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張慰軍:我的父親張樂平③|張志萍

記憶|張慰軍:我的父親張樂平③|張志萍

新中國公映的第一部電影是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

電影《三毛流浪記》攝製組合影(左起第7人為張樂平,1949年4月)

1949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將張樂平的系列漫畫《三毛流浪記》搬上了銀幕。

影片像漫畫所描繪的那樣,主人公三毛流落街頭,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過三輪車等等。後來,被一位貴婦人收為養子,讓他學習許多上流社會的禮節,並為他舉行了雞尾酒會。三毛不滿意貴婦人家的荒淫和虛偽,糾合一群討飯的小夥伴,衝散了酒會。然後披上破麻袋,又回到流浪兒童中去。電影風趣詼諧,笑料層出不窮,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和不平。該部電影也是中國電影史上唯一一次「眾星捧月」盛況——趙丹、上官雲珠、吳茵、黃宗英、中叔皇、孫道臨、魏鶴齡、項堃、奇夢石等當時上海灘的大明星都來給小小的「三毛」當配角跑龍套,有的人甚至只有一個鏡頭。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在上海公映的影片,電影《三毛流浪記》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經典。

電影《三毛流浪記》海報之一(1949年9月)

張樂平說:畫圖,膽子要大;做人,膽子要小

漫畫被一些所謂崇尚正統的人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他們所推崇的畫種排名是:油畫、國畫、版畫、連環畫、年畫、宣傳畫,而漫畫卻不在其中。而張樂平一生卻對此樂此不疲。

甚至有人認為,畫漫畫的人不講究解剖、透視,實際上,張樂平對此是相當的講究。在他的寫字檯上,有兩本書他是常年放著、經常翻看的書籍:一本是吳道子的白描人物手卷《87神仙卷》,還有一本就是耶諾·布爾喬伊的《藝用人體解剖》。這兩本書,對人體的器官、手腳長度、黃金比例等有比較清晰的解釋。

著名畫家戴敦邦說:張樂平畫人可以從畫腳開始,造型能力相當強,全面,獨樹一幟,給我們畫畫的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張樂平總是很謙虛地說,我沒受過正規教育,希望跟大家的交往中能得到學習和啟發。著名畫家黃永玉說,像張樂平這種造型能力,很少有這樣的,幾乎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做到。

有人給張樂平定位為「兒童漫畫家」,他表面上認可,內心其實並不服氣。因為除了兒童畫,他在其他領域,如原解放日報總編輯丁錫滿所說的,張樂平是畫壇多面手。他不僅畫三毛,也不僅畫漫畫,他也畫連環畫,畫宣傳畫,甚至畫國畫。我看過他畫國畫,寥寥幾筆,蝦呀蟹呀便跳躍於紙面,橫爬在桌上。

《特寫》封面(1937年2月25日《特寫》)

1941年張樂平用一支排筆畫了一幅自畫像,曾經和他在一起的朋友說,看了他的自畫像,真正覺得張樂平是很有想法的一個人,如果不是堅持畫漫畫的話,他很可能就是中國的畢加索。這幅畫現在掛在張樂平的家鄉海寧張樂平紀念館。

那時候張慰軍畫速寫,張樂平一直認為他膽子太小,不夠大。張樂平反覆說,畫圖,膽子要大;做人,膽子要小。完全寫實的東西今後是站不住腳的,它還是要有變化的。那時候張慰軍小,還不懂其中的真諦,現在看了他的作品,發覺其是落一筆是一筆,相當的不容易。

(待續)

上海紀實

華語文學網出版

《上海紀實》為專註於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傳記文學的電子期刊,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主管主辦,依託華語文學網每季度末出版,其微信公眾號內容亦由華語文學網負責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紀實 的精彩文章:

親歷|相約珠峰④|張帆

TAG:上海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