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豐源老師論文《心智障礙導致的婚姻問題分析》發表

包豐源老師論文《心智障礙導致的婚姻問題分析》發表

【摘要】現代社會,婚姻的不穩定性升高。個體面對婚姻問題時,往往乏力而備受痛苦。個體的婚姻問題進而引發社會層面上的穩定與發展問題。解決婚姻問題的根本在於個體心智的健全與成熟,因此需要找到一條突破個體心智障礙,走出情緒化的解決路徑。本文從心智角度出發,深刻分析了婚姻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並給出了對應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心智障礙 婚姻問題 情緒化 喚醒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情感需要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同時心智並沒有發展到成熟穩定的階段,因而出現了很多年輕人難以走入婚姻或者走入婚姻後又容易離婚的狀況。據2015年的人口統計年鑒顯示,從1990年到2014年粗離婚率由0.69‰上升至2.67‰。在這個過程中,粗離婚率一直是呈現上升狀態,並未反覆。

婚姻穩定對於社會和個體都具有重要意義。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婚姻穩定對於社會安定可以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同時,穩定的婚姻對於夫妻雙方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必需品,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婚姻問題並非是無解的,本文致力於從心智角度解讀導致婚姻問題的原因,並提出突破心智障礙的方法和途徑。

  一、婚姻問題背後的心智障礙

1、婚姻問題的內涵

本文所討論的婚姻問題包括兩類,以婚姻為中軸的時間順序來劃分:一類是無法走入婚姻;二是婚姻生活不幸福,進而導致離婚、情感創傷甚至疾病等。

導致這兩類婚姻問題的原因大概都可以歸納為經濟壓力和情感壓力兩項。對於無法走入婚姻的人來說,在經濟壓力上可能是沒有準備好婚姻生活所需的資金,尤其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將結婚和房子掛鉤的情況下;情感壓力上多是感情生活不順暢,難以找到和自己在感情上相匹配的異性。

對於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人來說,有研究1顯示城市居民中累計26.6%的婚姻處於倦怠狀態之中,經濟壓力和情感壓力均能正向預測婚姻倦怠,婚姻倦怠又可正向預測離婚意向。現代社會進入多元化價值共存的狀態,夫妻雙方在婚前價值觀念可能已有所不同,婚後伴隨著事業、生活狀態的變遷,又進而會演化出新的價值衝突。價值衝突導致對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各不相同,進而帶來家庭矛盾頻發。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講,對於生活質量普遍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男性在不能滿足這些經濟或者情感需求時,就會給女性帶來生活不幸福的感受。這種沒有被滿足的生活期待,就會成為問題生髮的矛盾點。

2、心智障礙對婚姻的作用機制

心智障礙是指個體對過往經歷沉澱和存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對於周圍人、事、物的錯誤認知和看法,並會進而導致矛盾化、情緒化的反應和行動。心智障礙的形成多來自於內在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受到創傷性事件刺激時出現失落、鬱悶、悔恨、憤怒等感受後建立的主觀認知行為。這其中都會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刺激。

以本次個案研究中的梁女士為例——她才貌兼備,但多次戀愛無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無法接受男性接觸自己的身體,只要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她就會本能的動手打男朋友。對於這個行為,她無論怎麼從理性上壓制都無法克服。這種情況就是存在心智障礙的表現。也就是說,在個體記憶中存在著跟此情景相關的記憶,而且這個記憶深深烙印在個體的內心中,以至於個體無法從意識上進行控制,只能跟隨著記憶中的情境做出本能的反應。

在為梁女士處理心智障礙的過程中,她隨著引導進入潛意識狀態後,回憶起自己和父親的一段經歷:當時只有6歲的她,在家獨自玩耍很久後終於等到爸爸回來了,可是當她高喊著「爸爸回來了」,迫不及待的撲入爸爸的懷抱時,爸爸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抱起她,而是帶著陰鬱吼了一句「滾」,並且一腳踢到了她的左胸口上。年幼的梁女士左胸非常痛,當即大哭起來。但是當時爸爸沒有關心她,只是大聲斥責,這個記憶就是梁女士形成對男性抗拒的心智障礙的由來。

個體在幼年時期,意識思考能力比較差,不會分析爸爸做出這樣舉動可能存在的原因,只會關注到當下疼痛和失落的感受。尤其是當身體極度疼痛,並且內心非常難過的時候,人的意識通道往往會關閉,進而會任由與潛意識相關的內容進入自己的心智中。比如當時看到的父親陰鬱的表情、耳朵聽到的父親的怒罵、身體感受到的父親毆打的疼痛……這些眼、耳、鼻、舌、身、意所收集到的信息會像一個文件包一樣存儲進心智中,讓個體形成「男性觸碰會傷害自己的身體」的心理暗示,進而會在以後的兩性接觸中,產生本能的抗拒甚至攻擊性行為。本文會在第三部分提出對於梁女士心智障礙的治療方法和效果。

