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墨淋漓抒胸臆,寫盡江南無數山:簡論吳傳麟山水畫藝術成就

水墨淋漓抒胸臆,寫盡江南無數山:簡論吳傳麟山水畫藝術成就

【編者按:為紀念吳傳麟先生逝世十周年,展示其在中國書畫領域的貢獻和成就;弘揚他堅持以民族傳統繪畫為根基、廣收博取、兼容並蓄、並以大眾喜聞樂見為宗旨的藝術創作精神,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協辦的「中國當代名家——吳傳麟作品陳列展」暨學術研討活動,於2017年12月26日至2018年1月25日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舉辦。】

中國傳統山水繪畫傳承數千年,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歷代名家,人材輩出,如天河星漢般光輝璀璨,為後世畫家留下了無數可資借鑒的寶貴的繪畫理論和筆墨技巧。然,後之人學者甚眾而姣姣者僅得其一二。何也?不得其法也。清苦瓜和尚畫語錄雲:「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也,得筆墨之法者,山川之飾也。知其飾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質而非法,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獲於一,一有不明,則萬物障。一無不明,則萬物齊。畫之理,筆之法,不過天地之質與飾也。"所以有成就的畫家,必能運用前人的畫理畫法,善於師法造化而運山川之氣脈,使自已的精神與筆墨與山川神遇而跡化,故能貫暢山川之形神,得天地造物之質與飾,進而點染出畫中山川之神韻。吳傳麟先生,即深諳此道也。先生少小時即有繪畫天賦,中學時,又得力於劉魯生、黑伯龍、關友聲等諸多山東畫壇名家的悉心指點,奠定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及長,考入中央工藝美院,又先後受教得益於雷圭元、龐薰琹、陳叔亮、張仃、吳冠中、白雪石等名師大家,沃土滋潤,獲益非淺。尤其後來遇到李苦禪先生,先生對這位勤奮好學的青年格外關愛有加,不僅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而且教之以人品即畫品的道理。後來,儘管遭遇十年文革的磋跎歲月,學非所用,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八十年代初期,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擔任美術編輯,雖然審閱工作艱辛勞累,但仍令他興奮不己,必竟如魚歸江河,可以暢遊於自己的藝術天地之中了!傳麟先生極為勤奮,不肯放縱少許光陰。這位生於山東,又在中央工藝美院飽受藝術浸淫的江北才子,對祖國的江南河山極度鍾情,每到江南出差,必要想方設法遊歷當地名山大川,畫了大量寫生稿,汲取江南的山川靈氣,把它深深溶入到自己的筆墨之中。每到一地,工作之餘,再忙再累,也要堅持寫生,往往積稿盈尺。美麗的江南風光,使他對善寫江南風景的金陵畫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江南名家傅抱石、宋文治、魏紫熙,嶺南畫派的關山月、黎雄才諸先生的暢酣淋漓,充滿了江南風韻的畫作,對他後來的繪畫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繼承前賢,師法造化,吸納百家之長為我所用,然後創新出奇自成風格,成為傳麟先生的畢生追求。這也是他的繪畫藝術能打破陳規,標新立異,取得很高藝術成就的必由之路。仔細閱讀傳麟先生的繪畫精品,你往往會被一種強大的藝術氣場所震攝,所感動,如夢如幻,如身臨其境。我們試分析他的幾幅作品,感受一下傳麟先生通過藝術筆墨所給於我們的令人心靈震撼的藝術感染力。

「春風又綠江南岸」,這是傳麟先生常畫的題材之一。「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句子出自北宋時宰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中的第三句。全詩為「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成詩的時間大約在公元一O七四年前後,彼時王安石改革新政受挫,被迫罷相返回故里,路經瓜洲過江時所寫。詩中表現出作者對早日返回故鄉的思念和渴望之情,全詩語句不加矯飾,清新純樸,真情流露,是流傳千古的名詩。但這首詩妙就妙在它又是一首著名的推敲詩。據說王安石寫此詩時吟到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時反覆用了"過"、"滿"、"到"等幾個字,反覆推敲,最後才確定用"綠"字。這一個"綠"字果然用的極佳極妙!盤活了全詩,增添了滿目新綠的江南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機。確為畫龍點晴之筆。傳麟先生一生飽讀詩書,國學功底極深,故能深切領悟作者的詩中意境,在他的傳世畫作「春風又綠江南岸」中,採用深遠構圖的方法,以綠色鋪墊全景,筆墨縱橫,鋪開寫去,將生機勃勃的江南初春景色盡收眼底。近處,是崢嶸的江岸巨石,石上有松柏蒼翠,層次分明。這裡的山石皴法以渴筆焦墨的皴擦和淡墨的暈染而成,使畫面蒼厚凝重而又不失江南山水的藴潤靈秀。松柏的點染,似乎還透出絲絲雨露初現的氤氳之氣,較遠處,在山石屋宇的掩映中,山嵐雲氣,流光溢彩,一望無際的新綠一直延伸到天際,江岸邊則是漁舟泊岸,漁家們辛勤勞作的場景。再遠處,則帆影點點,江水遠去,橫無際涯。整個畫面寫實生動,脈胳清析,筆墨沉穩紮實,凝練瀟洒,蒼厚的山石松柏,生機勃發,綿延千里的江南新綠,使畫圖中的空間一派春風蕩漾。傳麟先生對王安石詩意的把握和理解,使讀畫之人渾如置身在萬千山巒溪岸之中,真切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江南美景對自已的心靈蕩滌和親切呼喚。充分體現出一幅優秀作品所產生的巨大的藝術魅力。

