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墳累累 巨冢綿綿:尋訪洛陽東漢南兆域帝王陵

高墳累累 巨冢綿綿:尋訪洛陽東漢南兆域帝王陵

東漢總共有十二位帝王,五位皇帝葬於漢洛陽城北的北邙山上,稱為「邙山陵墓群」;六位皇帝葬於漢洛陽城南的伊河南岸,稱為「洛南東漢帝陵」或「南兆域」。2017年12月30日下午,我和家人開車專門來到洛南東漢帝陵區,先後尋訪多座帝陵級別的墓葬——

根據文獻的記載:明帝的顯節陵、章帝的敬陵、和帝的慎陵、殤帝的康陵、質帝的靜陵、桓帝的宣陵都在洛南東漢帝陵區內。但是,由於文獻記載的簡略,加上人為和自然的破壞,東漢南兆域內星羅棋布的帝王陵墓,已經難以「對號入座」了。這裡高墳累累,四處巨冢連綿,可惜沒有人知道下面埋的是誰?

因此,雖然我多次前往北邙山上的東漢帝陵,但是對南兆域內的「無名冢」沒有任何興趣,直到閱讀了王竹林和趙振華所寫的《東漢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一文,才勾起本人前往南兆域一游的興趣。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不僅考證了每一座帝陵的具體位置,而且形象地繪製出這些帝陵的分布圖。於是,我按圖索驥,利用一下午的時間,到達了所有六座帝陵區。

「洛南東漢帝陵」已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於偃師市的龐村鎮、寇店鎮、大口鄉、高龍鎮、顧縣鎮等地。接下來,我按照自己的遊覽順序,為大家展現——

1、明帝劉庄顯節陵

漢明帝劉庄是入葬南兆域的第一位皇帝,所以佔據這裡最尊貴的位置。過去人們誤將北邙山上的「大漢冢」當做漢明帝的顯節陵,如今已經證明那裡是漢安帝劉祜的恭陵,那麼真正的顯節陵在哪裡呢?

在寇店鎮李家村周圍,可以到十餘座墓冢,它們以李家村西南的大冢為中心,南至寇店村,北至九賢村。根據文獻記載和堪輿學理論,這裡位於東漢南兆域最顯赫的位置,結合入葬此地的帝王世系,初步判斷為漢明帝顯節陵及明德馬皇后和陪葬大臣的陵區,但無法確定哪一座是真正的顯節陵。

我們開車自北向南進入李家村,周圍的田野被民房遮擋得嚴嚴實實,沿著公路向西離開村莊,一座大墓隱隱約約地出現在房屋的包圍之中。在十字路口,順著新修的公路向北,一座低矮的墓冢出現在路邊,我登上這座墓冢,向東眺望那座大墓,周圍實在沒有靠近那裡的路,於是我拍下一張照片就匆忙離開了。

2、桓帝劉志宣陵

桓帝劉志是東漢第十位帝王,乃章帝的曾孫,輩分高於質帝,所以沒有從葬於質帝,在南兆域內另闢陵區。有人認為北邙山上劉家井村的大冢是桓帝宣陵,清代的龔松林立碑於此,但是其實根本沒有依據。真正的宣陵在哪裡呢?

在大口鄉經周村和周寨村之間有一片墓冢群,周寨村正南的一座墓冢,長約56米,寬約55米,高約12.5米,外觀呈覆斗形,頂部邊長約24米。它是這一片區域里,規模最大的墓冢,周圍環繞著多座小冢,顯然是一個獨立的帝陵區。參考周圍其他帝陵的位置,這裡與它們相去甚遠,所以可能是宣陵的陵區。

離開顯節陵的陵區,我們前往南面山中的水泉石窟一游,隨後繼續尋訪東漢帝陵。到達經周村向北,路邊可以看到一些小墓冢。繞過寧村之後,宣陵就出現在路西側的田野中,東南邊還有一座不小的墓冢,在廣闊的田野里相互輝映。

3、章帝劉炟敬陵

章帝劉炟是東漢第三位皇帝,乃漢明帝劉庄第五子,共在位十四年,三十三歲駕崩。過去人們將北邙山上的「二漢冢」誤認為是漢章帝的敬陵,如今已經證明那裡是漢順帝的憲陵,那麼真正的敬陵在哪裡呢?