由此可見,心智障礙是個體無法通過意識和理性進行克服的。因而當婚姻關係或者感情關係中的雙方存在著心智障礙的時候,彼此即使認識到這些行為對對方造成的感受,但卻又往往無法克服自身的問題。心智障礙對於婚姻問題的作用機制可以從兩方面來予以分析。

一方面心智障礙會導致潛意識和意識的衝突。在正常的婚姻關係中,個體希望獲得情感上的需要,能夠得到尊重、關愛等。但是因為心智中的障礙,往往導致個體的潛意識會把一些需求進行包裝,加入到對婚姻因素的衡量中。比如面對經濟壓力時,很多人其實需要的不是婚姻,而是一種安全感。因為內在安全感的缺失,所以需要在經濟上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因此這樣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是感情導向的,而是以安全感導向的。當另一半無法保持強有力的經濟狀態時,個體就會感到安全感的喪失乃至匱乏,因而會背離這一段婚姻,進而尋找另外的安全感載體。

而當面臨情感需要的時候,這種內在的恐懼和不安就會表現的更為直觀。很多出現婚姻問題的人根本上是忘記了婚姻的真諦在於付出和共同努力,於是就會不斷地索取,很難在感情或婚姻中積極的付出。也許另一半在某種限度內可以忍受這種索取,但是沒有回饋的愛是無法長久的,最終都會導致問題的爆發。出現外遇無論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都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傷害。但是如果一味從受害者角度思考問題,無益於當事人走出外遇帶來的創傷和改善原有婚姻或者開始新的情感生活。

從心智的角度來說,我們內在的思想會帶來生活的變化。也就是說,當生活發生變化時,也許在我們的內心中早就有某種潛意識的暗示或者引導。當一方對於情感的需求變高,但同時沒有學會付出只是索取的時候,另一方在對方身上無法滿足愛的需求,就會在另外的個體身上尋找。而這種感情上的破裂出現時,「受害者」的角色往往會進入否認、憤怒、憎恨等新的情緒中,加劇自身原有的心智障礙,不斷向自己的心智中填充剝奪感。這時候,只有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內在的心智障礙,才能夠找到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無論是挽救一段婚姻還是走向另一段婚姻,這都是保證自己今後健康生活的開始。

另一方面,心智障礙會導致個體的情緒化。正如前面所述,心智障礙是不受控制的,會在個體經受類似情境時自然生髮出來。所以很多夫妻在相處中情緒化的行為,其背後基本都有著潛意識障礙的作用。「以衝動、變化無常和消極為特徵的高情緒性會增加夫妻間的衝突,破壞夫妻的良性互動,使夫妻對婚姻的消極體驗增多,情緒性人格特質對婚姻具有破壞作用。夫妻雙方均為低情緒性特質的夫妻婚姻質量最好,而高情緒性特質的夫妻婚姻質量最差。」2另一項研究表明,「夫妻個性相似或互補與婚姻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繫, 具有情緒穩定、善於溝通和適當掩飾等特質的夫妻其婚姻質量較好」3。「通過對離婚訴訟夫婦與對婚姻穩定的夫婦配對對照研究表明,離婚訴訟夫婦均具有情緒不穩定的個性特徵較突出, 尤以訴訟者( 原告) 明顯, 是影響婚姻穩定與滿意度的因素之一。」4

二、婚姻問題對於個體和社會的影響

從身心兩個角度來說。一方面會成為新的心智障礙的來源;另一方面會導致疾病。

對個體來說,婚姻問題會對身、心兩個方面產生影響。從心理角度來說,婚姻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會導致彼此產生新的情緒,不論是冷戰還是爭吵的夫妻,都會產生顯性和非顯性的情緒,諸如憤怒、受傷、失落、抑鬱等。雖然成年人的分辨能力較孩童有很大提高,但是感情對人的傷害往往是深刻的,個體會再次記住這些受傷害的過程,形成內在新的心智障礙。也就是說,舊疾未除,又添新傷。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情侶或者夫妻經過一次爭吵後,得到了某種和解,之後還會爆發類似的問題,甚至爆發的周期越來越短,程度越來越強烈。再比如受過離異創傷的男性和女性,都會在內心中對婚姻產生新的衡量,或者是害怕走入新的感情,或者是對生活幸福美好的期望降低,這些都不利於今後的生活。