再看看「輕舟己過萬重山」這幅作品,這是借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會其意而成的作品。歷史記載,唐安史之亂時,李白曾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被流放夜郎。行至三峽白帝城時忽然遇赦放還。這天大的意外令李白興奮不已,當即決定輕舟出峽,直奔江陵。這首詩應為李白飛舟渡峽時所寫。全詩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此詩一出,海內傳誦,成為千古名篇。由於李白詩作巨大的影響力,歷代許多山水畫家都曾以此詩的意境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但我看到的多為平遠構圖,以傳統筆墨寫出三峽奇峰突兀,江水浩蕩,表現出李白輕舟出峽的愉悅心境。但傳麟先生卻別出心裁,大膽布局,以高深構圖的視角,描繪出三峽的幽深清盪,奇絕險絕之境,這是需要極強的對藝術布局的掌控能力的,非如此,便不能將兩岸猿聲、激浪排空、輕舟越險出峽的意境真實完美地表現出來。中國傳統山水繪畫,如宋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圖」,一點一畫,極為精細,燦爛艷灼,美不勝收,元黃公望之「富春山居圖」,蒼茫簡遠,氣勢雄秀。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畫作師法自然,以我為主,構圖新奇,筆墨縱恣,豪放而寓靜穆,奇險而兼秀潤,對後世影響極大,吳昌碩、張大千、傅抱石,無不以為範本。傳麟先生汲納諸家之長為我所用,以新穎的構圖,大起大落,大開大合的恣縱筆墨完成這幅作品,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範本。現在我們細細解讀這幅作品:讀畫第一眼,便是雄奇偉岸的三峽群峰夾峙撲面而來,山勢壁立,流雲飛動,奇峰高聳,溝壑縱橫。先生以焦墨干皺、披麻、散麻皴法交替使用,以表現出石質的堅硬猙嶸,山腳處,則是茂密的松柏林帶,以體現出雄秀蒼古的三峽風貌和筆墨氣韻。為了表現三峽的高深靜謐,清曠深遠,整幅畫作全以水墨濃淡渲染,而雜以少許三青。於是整幅作品凸顯出氣勢沉雄博大,韻致沉穩肅穆。在畫面里,奔騰的長江只是沉沉一線。然而,通過山勢猙獰奇險,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兩山夾峙中的滾滾江流所激起的巨濤大浪。在此,傳麟先生是在以山寫水,以山之質激發水之形。漁帆遠去,江流無盡,不知大詩人李白在哪一條船上吟詠?

傳麟先生生前對繪畫藝術的摯愛和追求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眾所周知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家中沒有畫案,傳麟先生常常伏身床板作畫,腰酸腿疼從不以為苦。先生的愛女丹旻女士曾說「兒時夜裡睡覺,曾見父親睡夢中常常喃喃自語,手作握筆狀在空中不停地揮寫。」此情此景,直欲催人淚下!

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為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藝術境界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讓我們再讀另一幅畫作「待細把江山圖畫」。這是一幅洋溢著深厚的愛國情懷的鴻篇巨製。整幅畫作視野開闊,氣場宏偉強大。表現出作者在筆墨揮灑間直抒胸臆的開闊胸懷和深沉博大的精神氣魄。畫面近處松濤森森,古寺依山而築,稍遠處則是煙嵐霧氣蒼茫無際,再遠處是連綿不斷的雄峰峻岭拔地而起,長林巨壑,高明委曲,逶迤遠去。畫中古寺以小寫意筆法點出,凝重沉穩,亭台樓閣錯落有致。近山則以濃重的焦墨塊和大散麻皺法奮筆寫出,使山之形,山之勢,山之韻,堅實粗獷而又極富巨山大川起躍奔騰之勢。遠山則是用墨氣氤氳,酣暢淋漓的筆觸,寫出白雲流動,峰巒錯落,橫無際涯的景象。偉哉,壯哉!

細讀這幅作品,會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滿紙煙嵐雲氣,直欲撲面而來。感受到祖國山河的雄奇壯麗,激發起人們奔騰的血液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其構圖雄曠,筆墨多變,姿肆揮灑而從容不迫,畫中山勢雄偉,雲煙浩蕩,氣勢雄渾博大,實乃佳構也!

