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草原情深——我的草原風情油畫

草原情深——我的草原風情油畫

蘇傑明,現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教育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內蒙古美術作品展、第四屆中國西部大地情油畫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油畫展、「風景·風情「全國小油畫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大東方當代油畫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第二屆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慶祝內蒙古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進京展等展覽;獲第五屆全國院校美術大賽一等獎、內蒙古高校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其作品在《美術觀察》《油畫》《中國收藏》《美術報》《中國美術教育》《美術大觀》等雜誌報刊上多次發表。

冬 油畫

參賽 油畫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寫照。遼闊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發祥地,我們的祖先曾在這裡生活繁衍,創造了優秀的草原文化。獨特的地域特徵和游牧生活方式造就了北方游牧民族獨特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民間習俗等,同時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審美追求。

原畫派的畫家們多以山崗、丘壑、沙漠、草場等入畫,這正是游牧民族的審美取向,也是其突出的文化特徵,這種審美心理與美學追求在歷代美術活動中都有鮮明的體現。正如賈方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內蒙古的畫家雖然沒有人為的綱領和指向,但由於他們同處於一個地域,同在一個生存空間和文化環境中成長並完成著藝術生命的蛻變,加以共同的食物結構,遂使他們的藝術面貌顯示出地域性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域文脈是一切藝術藉以生長的文化基盤。」

我自幼生活在陰山腳下,也不例外融入了「草原畫派」這一行列。我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從教20多年,各種題材的畫都教過也畫過,還到過許多地方寫生。多少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並嘗試了許多油畫語言的表現方法,但都沒能深入下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我不斷地思索、尋找,當有一天我發現不管走到哪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畫面總是浮現在腦海里,魂牽夢縈的永遠是廣袤的草原。此刻,我明白了畫自己家鄉是我應該走的繪畫之路,因為我最熟悉的是這裡的山山水水、人情風貌。

地域特色是文化和自然結合的成果,對於畫家來說,本土文化是我最熟悉和了解的地方。蒙古高原獨特的自然風貌與景觀,生髮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情感表達方式。我作為地域畫家,所遵守的基本準則並沒有改變。

我以草原生活為素材,通過一個個物象符號喚起一種文化狀態、生命意識或精神意蘊,表達我對這片草原的愛。草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要你用真誠的眼睛去看,呈現在我們腦海里的都是美好的圖像,在繪畫里如何表達是最重要的。面對大草原,如何畫蒙古人的形象與性格、服飾、馬、牛羊,敖包、蒙古包,是我一直探索的方向。

茫茫的草原,蔚藍的天空,用大塊的色彩正好表現草原遼闊深遠的景色,鮮艷純色正好表達艷麗的蒙古族服飾和蒙古人豪放粗獷的性格特點,在我眼中這樣的色彩搭配是天衣無縫。於是,我在視覺的引領下,在草原上尋找能夠滿足心中最佳的審美體驗。我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面對草原題材總是有畫不完,敘不盡的愛與情。我在畫草原風情畫時,最放鬆,最自然,投入精力也最多。用畫筆描繪草原是一種美的享受,在作畫時可以排除一切雜念。什麼繪畫流派、繪畫技法,我都可以拋之腦後,隨心所欲地去畫,不循規蹈矩。一切方法為我所用,把我的感受,心情表達出來。面對著草原我不想提前設計,只是按照我的審美理解用最能表達我心情的方法作畫。構線、塗色、製作都是按照當時畫面的需要來做,用各種繪畫方式表達我內心對草原的感受。