有研究對「255對中年夫妻進行了婚姻質量與心理癥狀關係的調查和分析,發現長期的婚姻生活在夫妻之間會產生心理的相互感染,並對雙方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且對妻子的影響尤甚。」5反向來說,「婚姻特別是高質量的婚姻,是緩解外部衝擊和風險,保護心理福利的重要屏障,而且婚姻質量對女性心理福利有更強的保護功能,婚姻狀況對男性的保護功能比婚姻質量更顯著。」6

由此我們可以繼續分析婚姻問題對個體的身體影響。很多婦科疾病,諸如子宮肌瘤、乳腺疾病等,其本質上都是情緒病。當女性長期處在不幸福的婚姻狀態中時,情緒會持續的攻擊其身體,日積月累形成身體疾病。對於男性來說,這種身體疾病可能並不如女性明顯,但也並非不存在。因為情緒會影響每個人身體的氣血運轉,導致身體中出現氣血堵塞或者是失調,從而為其他疾病的產生埋下隱患。

從社會角度來看,婚姻的不穩定對於個體所在的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婚姻的不穩定帶來社會基本構成單元的不穩定,從而給社會的安定增添某些不確定性因素。而細化到個體所在的大家庭來說,婚姻出現問題一是會對父輩乃至祖父輩的影響,帶來某種心理焦慮和身體焦慮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對後代的成長教育,尤其是情感生活,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

在個案中的一位女士離婚後依然感情生活不順。在進行心理喚醒時,她最深刻的記憶是自己的父親在與母親吵架過程中毆打母親的事情。對於她來說,父親在自己內心中一直有著非常好的形象,但是經歷了這次發怒到毆打的事件,以父親為代表的男士形象在她心裡產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內心開始失去安全感,形成了對男士的不信任感和美好的感情不會有好的結果的心智障礙。這樣的認知致使她一而再的在感情中受挫。這個案例在一個側面反映了成年人婚姻問題對於家庭中的孩子的深刻影響。

三、獲得幸福婚姻的途徑

婚姻生活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如此之大,因而獲得健康幸福的婚姻是個體生命中一項重要的課題。但是帶有心智障礙的個體,往往難以靠自身的意志走出困境。認知領域的心理治療,強調「調動諮詢者價值觀中對婚姻的積極應對因素,指導諮詢者對現實問題的態度及應對技巧,緩解諮詢者的無助、憤怒、焦慮、抑鬱、絕望等負性情緒」 。這一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求助者的婚姻狀態,但往往不持久,會出現反覆。因而,本文提出的解決途徑是從改變、突破個體原有的心智障礙這個角度入手的。

回應前文提到的梁女士心智障礙的問題。在處理該問題時,本文作者採用了「喚醒法」——即引導對方進入潛意識狀態中,講出導致現在問題的情緒記憶,並徹底釋放當時的情緒,疏通心智中淤堵的部分,進而化解現在的情緒或認知問題。在效果上,這樣的處理後,梁女士對於美好感情和婚姻的期待和潛意識中對於男性的認知統一起來,從而改變行為上的矛盾性。當整個過程結束後,梁女士逐漸平靜下來,長呼一口氣,身體也放鬆了。正是經由這件事情,她認識到了是父親一個無意識的舉動,給自己造成的巨大心智障礙,化解了內心對於男性的排斥和抗拒。大約半年之後,梁女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姻中的心智問題、情緒化大都可以找到在童年經歷中類似的記憶。通過「喚醒」這類記憶,並回到事情發生的原點進行清理,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個體的情緒障礙。該方法不是通過壓制個體的意識,在理性上控制自己來實現問題的解決,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個體的認知,實現意識和潛意識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城市居民的婚姻倦怠狀況與婚姻壓力_離婚意向_李藝敏

2夫妻的人格特質及匹配類型與婚姻質量_王中傑

3夫妻個性組合與婚姻質量_程灶火

4個性與婚姻質量_100對離婚訴訟者配對對照研究_李凌江

5中年夫妻心理健康水平及與其婚姻質量的相關分析_賈黎齋

6婚姻與心理福利的性別差異性分析_劉慧君

7中年婦女婚姻問題心理治療22例分析_王子祥

《環球人文地理》雜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學21世紀人才報社主辦,國際刊號ISSN 2095-0446,國內刊號CN50-1203/K,郵發代號78-135。本刊萬方,維普,龍源期刊網收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智家園教育 的精彩文章:

心與境的管理

TAG:心智家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