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濕氣引百病,中醫教你5個穴位,按一按不知不覺中趕走濕氣

濕氣引百病,中醫教你5個穴位,按一按不知不覺中趕走濕氣

濕氣引百病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兼呼吸內科主任范伏元告訴我們,中醫認為,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濕邪。濕氣很容易傷身,濕邪阻滯胸膈,導致氣機不暢而出現胸膈滿悶不舒;濕邪阻滯中焦脾胃,導致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出現胃脘滿悶脹痛,食慾減退等癥狀;濕邪停滯在下焦,導致腎與膀胱氣機不利,出現小腹脹滿不適,小便淋瀝澀痛不暢;濕邪浸淫肌膚,則出現濕疹、滲出等癥狀。

怎麼判斷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1、看大便

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後總會有些粘馬桶,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2、看舌頭

將舌頭吐出觀察一下,黃中帶膩,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3、看早上狀態

有的人,早上該起床時仍然很困,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這也能證明體內濕氣很重,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

沒事常按這5個穴位的任意1個,濕氣會悄悄離開你!

1、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這是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2、脾俞穴

想要祛除濕氣,脾俞穴便是很好的穴位,因為體內濕氣過多,大都是脾虛所導致的,按摩脾俞穴能夠強身壯脾,有效防治脾虛,對於濕氣能夠起到祛除效果,所以按摩脾俞穴是一個很好的保健方式。

3、豐隆穴

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祛濕之要穴。

方法:用大拇指採用點按豐隆穴三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按揉豐隆穴十分鐘,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搓,十分鐘就可以了。

4、曲池穴

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可以很好的祛除濕氣。

方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重複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5、陰陵泉

它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這兒在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百合薏米粥:將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特點: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澤膚祛斑,可用於康復婦女面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白扁豆

大白扁豆有「長壽豆」之稱。

它具有和胃化濕、健脾利水、止瀉等功能,主治脾虛腹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赤白帶下等症。

白扁豆的補脾除濕效果極其理想,就是比較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壓鍋壓,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軟爛。

4姜:

在春天裡,萬物生髮,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去除體內濕氣,中醫用這個方子

芡實茶,也是一款最方便,最有效的祛濕茶,主要是它一年四季都適合喝,它是又茯苓,芡實,懷菊花。甘草。紅薏米。枸杞。梔子等七種原材料。熱水冷水祛濕原理分析,芡實主要是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懷菊花枸杞茯苓能可以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梔子甘草可以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血看下圖中間微信諮詢

看上圖中間微信諮詢

效:1、排毒美容,促進睡眠,舒緩疲勞,改善便秘,腹脹,舌苔等現象

2、清除人體雜質,改善色斑,痤瘡,體臭,口臭。

3、去除體內濕氣,活化細胞。

4、平衡人體臟器功能,血脂,血壓,血糖恢復正常。

姜也是祛濕氣良品,姜本身就是驅寒的,用醋泡過的姜,夏天脾胃不適,吃點它,健脾養胃,濕氣也就除了。這個是醋泡嫩姜芽,脆嫩爽口,酸辣開胃。防止慢性病,提升人體陽氣的功效。

多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偏油膩、運動不足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笨重、四肢乏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五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米。炒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多了一分溫澀,溫脾、健脾的功效更為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體內濕氣重不重,身體會給你四個信號警告,看看你有沒有!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