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淺談中藥——沒有黑化也不該神化

淺談中藥——沒有黑化也不該神化

談不上認識,就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大家隨意一閱。

首先:對於稱中藥是偽科學、騙術的一些聲音不敢苟同(如果認同,怕也不幹這行了),一是想說,中藥存在了上千年,是經過時間的考驗的,為什麼到今天,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因為近年來西方自然科學在國人中普及,中醫藥的很多東西沒法用自然科學解釋,就被質疑,其實兩種來源完全不同的科學,拿來自然科學就能把傳統科學解釋清楚、互相共通才不正常;二是古代中藥確實存在糟粕,巨著《本草綱目》中甚至有記載人糞、人尿、耳垢等都能入葯,想想古人也是重口味,不過與時俱進,類似重口味的、明顯封建迷信的都已經去除;三就是中藥確實有良好的臨床效果,這個就不用贅述了。

當然現在很多反中醫、中藥的那麼多人,好醫生、好藥材的匱乏也是首當其衝,對症下藥無效、藥效良好不對症,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家採用醫藥分離的政策,很可能造成醫生不知道自己所開藥材的品質,無法有效定量造成療效不明顯。當然這麼做也是有好處的,自己一個小小的藥材從業者也不敢妄評,只是簡單聊聊中藥。

中藥講究道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樣適用於藥材,藥材的生長需要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水、土、溫度、日照等各方面的不同對藥材生長、藥效都有影響。試想長白山的人蔘引種到沂蒙山、雲南三七非要引種到河南,先不論是否能生長,就算與產量,盲目引種的藥效發生了多少變化?是否還有之前的功效都難以確定,所以道地藥材很重要。但是當你在市場、商鋪等產所購買時,一般都會告訴你是道地藥材,但真假卻值得商榷,例如寧夏中寧的枸杞最好,市場上大量的甘肅貨、青海貨、新疆貨全都自稱中寧枸杞,而一般人又難以區分。簡單來說,道地藥材較其他的稍貴,購買時貴的不一定是道地的,但便宜的一定不是道地貨。附幾種常見道地藥材: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東北的人蔘、雲南的三七、山東的阿膠、廣東的陳皮、河南的牛膝、地黃、山藥、菊花等。

除去產地,生長年限、加工方法、儲存條件都會影響藥材質量,20年人參與5年人蔘,差別不言而喻,百合、天麻、太子參、山藥在加工時硫熏的雖然外觀好看,卻不如未熏硫的好。

現今,似乎進入一種全民保健的時代。小孩補鈣、青少年補腦、中年補腎、老年更不必多說。自學葯進入這個行業後,身邊也有人諮詢自己適合吃點什麼葯,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沒病保健:想吃點中藥補補,強健身體;再就是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常見長期病症,想對症治療;通常都不會給任何意見,對於沒病的時候,為什麼要用吃藥的方式保健呢?中醫講究的治未病也是倡導健康生活習慣,防止生病,最多使用一些葯食兩用的品種以健康身心;對於有病症的患者來說,更不敢妄言用藥啊,古代一個醫生要跟著師傅學徒多久才能出師?現在大學要多少年才能培養一個合格的醫生?自己有多少水平,一點皮毛怎敢輕易用藥!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遵醫囑!別信任廣告,網路反去懷疑醫生(個人看法)。專業的才會心存敬畏,張口就來的你怎麼就敢信呢?

全民保健的形成不乏保健品公司、部分藥材商家的炒作,推波助瀾。最典型的就是前兩年火遍全國的瑪咖,對此,只能感嘆人家的營銷能力,把不是藥材的東西包裝成壯陽神物,等接盤者到來,莊家收割結束,現在又成了無人無津的......

朋友圈中也有不少賣保健中藥的,三七粉、靈芝孢子粉、人蔘、燕窩、蟲草等各種藥材,看介紹這些藥材功效廣泛,有病治病、沒病保健、受眾人群遍及各個年齡階段,而且每個人都像是所賣藥材領域的專家(確實有部分是專業的),一個商人儼然成了醫學藥學專家,每觀至此,苦讀多年的醫師、藥師此刻都已淚流滿面。如果覺得自己需要食用中藥,還是建議在醫院諮詢醫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上面提到過一點,藥材中藥食兩用的品種,現在衛生部批准的有101種,如山藥、山楂、烏梅、木瓜(非水果木瓜)、阿膠、大棗、枸杞、桃仁、杏仁、人蔘、黃精等,如果想補益身體,可以從這百餘種挑選,不過中醫講究一人一方,個體差異,藥材還是有溫熱寒涼的屬性,了解自己是什麼體質,別盲目進補、大量食用。

胡言亂語、一家之言,如覺得沒用,大家一笑而過。祝願榴友們都沒有用藥的需求,健健康康。談不上認識,就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大家隨意一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