是表現得過於平淡,都會很容易地被拆穿。因此還請您信任精神科醫生的診斷能力,不推薦您用這種方式干擾精神科醫生的正常工作喲。

如果您想了解自己或身邊人的心理狀況,推薦您到正規有精神相關科室的醫院進行嚴格的診斷,不要輕易相信資質不足的諮詢師或簡單自評量表的診斷,更不要僅憑一己之見盲目診斷。由於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一知半解而引發的疑病症,有時比心理疾病本身對一個人有更大的傷害。

如果您對精神科醫生的診斷不夠信任,推薦您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還是相信精神科醫生,因為醫生沒有任何動機做出不真實的診斷,而有時對醫生的不信任卻可能極大的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時機。

如果您需要其他心理學相關幫助,歡迎您繼續進行提問。

答者:暖心理的北方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39評論

心理學充電時間 心理自媒體12-14 11:12

19贊

首先你的想法很有趣,去醫院裝成患有抑鬱症,可不可以被發現呢?我想雖然心理學或者是精神科沒有科學那麼神奇,但是依然有一定的能力能夠判斷病人是否真的得病。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人們對於抑鬱症還不是非常的了解。當自己有消極或者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就懷疑自己患有了抑鬱症。

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身心確實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各個方面帶來的衝擊,稍有不注意,或者是不及時的去調節,就容易使得產生心理疾病。現在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處於亞健康的過程,也就是說雖然能夠承受一些負面情緒,但是若不及時調節,就可能往壞的一面發展。

擁有抑鬱情緒不代表就患有抑鬱症,抑鬱作為人們的一個情緒,在正常人中產生是很常見的,從正常的抑鬱變成病理性的抑鬱,這個變化的過程還存在爭議,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改變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的專家認為兩者不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但是無論爭辯如何,判斷病理性抑鬱是有嚴格的癥狀標準的。

並且在心理諮詢、治療、或者是精神科中,是擁有專業的測量抑鬱的方法和工具,量表就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具,通過量表的輔助,醫生會更加準確的判斷病情,不會僅僅因為個體存在抑鬱的消極情緒,就判斷其為抑鬱症患者。抑鬱測評的方法一般有自評法和他評法,常用的自評量表有(SDS)抑鬱自評量表,(BDI)Beck抑鬱問卷等,他評量表屬HAMD最為常見。這些工具都能夠幫助醫生進行判斷。

在面對消極的事件時,應該鼓勵自己積極的去面對,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困難,這樣帶有正能量,抑鬱就會離你遠去。

9評論

紫花地丁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講師12-24 10:08

2贊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假裝抑鬱症有會被診斷為抑鬱症嗎?」,答案是:「有可能!」

到目前為止,精神醫學還屬於「軟科學」的範疇,也就是說,它不像軀體方面的疾病那樣,具有非常明顯、客觀、外化的指標,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診斷,其實還是靠病人與醫生溝通,醫生根據病人的言語、行為,以及參考部分家屬提供的信息,形成的主觀判斷結果。既然是主觀判斷,不存在硬性指標,那麼當然就有可能出錯,也有可能被騙。只要患者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盡量按照診斷標準上的癥狀去描述和「表演」自己的抑鬱症病情,還是很有可能騙過一大部分醫生的。在這一點上,早有研究者做過實驗,讓一些正常的個體冒充精神病人到精神病醫院就診,結果幾乎所有人都成功「騙過」了精神科醫生,得到了精神疾病的診斷。

另一方面,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來說,由於醫生這個職業,從根本上來說是幫助患者來發現疾病、處理疾病的。因此醫生會默認患者是為了自身的健康來求助,從而不太會考慮欺騙這個問題,也不會懷疑病人的動機。因此,更容易得出患者存在一定疾病的診斷,這也等於給了那些想要欺騙醫生的患者一個可乘之機。簡單來說,就是醫生的職業道德要求他們無條件相信你,所以更容易被你騙。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到法律方面的制約。在世界各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醫患衝突和矛盾大部分集中醫生的漏診方面,也在這方面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法律規則。但是對於病人故意欺騙,因而得到了更嚴重的診斷這個方面,並不存在相應的法律制約。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得了某種精神疾病,但是沒有被醫生診斷出來,那麼醫生會承擔較大的法律責任;但如果病人並沒有得精神疾病,或是精神疾病癥狀水平比較低,但是被醫生診斷為較為嚴重,那麼並沒有太多法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醫生基於對自身的自我保護,也更容易做出有病診斷的判斷,而不敢輕易做出無病的判斷。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所以說,完全可能欺騙精神科醫生,得到抑鬱症的診斷。不過,我也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雖然看似得出正確的判斷艱難重重,但是精神科的醫生也並不是任人擺布的傻瓜。一個人如果完全沒有抑鬱症的病情,憑ta再怎麼表演,醫生還是會根據一些非言語信息有所洞察,只不過,基於我上文中提到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考量,也許醫生並不會質疑你,而是會在診斷上做出一些更加模糊的處理,比如說不寫「抑鬱症」而是寫「抑鬱狀態」等等。