草原是我的精神故鄉。隨著感覺走,我以為那才是作品藝術的價值所在。因為藝術講究的是個性,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與眾不同。真正的藝術是藝術家圈子裡的事情,只有有相同繪畫能力,有相同藝術水準的人才能體悟到彼此的感受,欣賞同一層次的技法妙處。藝術是個人的事,正如修習禪宗的人「坐禪論壇」,喝水冷熱自知一樣。大道無形,大音稀聲。沒有這方面深入理解,只能看個表面。我把我的精神認知和愛全部注入作品之中。南方的朋友看了我的畫問我「為什麼你畫得天地總是二大塊變化不大的色彩?」他們不解,我帶他們到草原上採風。他們見到草原後,驚呼!原來草原是這麼遼闊、壯美。他們終於理解了我草原風情畫的內涵了。

每一幅作品都飽含了我對草原的真情感悟。

作品《參賽》:每年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節日盛會。賽馬是那達慕大會上主要體育項目之一。馬的精神已成為蒙古民族不朽的圖騰,蒙古人以及他們先人的歷史和文化都是誕生在馬的背上,擁有著無數動人的傳說和史詩。馬也是草原畫派重要的創作主題。我畫的馬的身體剽悍圓潤,眼神靈動,似乎超脫畫布而成為一個活靈活現的夥伴,他將陪伴主人馳騁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表現了蒙古人民崇尚英雄和自由的品質。

作品《父愛》:我在創作這幅作品時,強烈的父愛一直伴隨著我。父愛深沉而寬廣,父愛如山,高大威嚴。父親為出行的兒子備好馬鞍,遠行的兒子承載父親的希望。父親是兒子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兒子的行程。父愛是我這幅畫的主題。我用寫實手法表達我對父親的懷念。

作品《蒙古漢子》:有一首歌詞是這樣唱的:「你在氈房裡出生馬背上成長大,你的臉龐印記著祖先的輪廓,你的身軀流淌著英雄的血液,你是草原一座歷史的豐碑、你勇敢、堅毅。寬厚、坦城,你是草原的脊樑,你慷慨豪爽、淳樸善良」。這首歌表達了我畫這幅畫的初衷和我對蒙古漢子的認識與理解。我用寫實的手法致力於表現蒙古漢子樂觀、豪爽、愛憎分明的性格特點。

蒙古族有著「天人合一、天神合一」宗教信仰理念。我畫《聖歌》時,把這種理念滲透到我的畫中,使畫面增加了神秘感氛圍。勤勞的蒙古族夫妻在茫茫的雪地上穿行,在廣袤的草原上放牧著羊群,一路唱著豪邁而悠揚的草原長調。我用真誠的畫筆描繪他們的生活,讚頌他們。

《力士?金剛》是那達慕大會上的搏克手。搏克是草原游牧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晶,是集力量、技巧和勇敢為一體的體育項目,也是蒙古人聰明和智慧的展示。在摔跤時,搏客手像雄鷹、像大力士,像佛教中的金剛。我畫這張畫時,探索在造型上用誇張和平面化的手法來表達我的感受。於是,我把天地用紅綠對比色進行處理,使畫面更富於激情和浪漫的色彩。不拘泥細節,重點表現搏克手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現代體育精神。

物質文明對現代生活的衝擊所帶來的焦慮,促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開始尋找精神家園。這種普遍的精神尋根之旅,帶動原生態的草原成為人們嚮往的精神家園,也使得當代以草原為主題的油畫創作呈現出一種迷人的特質。其中,對自然力的敬畏,對英雄的崇拜,對信譽、友情的珍重,對駿馬、牛羊的眷戀等,對物質生活的反思,對人類生存的探索,均簡單而有力地呈現在畫布上。或表達草原人民粗獷而深情的性格,或體現草原人民與天地爭鬥的不屈的悲壯,或用超現實手法表現蒼穹下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像。既符合大眾審美意識,也符合收藏家們的需求,同時也具有學術鑒賞價值。

我的根在草原,我的文化在草原,我骨子裡流淌著蒙古人的血液,蒙古草原的風情畫是我創作的永恆主題。

父愛

蒙古漢子

聖歌

陽光下

微信名稱: 文藝生活

電子版總代理: 龍源期刊網

中國知網資料庫收錄

郵發代號: 42-6

零售價: 29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藝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