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貨就賣中國人!悉尼免稅店老闆挑破行業明規,遊客震驚!澳2/3奢侈品全靠華人買怎就這待遇?可是怪誰呢!

假貨就賣中國人!悉尼免稅店老闆挑破行業明規,遊客震驚!澳2/3奢侈品全靠華人買怎就這待遇?可是怪誰呢!

提醒下大家,今年2月15號是中國農曆的大年三十兒,所以還有一個月就過年啦~~~

為什麼要現在提醒這個呢?

因為,每到過年,在海外浪了一年或者n年的小編親愛的朋友,不管你是留學狗、working holiday族、手握澳洲pr的移民黨,還是最最最鮮美多汁的赴澳遊客,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免不了俗——

要給親戚朋友捎帶禮物!

木辦法,誰讓咱民族特注重禮尚往來呢~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你的痛苦是踩在別人的開心下的~所以,你買禮物煩,人家賣的這時候可開心咯,一年等一回啊!

想想做生意也不容易,也該讓人家在自己身上掙掙些錢是吧?

是的呀,不過這說的絕對是業界良心佛系賣家!那些黑心賣家可能就不是掙些錢那麼簡單了...

免稅店,大家都知道對吧,名字起的可以說非常直白了——因為NO TAX,所以Cheap Cheap Cheap呀思密達!

而全天下的消費者在一個問題上,價值趨向那都是一樣一樣一樣滴——有便宜的不買,我龜孫兒啊?!

所以,世界各地的免稅店那都是不愁生意的!

所以,「假貨免稅店」那也是不愁沒人乾的!

然而最近,祖國官媒除了一致點名PGone以外,還一起做了一件事——向全體海外華人發出友情提醒:

一定要擦亮雙眼

千萬別上了黑心「免稅店」的當啊親!

網易號這篇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只要是國人扎堆兒愛去的地方

當地就一定有黑「免稅店」!

而且是專門坑中國人的黑店!

澳洲、泰國、韓國、日本..全都在榜!

所以,這篇文章一定花幾分鐘讀一下

尤其如果您還特別愛買買買

起碼以後到哪不會那麼容易就吃虧上當!

澳洲免稅店亂象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澳大利亞免稅店的黑色風光~

據報道,當時暗訪黑店的新華社記者發現:

中國遊客到了澳洲後,對當地那些大商場似乎並不感冒(果然還是大陸團兒識貨,澳村大商場的確沒啥,家裡的比這好..)但是出來玩耍錢總是要花掉的、禮物總是要買回去送人充面子的啊!所以,遊客就在一些所謂的「免稅」小店中買買買得不亦樂乎~

緊接著記者又發現,這些小店兒里經常有中國面孔的導遊進進出出的..

很明顯,跟團的旅客都是在導遊的帶領下才進了這些「免稅」小店的,然後一聽價格比外面實惠好多,鈔票和卡就刷了起來~

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

這看似比外面便宜的價格

早已經是翻出市價很多倍了!!

原來導遊所在的華人旅行社早就和這些關係戶「免稅店」暗結珠胎,遊客來了就住在附近、然後導遊晚上領著遊客去逛,一忽悠價格比哪哪哪便宜,大家就只能掏錢了,即使一部分遊客知道這裡面的事,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這裡、也沒有時間再另行去購買紀念品,所以明知是當也給乖乖掏錢了。

而這在當地代購店、免稅店、飯館、酒店早已經都是明碼標價、公開操作了,你去爆料都沒人想聽。

免稅店店員個個都會見人下菜碟:導遊會事先把整個旅行團成員的消費能力告訴合作的店,然後等來店採購的時候,店員就會對不同階層的消費者區別對待,所以很多這樣的店裡商品根本就不貼價簽。

記者通過跟團的方式,暗訪了悉尼著名景點Darling Harbour附近的一家免稅店,店內商品玲琅滿目,從保健品到UGG應有盡有,而且商家還推出了很吸引人的打折促銷,讓遊客很是心動。

因為店員看的很緊,記者沒有再多拍照片,而是換了身打扮,隔天自己又去遛了一圈,結果他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

昨天人滿為患的這家免稅店,在沒有旅行團進店光顧時,雖然是周末的白日,竟也空無一人...

貴就貴吧,最可恨是:東西還不對!

據新華社報道,悉尼的一些黃金地段會有一些華人經營的免稅品商店。

這些商店除了有少量市面上有的保健品外,還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自稱是「澳大利亞產」的保健品以及羊毛製品。

免稅店的標價遠遠高於市場價,而只要你進入到店鋪內,工作人員會跟隨介紹澳大利亞產的保健品的種種好處,並通過承諾多買會有折扣等手段,大部分遊客往往最後還是會選擇掏錢購買。

最新數據:澳2/3奢侈品銷售都靠Chinese

報告顯示,悉尼和墨爾本高達2/3的奢侈品零售業績,都要歸功於中國留學生、中國遊客以及在澳生活的中國居民。與此同時,時尚品牌也在增加零售業務,並著力培養中國網紅。

「在澳大利亞,一個潛在的奢侈品零售行業已經被喚醒,中國遊客、中國留學生和大城市的華人居民紛紛為它一擲千金。」

根據IbisWorld的數據,澳大利亞的奢侈品零售業集中於悉尼和墨爾本,而且集中在這兩個城市中的僅僅幾個零售區,從2013年起,澳大利亞的奢侈品零售業每年增長10.2%。