從以上對吳傳麟先生的作品分析,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評價,他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當之無愧的山水畫大師之一。

首先,他的作品呈現出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且絕不雷同於他人。先生沿習古法,師法造化,又多多得益求教於多位近現代山水大家,從諸多繩墨之規中脫穎而出,形成了我自為我、自有我法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初看他的作品,水墨暢酣,蒼古渾厚。然而細察之,則細節處理,幾無一處不筆墨細膩精到。特別是流水淙淙,林木茂盛之處,逆光流動,穿林而來,泉瀑交錯,光影浮動,把空間的通透感、層次感,處理得精緻之極,神妙之極。這時侯,讀畫之人,真感到自己似乎已置身於這曼妙的景觀之中,靜聽著叮咚的流水聲,呼吸著林泉間清淡潔凈的空氣。吳傳麟先生筆下流淌出來的巨大的藝術魅力,會使每位喜愛他的作品的人都受到深深的感染。近現代國內畫壇水墨山水畫中林木交錯,光影浮動能達到如此意境者,僅見於李可染、傅抱石等少數幾位先生。

其次,畫中六法,最重氣韻生動。明代美學大家董其昌在其畫旨中曾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八十年代初,傳麟先生調入人美社工作,有機會經常到南方各地出差,他藉此機會,得以飽覽江南山水,足跡遍及浙蘇皖鄂及雲貴閩粵一帶。在行旅中,他手不離筆,身不離紙,畫了大量的速寫稿,可以說搜盡奇峰打草稿,閱歷遍江南,這使他深諳江南山水氤氳疏秀,雲煙蘊藉的特點,為他日後的創作累積了大量翔實的素材。所以他的畫作不是空中樓閣、天上仙闕,而是實實在在接著地氣的。我們閱讀他的作品,總感到十分親切,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畫中靈動的氣韻,深深撼動著我們的心扉。

第三,筆墨皴擦是中國傳統繪畫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自古以來的山水畫大師,在繼承前賢的基礎上,又無不掌控著自已獨到的皴染方法,如五代時期關仝的勾雲勾樹皴法,元代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以草籀奇字之法,化繁密的皴法於簡淡,而創作出蒼茫簡遠,氣勢雄秀的富春江景色。再如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在其名作「青卞隱居圖」中,使用了繁密的細牛毛皴法,使畫面氣韻濃郁蒼厚。近代傅抱石先生善使大馬長鋒筆,奮力揮灑出的大散麻皴法,使山石的形質格外粗獷堅凝。傳麟先生汲取眾家之所長,在筆墨實踐中,創造出屬於「傳麟山水」的獨特皴法,即以長鋒用筆,以大量變幻無窮的乾濕線條皴擦而成的堅實的山體,再雜以濃淡不一的墨塊所形成的山石的奇峭凸脊,使整幅畫面沉穩凝重,渾然大氣,密而不實,疏而不空。濃淡渲染,飛雲留白,則根據畫中需求以淡墨為之。房屋造型屋脊高聳,對人們喜愛的徽式民居作了美學處理,使之風格別俱。漁帆農舍則以簡淡筆墨寫出,使整幅作品,既突出了山之形勢氣韻,又有濃淡疏密的畫中空間感。皴法是形成繪畫風格的重要元素,傳麟先生以自己獨創的以大披麻皴疏密縱橫揮灑,復以焦濕墨塊點染皴擦的「傳麟皴"法獨步近現代山水畫壇,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

除山水畫外,傳麟先生的書法和花鳥畫也有其獨到的筆墨特點。且看他的花卉寫意畫「薰風盡花鄉」,畫中的荷花亭亭玉立,在初夏和煦的暖風中輕輕搖曳,荷葉生機勃勃,密密層層,葳蕤而厚重,一望無際,大有「接天蓮葉無窮碧」之意。雖是畫花卉,但整個畫面的水墨洇潤,樸厚中不失通透感。畫面布局大氣,凝重中不失疏秀,在水墨的運用中,揉進了李苦老的筆意。他的長篇書法作品「諸葛武候前出師表」集中地表現出他在繪畫之外的高深的書法造詣。這篇書法,筆勢暢酣,章法隨意,運筆取勢,多有精妙之處。從通篇看去,波瀾起伏,高潮迭起,是溶入了書寫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其筆墨氣韻,遠承宋米芾、黃庭堅之風韻,近追明王鐸、董其昌之體勢,而又表現出個人雄朴健美的筆墨特點,十分耐人品讀。

令人惋惜的是,正值書畫藝術創作的高峰時期,斯人竟駕鶴西去矣!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和遺憾!但縱觀吳傳麟先生的書畫藝術成就,我們的感受和印象是深刻而明晰的,他以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在中國近現代山水畫壇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我們探討和研究他的藝術成果,正是為了讓更多的後來人得到受益和啟迪。

【本文作者李長安先生,原北京市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現為北京市收藏家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藝術品投資欄目」書畫評審專家,中藝文博學院「書畫高級鑒定班」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苑集萃 的精彩文章:

畫家李景革「寫馬」及其畫中神韻

TAG:藝苑集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