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鍾會失敗人生的慘痛教訓 不能有志向沒器量

鍾會失敗人生的慘痛教訓 不能有志向沒器量

原標題:鍾會失敗人生的慘痛教訓 不能有志向沒器量


魏晉時常從一個人的「志」與「量」是否相稱,來評估其政治生涯的最終成敗。傅嘏曾警告鍾會:「子志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可不慎哉!」王澄評價王玄:「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終了皆如二人所料。


志向遠大而器量狹小的人,往往行動的動力很強而周旋的空間很小,所以容易失敗。「這些道理,以古觀今,也是相通的吧」。


關於王玄的史料很少,我們就拿鍾會作例子。


一個自我期許很高的人,若不是街頭醉漢,必有一定的憑據。拿鍾會來說,有幾點是常人所不及的:一是門第高貴,他父親鍾繇官至太傅,位於政治最高層;二是機敏多才,自幼就受到許多大人物的賞識(鍾會的書法在唐代還有流傳);三是在司馬氏集團奪取朝政的過程中,建立了許多功勞,成為司馬氏倚重的親信。這使得鍾會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以為沒有什麼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伐蜀之戰是鍾會一生的高潮,也是他徹底失敗的陷阱。


景元三年(262),鍾會受司馬昭之命統兵十萬,進伐蜀國。大軍出動不久,他先殺了先鋒許儀,意在藉此立威。許儀是名將、勛臣許之子,頗有聲望。這樣的人也不是一定殺不得,但總要有合適的機會和充分的理由。鍾會加給許儀的罪名,是他身為先鋒,沒有做好架橋鋪路的工作,讓自己在過橋時馬蹄陷入坑中,差點出事。因細小的緣故、個人的不快而誅大將,這就給將士以任性和刻薄的感覺。主帥失信於大軍,就從這裡開始。



鍾會率軍攻打劍閣時被姜維絆住,雙方主力糾纏在一起,而鄧艾所率的一支規模小得多的軍隊得到機會,冒險奇襲,直搗成都,蜀主劉禪出城投降。姜維無可奈何,歸降了鍾會。鄧艾居首功,鍾會深感不快,便向司馬昭密報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此時不想得罪擁有重兵的鐘會,同意讓他收捕鄧艾,用囚車解押回朝。此事明明出於私利,要讓人信服是很難的,軍中不安的情緒進一步增長。


這時鐘會所掌握的魏軍和蜀地降軍加在一起有近二十萬之眾。他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輝煌和巨大的能量,想要嘗嘗凌駕天下的味道;萬一不成,總還可以割據蜀中做個劉備。此時姜維的念頭是利用他製造混亂,尋機恢復蜀政權,便竭力誘惑他造反。於是鍾會心動了。實際上,蜀軍新降,不可能真正歸心於他;魏軍久戰,將士一心想要回家鄉,也不可能甘心跟著他造反。看起來很熱鬧的一支軍隊,其實不過是個幻影。


鍾會繼續犯下錯誤。他在決定造反之後,擔心手下諸將不肯儘力,借口開會把他們統統關起來,嚴加看守,然後派自己的親信代領諸軍。軍中統屬關係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這麼亂來必然釀成巨大的混亂。



只需一個點火的人,鍾會也給自己準備好了,就是衛將軍胡烈。在密告鄧艾謀反時,鍾會是同胡烈聯名上書的,這意味著他們在利害關係上已經緊緊綁在一起了。但鍾會連胡烈也信不過,把他也關起來了。胡烈極為憤怒,而作為深知鍾會的人,也明白處境的兇險。他得到機會傳信給自己的兒子,讓他散布一個恐怖的謠言:鍾會已經派人挖好了一個大坑,將要處死所有中級以上的軍官,一股腦堆埋在坑裡。


胡烈的兒子胡淵發動了嘩變。這個十八歲的少年能有多大號召力?關鍵是全軍憤怨,人心不可收拾。結果鍾會和姜維俱死於亂兵之手。


也許鍾會死到臨頭也不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太聰明,自視太高,胸襟狹隘卻敢於行事,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司馬昭的夫人說他「見利忘義,好為事端」,不宜托以重任,司馬昭卻覺得這沒有什麼關係。在很多人看來,「志大於量」的人到處風光風光、寫寫毛筆字也就罷了,誰教他爸是太傅呢?真要幹什麼大事,這種人的失敗是可以期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星人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喵星人說歷史 |