這種增長使得全球品牌,特別是兩大奢侈品集團LVMH和Kering旗下的品牌紛紛來澳開設或升級門店,因為與許多奢侈品零售已呈飽和狀態的許多亞洲城市相比,澳大利亞的奢侈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

過去三年,Louis Vuitton(佔據澳大利亞15.4%的市場份額),Tiffany(13.2%)和Prada(4.8%)等主要品牌都擴大了他們的業務,Balenciaga、Van Cleef&Arpels、Cartier和YSL等品牌也建立了新的零售網點。

根據全球管理諮詢公司Bain的數據,中國消費者佔全球奢侈品零售額的32%。而在澳大利亞市場,業內人士估計,中國消費者至少佔三分之二的銷售額。

商業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澳洲的零售業者團隊負責人Tim Starling說:「這些品牌的成功是因為澳大利亞的消費大約有60%到80%來自中國人,不僅僅是中國遊客,還有旅澳華人和出生在澳洲的華人。」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在澳大利亞奢侈品市場上的「中國」購物者是一個複雜且快速發展的消費者類別,不僅包括中國遊客(佔2016年遊客總數的12%)、澳大利亞大專院校的17萬多名中國留學生,還有在中國出生的澳大利亞居民——其中一些人已經徹底移居澳洲生活,另一些人則是中澳之間兩地跑。

悉尼數字營銷機構Ready Set Go China的Jennifer Spark說:「我認為這個行業非常依賴中國買家,他們都希望有更多的中國買家,他們都希望為中國買家做更多的事情。」

斯帕克回顧了Van Cleef&Arpels最近在悉尼舉辦的VIP晚宴,她估計有95%的客人是中國人,他們都是擁有中國背景和澳大利亞住址的高凈值人士。

根據斯帕克的說法,澳大利亞的奢侈品牌並非利用傳統的廣告渠道來接觸這些購物者,而是在華人小區內「培養」富有的網路紅人,來影響其朋友圈的購物行為。

「(悉尼)有位女士,非常具有影響力。她是超級品牌的購物女王,曾與Hermes和其他一些品牌合作,她會帶著女友們出席Hermes的活動。她並未因此得到報酬,她也不差這個錢,但是她們會與品牌合作,像網紅一樣。」

在墨爾本,奢侈品零售主要集中在CBD的Collins Street,東區的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後者擁有以擁有大量亞洲背景的居民和兩所大學聞名。

在2017年,Chadstone投入6.6億元進行重建,現已成為全澳最大的購物中心,入駐的奢侈品牌數量翻了一番,達到38家。其中,Bally和Bulgari在聖誕節正式開業,還有更多高端品牌將在2018年開幕。

近年來,遊客和大量會議和商務旅客的增加促使Chadstone在一年前聘請了第一位旅遊經理Anita Donnelly,她就直接指出「奢侈品牌要聚在一起,中國遊客就會過來。」

她估計,2017年,中國遊客(而非本地居民或留學生)的訪問量從2016年的102,400人次翻了一倍。

最近Chadstone把為中國購物者提供服務作為工作重點,推出了禮賓服務,店內客服,包括Gucci和Chanel等品牌都聘用了會說中文的服務人員。

GIF

遊客大量湧入也是澳洲本地品牌的福音,其中130家位於Chadstone。新的Paspaley八周前開幕,是一家華貴珍珠珠寶零售商,在澳有八家門店,包括Collins St門店和墨爾本皇冠賭場零售區的門店——後者高達9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遊客。到目前為止,Chadstone門店約50%的銷售額來自華人,其中大多數都住在澳洲。

這家奢侈珠寶店的經理Aurora Achjar說,Chadstone門店的平均銷售價格在4500-6000澳元之間,最近一名中國顧客在Collins St的門店花了25萬元購買了一條2.1米長的Paspaley珍珠鏈。

小編結語:變了味兒的中國money

如果沒有中國消費者,澳大利亞奢侈品零售業不可能有現在的增長,這是肯定滴!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能永遠持續下去,或者每一個奢侈品牌必然取得成功。

畢竟澳洲都倒閉了一堆牌子了,雖然不是奢侈品,但是根基無疑是唇亡齒寒。

還有世界上時尚時尚最時尚的巴黎,最著名的時尚商店Colette也正在倒閉。而中國年輕一代,他們穿著Balenciaga的運動鞋,穿著一身Givenchy,拿著Celine的包包。

中國人的Old Money不好使了,New Money卻也變了味道,也許Money本來就是那個味道...無論如何,行業規則總有一日會明了,在那之前各種的利益得失都是博弈的前戲

澳洲新鮮事

圖片均轉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悉尼海濱公寓竟然降價了!海景房是不是分分鐘就能擁有了?

TAG:澳洲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