1評論

5贊

會的,大概六年前,我高中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去醫院看病,去了三四家醫院,包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專門看精神病的,也只是口頭問我一些心理癥狀,有的醫院是叫我做一份測試表,比如問有沒有對未來感到絕望,有沒有對周圍的事失去興趣之類的,雖然診斷出嚴重抑鬱症,但那是我就想這些測試完全靠主觀的判斷,我想說的嚴重點就嚴重點,就算沒有抑鬱症我也可以假裝有的。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有可以檢測大腦抑鬱成分的機器,我希望有這樣的設備可以客觀地判斷出我真的抑鬱,身體真的是出了問題而不是我假想出來的,因為那會兒我跟我爸媽說我得了抑鬱症我想退學,我爸媽都不屑一顧,說我是學習壓力大想不開而已,還說我心理承受能力低,後來我真的退學了,他們也不重視這個問題,仍然覺得是我太矯情,還不讓我吃藥,說精神病才吃藥呢,導致後來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我退學後去外地打工一年,其實有10個月時間每天躺在床上,渾渾噩噩的,早上一醒來就感覺絕望,但我沒有跟我爸媽說,他們一直以為我在外地上班呢。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某某得了抑鬱症殺人了,有些網友就調侃這年頭不得個抑鬱症都不好意思出門或者說得精神病太好了可以隨便殺人之類的,其實當你真的得了抑鬱症,根本不敢跟周邊的人說,真的,別說親朋好友,連親媽都不會理解你!

9評論

程勝軍312-12 18:19

8贊

抑鬱症要是假裝的活,一般是可以通過精神科的檢查查出來的。

我想問題主,你為什麼要假裝自己患了抑仰症呢?你是不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啥問題,感到自己壓力太大,難以排解,又解決不了,內心想逃避這些事情嗎?你想假裝抑鬱症,讓周圍人都知道你有抑鬱症,你就可以不去面對這些問題嗎?你要明白,抑鬱症是裝不出來的,即使裝的再像,你裝過初一裝不過十五,遲早會露出馬腳的,遲早會被人揭穿和發現的。正確的態度是,事情出來啦,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不面對,問題始終還存在著,一味地逃避不是明智之舉。誠然,現在社會人們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有些人失落感還很強烈,一時半會心理調整不過來,但也不能鑽牛角尖,失去過正常生活的勇氣,想假裝抑鬱症而逃避現實,推卸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就太不應該了。就筒單的說這幾句,請你三思而後行吧!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見諒!

1評論

馬成福12-17 09:17

1贊

實際上,抑鬱症的緣由很簡單,得了抑鬱症也並不可怕。聰明人、文化人更容易得這種病,那是由於那些人愛動腦子,卻不知道給腦子加油,大腦因為缺乏營養而已,只要及時補充西北文冠果基地生產的富含神經酸的文冠果高級保健食用油就可以了,可謂抑鬱症患者的救星。

3評論

獺獺獺01-03 19:39

0贊

這貌似需要很好的演技才行,還真正的了解抑鬱症的狀況。抑鬱症患者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併發症,焦慮,以及妄想症等等。如果演技不好,被發現就尷尬了,如果被醫生髮現你是在裝,他不會說你裝,他可能會診斷你為詐病,甚至癔症。我已經抑鬱症兩年多了,稍微了解一點點。

評論

0贊

肯定會!不過你得有足夠的關於抑鬱症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演技。不過,最關鍵的是,一般疑似抑鬱症的,醫生都會下抑鬱症可疑或者抑鬱症待排的診斷。因為萬一你在看了他門診後自殺了,你的家屬不會輕易放過他的,為了他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給你個疑似抑鬱症的診斷,讓你休息幾天,不就得了,何必拿自己的前程工作開玩笑呢

評論

飯小夕01-06 21:40

0贊

有可能。因為基本的診斷是都是需要經過測試題的,基本上,醫生最終的判斷也是經過那些心理測試題,畢竟,抑鬱症沒有什麼可以通過實際指標檢查出來的手段。基本上,怎麼喪怎麼答。。。。。嗯,就重度抑鬱了。。。

評論

會行走的書櫃12-25 16:53

2贊

你想開病假條也不用裝抑鬱症吧,萬一弄假成真該多悲慘啊,再說檢查不僅僅是量表和口述還有綜合檢查比如腦電波等。一個負責任的醫院你是假裝不了抑鬱症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