在南兆域的顯節陵東北,白草坡村南側一公里處有一座巨大的漢冢,東西長約96米,南北寬約93米,高約10.5米。作為漢明帝之子,漢章帝死後應該埋葬父親陵墓的旁邊,所以這座墓冢很有可能是漢章帝的敬陵。

離開宣陵之後,在周寨休息了一會兒,才繼續向西尋訪帝陵。路邊不時可以看到規模較大的墓冢,由於介於宣陵和敬陵之間,所以很難區分屬於哪座陵區,有一些甚至可以堪比帝王陵墓。但是,當白草坡的大墓出現在道路左側時,我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它是我此行見到氣勢最宏大的一座帝陵,周圍被一圈圍欄環繞,傲然矗立於田野之中。

4、和帝劉肇慎陵殤帝劉隆康陵

和帝劉肇是東漢第四位皇帝,乃漢章帝第四子,在位共十七年,二十七歲駕崩。過去人們把北邙山上的「三漢冢」當做漢和帝的慎陵,如今已經證明那裡是漢沖帝的懷陵,那麼真正的慎陵在哪裡呢?

在龐村鎮新彭店以東,高樓鎮火神凹以西,高崖村以南,閻樓村以北,分布著大大小小十餘座土冢。1993年,在這裡發掘的一座西晉墓葬中,出土一件東漢張禹的墓碑。他是漢和帝和殤帝時期的名臣,碑文中寫道:「度宅成陽,左陵之濱。」有學者據此認為這裡東西比鄰的兩座大墓,分別是漢和帝的慎陵和漢殤帝的康陵。

在《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中記載:延平元年「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於慎陵」,李賢注曰:「在洛陽東南三十里」。如今,這裡西北距離漢代洛陽城約12.5公里,與文獻中的記載範圍相當,所以慎陵應該就在此範圍內。

殤帝劉隆是東漢第五位皇帝,乃漢和帝劉肇的少子,登基時才滿百天,剛剛一歲就夭折。在《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中記載:延平元年九月「丙寅,葬孝殤皇帝於康陵」,李賢注曰:「陵在慎陵塋中庚位。」也就是說,康陵緊挨著慎陵,並且在它的東北方向。

四點多趕到閻樓村,太陽已經緩慢西下,由於村中的道路狹窄,加上高壓電線、鐵路高架和高速公路的阻隔,實在沒有時間靠近墓冢。於是,只能在207國道的路邊,遠遠眺望這對父子皇帝的陵墓,墓冢規模並不大,夕陽中頓感凄涼。

5、質帝劉纘靜陵

質帝劉纘是東漢第九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八歲即皇帝位,九歲便被毒死。質帝和沖帝同輩,無法從葬沖帝,所以質帝又埋入南兆域內。但是,他的靜陵到底在哪裡呢?

高龍鄉逯寨村西南,有一座高大的墓冢,北面緊鄰310國道,當地人稱「架子冢」。北側約60米處,還有一座較小的墓冢,當地人稱「太子冢」,應為前者的陪葬墓。《帝王世紀》中記載:靜陵「在洛陽東,去洛陽三十二里。」這裡距離漢洛陽城13.4公里,與文獻中的記載基本吻合。

此次尋訪東漢帝陵,最後一站來到靜陵,這裡緊鄰公路,交通非常方便。靜陵的外觀呈覆斗形,南北長約86米,東西長約64米,高約10米。至此,洛南東漢帝陵的幾大陵區,我就基本全部到達了!

我手捧著《東漢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在洛南東漢帝陵區風風火火地跑了幾個小時,雖然到達文中標註的所有帝陵,但不得不承認:這篇文章確實已經過時了!

2006年至2007年之間,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和偃師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曾經對洛南東漢陵區進行調查、勘探和發掘。他們在白草坡村東北發現一座被夷平的大型封土墓,以及規模宏大的帝陵陵園,證明這裡可能是一位帝王的陵墓。

對所謂的「慎陵」和「康陵」進行考古勘探之後,發現這裡的七座封土墓規模小,與帝王級別的陵墓相差較大。除此之外,它們集中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範圍內,應該是東漢時期流行的家族墓地,真正的慎陵和康陵可能在白草坡周圍的大墓中。

儘管如此,這篇《東漢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還是有很大的價值。它不僅對洛南東漢帝陵區內的墓冢進行系統梳理,而且將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高度總結,尤其是對每一個帝陵區進行考察和繪圖,成為開啟東漢南兆域皇陵研究的一把鑰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中拍客 的精彩文章:

藍田猿人遺址:陝西歷史從這裡開始

TAG:關中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