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沒有解剖學基礎,診病能準確嗎?

中醫沒有解剖學基礎,診病能準確嗎?

小編導讀

小編平日里和學習西醫的朋友談論起中醫,常常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人之病變根本在於組織、器官、細胞等發生異常,而當初中醫的建立,沒有解剖基礎,或者說不重視解剖,對以實體為主的「形下」的部分缺乏研究,從而沒有形成對人體結構的客觀認識,這在診病時怎能做到明確診斷?因為中醫不知道病變所在部位。」對此,小編引用張德英老師的文章,這樣對他們說——

所謂「中醫學的創立,沒有解剖基礎」這是一種認識誤區。事實上,中醫是有解剖基礎的,尤其是對於大體解剖,中醫原本是了如指掌的。「解剖」這個名詞,本身就是中醫創造的。《內經》有言:「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切循度量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中醫是解剖的鼻祖,怎得反說中醫不講解剖了呢?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文獻中也可佐證中醫對解剖的明曉。比如「率谷」這個穴位的命名。率,就是縫合衣、布之邊的意思。谷,乃兩山之間,此指兩骨之間,確切地說指頂骨與顳骨之間,古代醫家看到了兩骨之間有曲線的紋理,如同縫合衣、布之邊的樣子,故將其命名為「率谷」(參見2002年12月《中國針灸》「率谷穴音義之我見」)。此外,行間穴的命名體現了古代醫家對人的足部骨骼數目的清晰了解(參見2001年4月《中國針灸》「關於行間穴的音義」)。

中醫熟知人體的解剖,但中醫並不像西醫那樣單純按解剖診斷疾病,也沒有無窮無盡地一直向微觀研究下去。怎樣能更簡捷地把握人體,把握健康,把握疾病,這是中醫的著重點。與孤立地看待某一部分器官、組織的結構,分析其各自的功能相比,中醫更重視人體各部位的功能聯繫。比如,肺這個臟器屬於西醫的呼吸系統,它與皮膚和大腸並不屬於一個系統,也未發現特殊的聯繫,但中醫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了這種功能相關性:皮膚和肺一樣,都是人體與外界的重要交換場所,都具有將人體的熱量散透於外的功能,這稱為「肅降」(主要指肅,清肅),將一些入肺的藥物如桔梗、杏仁、蘇葉等給與人體後,內對肺有特殊的效果,外對皮膚同樣具有特殊的效果;皮膚和大腸一樣,都有人體排出濁物的重要功能,這也稱為「肅降」(主要指降,清降),將一些入肺的藥物如桔梗、杏仁、蘇葉等給與人體後,上對肺有特殊的效果,下對大腸同樣具有特殊的效果。

中醫所以沒有無窮無盡地一直向微觀研究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聰明的古人早就明白「微觀是沒有窮盡的」這一道理。《莊子》就曾說過,一尺長的木棍,每日分開一半,是沒有完的。說什麼「宏觀」「微觀」,宏觀沒有窮盡,微觀也沒有盡頭。「觀」不在宏與微,只要能說明問題,能解決問題(在醫學方面就是能說明生理,譬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運用於醫療就是能達到解決病痛的目的)就是關鍵的目的,不一定去追求更加微觀。

我們聰明的前人之所以沒有在微觀上發力,沒有向著無限的微觀方向糾纏下去,還因為我們的中醫發現:人體最重要的是功能,而一種功能的實現必須依賴眾多的組織、器官共同參與,譬如吃飯,不僅要牙齒好,還要食道暢;不僅食道暢,還要胃蠕動好;不僅胃蠕動好,還要血循環好;不僅血循環好,還要排便通暢,還要精神狀態好……這諸多環節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吃不好飯。在人體的功能方面既然聯繫如此廣泛,在疾病方面也往往是症現多元——病人的疾病往往不是單一個解剖點的病變,往往是同時具備許多個點、線的變異。一般地,患者來診後經常都是主訴諸多癥狀,這諸多癥狀往往反映了西醫所說的數種、數十種疾病。當我們用西醫的方法進行診斷時,往往難以一個一個都診斷清楚。即:診得其一二,忽略其三四——這種情況在西醫的診斷中是普遍存在的。退一萬步說,即使西醫對這個病人的所有疾病完全診斷清楚了,在治療時又往往難以同時拿出針對這多種疾病的方法(尤其是有效的方法、治本的良策),難以找到適合這紛紜複雜疾病的恰當藥物。正因為古人在實踐中發現了這個道理,我們聰明的前賢才創立了一套哲學的模型,在一般情況下,對複雜的癥狀大多都有一條紅線貫穿其全部,對於這些西醫看來眾多的疾病能用一套系統的辦法統籌解決,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招數!而我們今天,竟有許多人圍於當代科學的認識之內,理性退化,陌生了傳統的妙道,實屬炎黃的不肖子孫。這些人既不能明前賢之妙理,又自以為是地(或異想天開地)想拋棄這種高妙方法而另起爐灶。可惜的是,想入非非了多年也始終沒能設計出更好的、超脫現有中醫理論的方案。他們既無力另起爐灶,又不肯虛心學習古賢,終是自以為是,以致終生無所成就,實在是可悲!

所以說,中醫從解剖起步,但經過了臨床實踐的升華,涅槃以後已經超出了西醫的解剖視野,達到了有形之上的無形高度,這正是古代聖賢大智慧的體現。我們怎能以短視之目光,笑古人遠見之卓識。那種囤於解剖而小視中醫系統論病者,無異於井底之蛙曬蛟龍之騰空,蒿蓬問雀譏鴻鵲之飛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名醫辨證賞析——真寒假熱四例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