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看懂這個「瘋子」的字,你才懂什麼是藝術。藝術永遠屬於所有人

看懂這個「瘋子」的字,你才懂什麼是藝術。藝術永遠屬於所有人

看到標題,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是瘋子?瘋子怎麼可能理解藝術?

當然,我說的瘋子並不是精神錯落的瘋癲之人,而是指一直尋求新創作思維的「瘋子」這個瘋子,其實也是說異於常人的創作思想,他是創新的藝術家或者藝術工作者。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就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民間也相傳很多他瘋癲的軼事,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查看一下)。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也可稱兄道弟」,膜拜不已,所以後人稱他為「米顛」。宋徽宗詔他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法

米芾的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善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書法用功最深,其中成就以行書為最大。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廣泛,影響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宋四家在藝術個性與書法尚意革新方面做出了比肩唐人的卓越貢獻。

米芾練習書法,自稱「集古人字」,在聽從蘇東坡建議學習晉書以前,他受五位唐書法家的影響最深,分別是: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之後,他開始聽從蘇軾建議尋訪晉人法帖,先得到了王獻之的《中秋帖》。正是這本帖子,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生性不羈的米芾並不滿足於王獻之的字,他的不滿足並不是王獻之的字不值得學習,而是米芾在那個時代就深深感覺到,要想書法技法、章法、意境求新,必須廣納眾家之長。吸取了各大家的營養,這樣才能在這個基礎上來塑造全新的藝術形象。於是在紹聖年間他就喊出了「老厭奴書不換鵝」,「一洗二王惡札」的口號。

米芾的書法,如果講求體勢駿邁,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當屬第一。米芾寫字很認真,不像有些人評論的那樣,不假思索的下筆就寫,以速度營造體勢。米芾自己說過:「余寫《海岱詩》,三四次寫,其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一幅作品,反覆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辛酸體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並且能夠說明白的。可見他藝術創作態度的嚴謹。我們看看下面幾個字的放大,探索一下用筆的韻味,就會了解了。

局部放大

米芾對書法的章法、字體結構、技法用筆,有獨到的見解。求「穩中不俗、險中不怪、老中不枯、潤里不肥」,應該就是姜夔所說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意思。其實就是要求在無盡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藏、肥瘦、疏密、簡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這種融合的空間設計,在現代屬於空間設計與藝術設計範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現代設計中的藝術概論。會有一定的幫助。

米芾

章法上,米芾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米芾的用筆特點: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當然,這也是他幾十年臨摹古人書法的功力作為前提,我們在學習米芾書法的時候也應該具備這種渾厚的功底,要不,最後學習的米芾肯定是淺薄無意趣的假字而已。無任何藝術情趣。

米芾專註書法藝術的「意趣」,這是一種靈動活現的體現,更是藝術作品的精髓。比起刻板死氣的作品,米芾多了讓人可以愉悅,甚至是提高思維層次的元素。這些元素也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展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我的最愛,米芾書法作品10幅,喜不喜歡由你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